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时空差异分析

2012-01-10 13:01健,唐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区位差异

李 健,唐 燕

(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2.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91)

环渤海地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区中心,以独有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技能力,带动工业的快速进步[1],与此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属废料,大部分终端产品消费后成为电子废弃物,如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将极大地浪费资源和能源。因此,再生资源产业的提出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再生资源产业是将废弃物转变为可重新利用资源和将再生资源转变为产品的世界性朝阳产业,其一定程度的发展可减少地区对进口资源的需求量,避免因废弃资源输出而给周边地区带来环境污染。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废弃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再生资源产业初具规模。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河北文安塑料加工与再生园区、山东青岛新天地公司,都是环渤海地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典型示范性区域或企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导致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比较明显,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现状

再生资源产业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而快速发展起来[2]。目前,国内外对于再生资源产业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相关法律制度研究,吴刚等提出了促进再生资源规范化回收的实施对策[3],蔡吉跃等阐述了我国急需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激励措施[4];二是回收物流体系研究,Ko等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同时优化正、逆向物流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遗传算法来求解模型[5];三是相关技术体系研究,Di Vita研究了再生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技术替代率[6];四是区域产业布局研究,王蓉等对北京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总结[7];张菲菲对天津滨海新区中再生资源产业向再制造产业延伸潜力进行了研究[8];五是产业组织研究,Elíasson等引入小型经济体系内生增长模型,对再生资源产业劳动分配进行研究[9],武春友等研究了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产业集中度[10-12]。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国外研究偏向于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国内研究偏重于政策或市场组织方面,涉及到区域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定量研究较少,本文拟以环渤海地区五省市为研究范围,对其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时空差异性进行研究。

二、产业发展水平测度

1.指标选取

为了测评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借鉴有关产业发展水平和生态工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企业规模、资产状况和经济规模、赢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期望从投入和产出环节反映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以下衡量指标。1)企业规模:企业单位数、从业人数;2)资产状况: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3)经济规模: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4)赢利能力: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

2.研究方法

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多种,目前学术界使用最多的是产业集中率和赫芬达尔指数。但这两种指数都是从产业组织的角度,以产业内的各个企业为考察对象来进行分析[13],而本文既要从区域角度去研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又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去考察其内部各指标的时空差异,因此,选取了揭示区域要素分布的区位熵作为定量分析工具。

区位熵由哈盖特(P 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之中,也称为专门化率,能很好地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门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14]。运用区位熵指标不仅能分析不同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而且还能反映其发展优势的大小,衡量出区域产业结构的异同。

假定反映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强度的有n个地区,m个指标,令

则各省市分指标的区位熵为

式中:Iij为i地区再生资源产业中j指标的数值占该地区该指标的份额;qij为i地区j指标的数值;Pij为全国再生资源产业中j指标数值占全国该指标的份额;LQij为j地区中i指标的区位熵。当LQij=1时,表明j地区再生资源产业中i指标数值与全国该指标数值持平;LQij<1时,表明指标相对处于劣势;LQij>1,表明指标相对处于优势;LQij>1.5时,说明该指标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15]。

为消除上述指标量纲上的差异,避免由于产业所在地区经济规模的差别而引起区域产业比较优势被掩盖的问题,采用权重系数法测算各地区综合区位熵为

式中:LQi为综合区位熵值,反映评价区域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总体强度;λj分别为各分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由于8个指标均反映再生资源产业不同角度的发展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因此本文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取值,即:λj=1/8。

3.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基础数据源采用200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统计年鉴中的相应统计数据。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问题[16],更好地进行跨时间、跨地区的比较研究,对样本数据做以下处理。

(1)指标选取的一致性。再生资源产业与《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02)中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C43)”相对应。为保证指标选取的一致性,本文以该产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数据为基准,选择各省市的相关指标。

(2)时间序列的连续性。由于数据限制,本文研究的时间限度为2003—2009年,统计数据存在部分年份中断缺失现象。为保证指标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根据该地区相临年份工业总产值与国家该产业总产值进行同比计算,得到该年份相应指标的补充数据,增强数据的连贯性与完备程度,方便进行空间差异比较。

(3)地区选取的一致性。由于各文献对于环渤海地区所包含省市的定义存在不一致性,为了保证地区比较的前后一致性,作为计算空间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准,本文选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作为研究范围。

4.计算结果

(1)分指标计算。根据式(1)—(3)计算出2003—2009年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细分指标的区位熵矩阵,如表1所示。

(2)综合指标计算。为更好地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析,根据式(4)计算出2003—2009年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的综合区位熵,如表2所示。

