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事业用人才

2011-12-27 10:09沈小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选人用人

□沈小平

敢为事业用人才

□沈小平

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于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人才是执政之要,是事业之基。切实把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既是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但从现实情况看,人才使用效能不高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人才“不够用”,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人才“没用好”,缺乏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合适舞台和条件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当前,敢为事业用人才,真正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敢为事业用人才,首先要懂人才。领导者有没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源于是不是真正懂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只有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才能真正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局面。

敢为事业用人才,关键要聚人才。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外有眼光的领导者都在不惜成本、千方百计吸引人才。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导权;谁掌握了人才的关键,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千里马”是由“伯乐”选出来的,我们现在的人才工作主要还是靠领导者选人用人。“能者知能,贤者知贤”,领导者的眼光、心胸对于选才用才至关重要。能不能把本单位的人才选出来、把所需要的人才从外面引进来,既体现了领导者的责任,也体现了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还体现了领导者的作风和品质。领导者选人聚才,不能只盯着身边的、围着自己转的几个人,而是要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从事业需要出发选人聚才,既善于发现本单位有政绩,有能力,作风好,肯干事的人才,又善于挖掘引进外面的优秀人才,把选才与聚才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聚集各种人才资源为加快科学发展服务。用人者必须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领导者要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差异,保护创新、宽容失误,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唯有如此,本地的人才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导的人才才会“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敢为事业用人才,贵在以用为本。引人、育才,关键是用才。人才用好了,才能使之进一步得到锻炼,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价值、发挥效能,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凡人才,大都比较看重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唯才是举、用才无类,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使用人才,既要对引进的外来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又要盘活对现有人才的使用,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用好、用活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环境和机制。只有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实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条条框框和壁垒障碍,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业激情,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群贤毕至。□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选人用人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
唐代官员的候选与任期
育人用人结合 促农村经济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