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概论

2012-01-11 10:29,,,,
土壤与作物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长率饲草料饲草

, ,, ,

(1.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8)

草地(原)畜牧业是以草地饲草为主要资源的畜牧经济产业[1],秸秆畜牧业是以秸秆为主要资源的畜牧经济产业[2]。东北以及广大的农牧交错区,草地资源与农田残茬及作物秸秆资源并存,空间镶嵌交错,时间衔接互补,具有发展草地和秸秆共同为主要资源生产家畜的优势和潜力。

生产实践中,东北农牧交错区一直存在秸秆作饲料的传统,秋天籽粒收获后,家畜在农田地里“溜茬”,冬季利用秸秆进行补饲,夏季在草地或林下放牧。

理论上,这一资源利用与生产牲畜的方式还缺少科学的系统化总结,缺少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指导,实践中表现粗放、技术落后。在进行实地调研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3-4],综述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牲畜饲养方式进行了提炼,概括成“草地-秸秆畜牧业”(Straw-grassland farming)发展模式,论述其生产过程和关键环节,期望对东北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以及对类似的农牧交错区的草地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有指导和推进作用。

牲畜生长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受饲草料数量和营养制约的时间过程,因此,以多长的时间单位(月、周或日)为时间尺度管理供应牲畜的饲料,对于保证牲畜连续稳定生长具有最基础的意义。东北气候四季分明,植物生长分绿草期和枯草期,制约着草食牲畜的生长,形成长膘-掉膘周期发生;这非常不同于饲料数量和质量供应稳定的其他牲畜饲养系统,即草地畜牧业的牲畜饲养系统是一个饲料供应数量和质量受制于气候和植物生长动态的系统。因此,探索饲草料来源,饲料供应数量和质量的时间动态及其牲畜生长可能状况,对于草地生态保护、草地牲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秸秆及其营养价值

秸秆是指籽粒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包括茎秆及叶片等组织器官。秸秆不但在中国作为粗饲料被广泛利用[2],且在畜牧业发达的美国,在发展畜牧业消耗了大量粮食基础上,同样将秸秆作为粗饲料的一部分被广泛利用[5-8]。中国每年饲养了20亿个羊单位的草食牲畜[9-10],按每年每个羊单位需饲草0.6 t~0.7 t计算[11-12],需要12 亿t ~ 14亿t饲草,中国草地每年产干草3亿t[13],即使完全被利用,尚有9亿t ~11亿t来自于其他途径,无疑,秸秆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份额。

中国秸秆资源丰富[14-15],加之糠壳、树木落叶[16]与草地(草原、草山和草坡等)一并支撑了中国草食牲畜生产,即粮食节约型畜牧业。作物秸秆每年至少提供了大约3亿t的粗饲料[17]。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秸秆的营养价值低,为低质量饲料的代名词。这涉及饲料质量比较评价,即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与什么样的其他饲料比较。在北方草地的生长季节,牲畜可以吃到嫩绿的代谢能和粗蛋白都有利于牲畜生长的优质饲草料,其他季节吃的也是复合干草饲料,甚至还吃不饱,但我们几乎不评价这些储存干草的营养价值[18-20],也很少评估这些饲草饲喂的牲畜的生长状况[21-22]。若与这些储存干草的营养价值比较,结果差别很大。

表1统计分析了各种秸秆和冬季储存的羊草干草的基本营养价值,可以发现,晚夏及秋冬季收获的羊草粗蛋白含量低于秸秆,即使是夏季收获的羊草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也仅略高于玉米秸秆,指示饲料营养价值低劣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也与秸秆相近。羊草粗蛋白含量在秋冬季降到4 %以下[23-24],动物采食后需要动用体内储存蛋白维持生命。夏季收获的羊草干草的营养价值除粗蛋白含量较稻草高一些外,评价其质量的其他化学指标与稻草相当,代谢能比稻草还低一些[25]。

同样,表1中至少各种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都高于4 %,高的达到14 %以上,很多报道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平均值高于羊草,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高于4 %意味着牲畜采食后可以产生氮沉积而生长[17,26],与羊草干草相比,看不出秸秆的质量低差,因此将秸秆作为可以供应能量的粗饲料具有数据支持基础。

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进步,包括氨化及碱化氨化复合处理技术的成功[17,33,35],秸秆揉碎设备和压块设备的发明,特别是氨化与揉碎或压块的结合,秸秆可利用的营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牲畜适口性也得到了提高,饲喂效果显著[36],我们有理由认为秸秆可以作为优良的粗饲料、优质的纤维饲料[37]。

退一步说,若玉米田生产籽粒7 t·hm-2~10 t·hm-2,那么生产秸秆也就是7 t·hm-2~10 t·hm-2,以玉米叶片占作物秸秆的36 %计[8],则可以生产2.5 t·hm-2~3.6 t·hm-2的玉米叶片饲料。东北草地平均生物量以1.0 t ·hm-2~1.5 t ·hm-2计,保留40 %作为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量[38-43],产饲草0.6 t·hm-2~0.9 t·hm-2,农田的优良叶片饲料产量是草地的4~5倍。粗略估算,中国100多万 km2农田所生产的叶片优良粗饲料恰相当于北方400多万km2草地所生产的饲草,甚至还多一些。

随着全球变化后的升温,使得东北作物生育期延长,早播种早收获成为可能,在作物籽粒成熟99 %时收获籽粒,更可以获得优良的玉米秸秆饲料资源[44],即比传统提前收获籽粒和秸秆,可以获得青绿的高营养价值的秸秆用以作饲料。另外,“保绿型”玉米品种[45]的应用和推广,为农田收获优良粗饲料开辟了新的途径。