表1 再生资源产业分指标区位熵

表2 再生资源产业综合区位熵

三、产业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区域产业经济差异是一个综合概念,本文拟从以下三个维度对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

1.分指标的时空差异分析

对于不同指标发展强度和集聚程度的判别标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识别标准不宜过于严格,否则可能不利于辨认潜在或初期的产业集群。因此,以任意指标的LQ值大于1为识别标准。结果发现:在企业规模发展水平方面,天津市和山东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特征最明显;在资产状况和经济规模发展方面,天津市发展趋势也在环渤海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而在赢利能力方面,北京、天津、山东具有同等水平的发展强度,河北和辽宁也初步显现出产业集聚特征。从各个分指标区位熵值的比较看,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状况最好的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天津市各分指标区位熵值

2.综合指标的时间差异分析

从时间序列数据反映的整体趋势看,在2003—2009年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的区位熵走势大体一致,但均处于震荡增长的过程中。2003年,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的再生资源产业起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但河北以2005年为节点,在高速发展之后处于迅速下滑状态,与其他地区拉开差距。2009年,天津市区位熵指数最高,该产业发展优势最大,而山东省最低。说明各省市随着时间发展变化,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集聚程度也不断波动,没有处于一个稳定均衡的状态。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综合区位熵

3.综合指标的空间差异分析

在省市差异层面上,具有港口优势的天津和辽宁综合区位熵值高于北京、河北和山东。尤其是天津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政策扶持和经济带动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提倡发展工业,区位熵低于天津市;而根据山东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对比,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优先发展方向,再生资源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在环渤海地区处于最低水准。五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综合区位熵由高到低依次为:天津、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极差达到2.1。在此基础上,将五省市划分为四类,天津为极强区位熵地区(LQi>1.5),辽宁为强区位熵地区(LQi>1),北京、河北为较低区位熵地区(LQi>0.5),山东为极低区位熵地区(LQi<0.5),地区分类见图3。

图3 环渤海地区区位熵分布图

四、结 语

研究结果显示,环渤海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在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方面,各省市大致处于波动增长之中,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以2006年和2007年的变化最为显著。在此之后,天津、辽宁、北京三地发展走势趋于平稳,与其他两个省份逐渐拉开差距,位次由前至后依次为天津、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在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方面,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空间分布不均衡,天津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天津、辽宁、北京高于河北和山东,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鉴于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存在上述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期望为该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1)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建设以回收站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基地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应用国家再生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调控决策支持系统为后台、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减少回收网络层次,提高企业效益。

(2)鼓励各地区进行专业化生产,建立既专业化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挥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建立示范性资源再生利用园区,增强区域产业自身实力和辐射强度,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3)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立法进程,将再生资源统一集中至指定安全处理中心进行拆解加工,继续执行资源再生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区位熵模型,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差异水平,进行了企业规模、经济规模及区域差异问题的对比。但综合区位熵值只体现了区域再生资源产业的部分特征,未来可结合生态因素进行深化研究。此外,也可从全国范围进行跨时间、跨空间、跨产业的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分析,找出普适性关键影响因素,为该产业的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参考文献:

[1] 李 平,佟连军,邓丽君,等.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J].人文地理,2010(2):99-104.

[2] 王爱兰.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J].资源科学,2006,28(5):108-113.

[3] 吴 刚,陈兰芳,李 云,等.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10):109-115.

[4] 蔡吉跃,蔡 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0,30(12):2044-2049.

[5] Ko H J,Evans G W.A genetic algorithm-based heuristic for the dynamic integrated forward/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for 3PLs[J].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aearch,2007,24(2):346-366.

[6] Giuseppe D V.Natural resources dynamics:Exhaustible and renewable resources,and the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J].Resources Policy,2006,31:172-182.

[7] 王 蓉,尹海萍.北京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77-83.

[8] 张菲菲,李慧明.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策[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9-31.

[9] Eíasson L,Stephen J T.Renewable resources in an endogenously growing economy:Balanced growth and transitional dynamic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4,48:1018-1049.

[10]武春友,刘 岩,王恩旭.基于哈肯模型的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154-159.

[11]武春友,刘 岩.城市再生资源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评价模型及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116-123.

[12]郭庭政,段 宁,武春友.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辨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139-143.

[13]张 弢,闫逢柱.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32-37.

[14]焦 兵.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研究:基于陕西实例[J].经济问题,2010(11):28-32.

[15]张佑印,马耀峰,高 军,等.中国典型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3):435-441.

[16]Rawski T G.What is happening to China's GDP statistic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2(4):2-14.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区位差异
相似与差异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找句子差异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环渤海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