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

2011-12-27 06:17刘振洪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用人教职工

□刘振洪

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

□刘振洪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结合高校实际选拔任用干部,促进高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委面临的新的重大任务。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选用什么样的高校领导干部,不仅决定着一个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到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成长和成才。因此,必须从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必须坚持正确的选拔原则和用人导向。

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组织保证。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学校党委一定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管好方向,把握大局,全面体现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五不准”,即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为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徇私情;坚持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二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把德放在首位。在高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是要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广大师生信得过”的干部提拔上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鼓励创新,重视基层,师生公认”的用人导向。总体来说,高校的干部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也有部分干部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就迫切需要全面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干部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在工作实绩中体现出来,识别和评价干部的实绩,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准确,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防止重“显绩”,轻“潜绩”。既要看当前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基础性、长效性工作中的成果;既要看工作成绩的大小,又要看取得这些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既要看日常工作的成效,又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和工作成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公正、公道地对待干部。选拔群众公认是执行党的路线并有良好政绩的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一贯坚持的根本标准,是被实践证明唯一正确的标准。

四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在干部选拔工作中,高校党委要面向全校公开所有的机构设置、干部职数和任职条件以及操作程序,让符合条件的同志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竞争,在同一规则之内择优聘任每一个岗位的干部。

五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有利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的重要制度和机制。在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一方面要拓宽民主渠道,扩大民主范围,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做到“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领导,严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确保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是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是党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都作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从民主推荐、考察、酝酿,到讨论决定和任职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党委要坚持做到履行程序不走样;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对每一个参与竞聘的干部进行全面认真深入的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2010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聘任制改革,努力探索建立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先后推行了“选聘制”和“公开选拔”等改革,主要做法是:

一、校党委制定了聘任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五个座谈会,分别征求教学教辅单位行政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党群行政部门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党员代表及党总支书记、直属党支部书记对于聘任工作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学校成立10个考核小组,对上一轮聘任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届满考核。考核中注重考察近三年来的工作实绩,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校党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届满考核结果,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对现任的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重新聘任。

三、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35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其中定职定岗类职位20名,定职不定岗类职位15名。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申报标准。根据考察意见、民主测评结果,以及考察对象本人的自身条件和岗位的需要,进行充分酝酿,选拔了23名中层领导干部。

这次干部聘任工作做到了群众满意,干部满意,党委满意,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使干部真正认识到群众公认的分量,体会到必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转变作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才能赢得组织和教职工的信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善于用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做好工作。

二是促进了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和干部能上能下。选拔了一批德才素质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使一些优秀人才“冒”了出来,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个别工作不得力、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落选,退出领导岗位。对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学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使他们在新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通过疏通干部队伍的“出口”,逐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冲破选拔任用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观念,有利于干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一些人身上存在做“太平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三是推进了干部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干部轮岗交流,以机关处级干部、党总支(党委、直属支部)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推进了机关部门之间、各学院之间、机关与学院之间的干部交流,新提拔使用的干部,除专业限制外,有44人进行了轮岗交流。通过干部轮岗交流优化了干部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的潜能,使干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工作交流,增强相互理解和支持。

四是促进了干部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高校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考虑问题、安排工作、解决矛盾都必须要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运用政治的手段去解决,以达到维护大局、促进改革、推进发展的目的。

五是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学校党委制定了干部聘任制改革实施方案,校党委组织部按照要求制定了民主推荐的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为加强对干部推荐工作的监督,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考察工作纪律的通知》,并向广大教职工公开了纪委和组织部的多部电话,加大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对聘任实施方案、民主推荐办法、组织考察、候选人选确定、选举过程进行公开,接受教职工监督。同时纪委的干部参与到民主推荐以及干部考察中,强化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

六是促进了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做一名学习型领导,是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是领导干部完善自我,提升基本素质,强化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所有领导干部谋求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这次选聘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为我校进一步加强学习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党委还将从“严格干部队伍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培训,开展干部队伍教育”入手,着眼长远,使学校中层干部在学习中受教育,在教育中长才干,保持其先进性。□

(作者系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郭志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用人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