羊草纤细柔软适口性和采食量自然要好一些,秸秆粗硬适口性有问题,但揉搓湿化或揉搓加盐湿化后适口性和采食量都得到改善,适口性和采食量可以很容易简单地进行提高,这些不能作为否定秸秆作饲料的理由。

东北地区草地生产干草的割草、搂盘、运输成本为170 元·t-1~220元·t-1,秸秆作饲料的收购、加工处理成本为150元·t-1~200元·t-1,因此,秸秆具有做反刍动物粗饲料的营养基础及进行产业化的经济可行性。

表1 秸秆与羊草干草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P,NDF,ADF for corn stover,rice stalk and sheepgrass

2 草地饲草产量及其营养价值过程

中国北方草地草春季4、5月份返青生长,6、7月份快速建成,8月份达到最高生物量,9月份逐渐枯黄,10月份至次年早春持续枯草期,雨热同步[46-47]。在饲草产量的积累形成过程中,饲草营养也在发生着剧烈变化。饲草生长过程中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在不断下降,构筑了饲草数量和质量的复杂的时间过程,见图1,决定着牲畜对饲草的利用价值、牲畜生长效率。

根据文献数据[46-48]计算,若某地8月中旬生物量为2.46 t·hm-2,则此时最多可以收获干草2.46 t·hm-2·a-1;若只收获利用60 %,保留40 %用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存在,可收获干草1.48 t·hm-2·a-1,此时估计消化率为60 %~65 %,收获可消化干物质为1.02 t·hm-2·a-1;此时预测代谢能为8.5 MJ·kg-1~9.5 MJ·kg-1,粗蛋白含量维持在8 %~9 %水平[49-50],牲畜生长水平为0~100 g·d-1[51]。

若在生物量到达到总生物量的40 %时(即6月份)开始放牧,并保留立地维持这40%的生物量用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存在,计算估计6-10月的净产量分别为20 t·hm-2·d-1、30 t·hm-2·d-1、20 t·hm-2·d-1、10 t·hm-2·d-1和2 t·hm-2·d-1,累积可获得的草地净产量为2.46 t·hm-2·a-1,但其消化率维持在70 %~75 %[4],收获可消化干物质为1.72 t·hm-2·a-1;饲草的代谢能维持在10 MJ·kg-1~11 MJ·kg-1水平[4],粗蛋白含量维持在12 %~14%水平[49-50],牲畜生长水平为100 g·d-1~200 g·d-1[26]。保留的40 %由再生补偿增多[52]获得。

图1 草地生物量、净产量及其质量的时间动态过程Fig.1 Dynamics of grassland biomass,net yield and its nutrients注: 草地净产量(net production):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草地产草量,就放牧而言,表达单位为kg·hm-2·d-1。 测定方法表明,净产量是地上保留一定立地现存量后的再生量,不同于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 牲畜单位-日数:一定数量的饲草所能维持一个牲畜单位的日数。

草地产量形成过程和上述计算表明,草地适于6月开始放牧[51],即草地立地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40 %时开始放牧,10月停止放牧以保留可持续发展的基量。由于每月的日产草量不同,因此每日(或每月)的理论放牧率不同,应该维持什么样的放牧率涉及复杂的管理对策与风险评价。

东北羊草草地分布广泛,健康草地产草量基本与上述数据相同,以利用60 %计,羊草草地收获干草仅可以饲喂738(1476/2)个羊单位-日数(每个羊单位每天需要2 kg计算,下同),即全年饲养2.0(738/365)个羊单位;但用以在6-10月进行放牧可支持1230(2468/2)个羊单位-日数,即相当于全年饲养了3.4(1230/365)个羊单位,立地同样保留了40 %的生物量,约1 t·hm-2。后者的饲草质量优于前者,前者仅支持牲畜低生长水平(50 g·d-1),后者可以支持高生长水平(150 g·d-1),因此,羊草草地用于生长季放牧可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即可获得净草地产量及可消化产量远高于收获干草,饲草的质量也远高于收获干草,饲养水平高于饲草干草,并能保留40 %的最高生物量作为草地可持续存在的基量。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地放牧能够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存,属于有经济收入和可持续的草地资源利用方式。

3 保护性草地资源利用模式——“草地-秸秆畜牧业”

东北草地、农田及林地交错分布,形成了东北独特的牲畜饲养方式。特点一:时空转移紧密联系资源[52],类似于西北受气候约束的放牧场转移[53]。在夏季,放牧牲畜于草地和路旁,采食鲜嫩青绿饲草;在秋季,放牧于农田地“溜茬”,即牲畜在农田地放牧,采食籽粒收获后农田地里的杂草、作物叶片、茎秆及可能丢落的籽粒;在冬季,放牧牲畜于林下,牲畜采食树木落叶和杂草,结合饲喂储存的干草和收获的秸秆,必要时补饲粮食。特点二:放牧与补饲互补结合,饲料资源途径不只依赖于收获储存的干草,秸秆在冬季发挥主导作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组合、饲草与秸秆的互补结合构成了东北农牧交错区草食动物饲养的畜牧业发展方式。

假定每头牲畜一年内每日需求的饲草料数量不变(暂忽略由于长大而需求增多的部分及10月份以后当年羔羊出栏管理),根据前面提到的净产草量数据(6月:20 kg·hm-2·d-1,7月:30 kg·hm-2·d-1,8月:20 kg·hm-2·d-1,9月:10 kg·hm-2·d-1,10月:2 kg·hm2·d-1),怎么决定放牧率和饲草供应平衡呢,见图2。

图2 草地净产量与不同放牧率所消耗的饲草量Fig.2 Net yield and Consumed amount with two grazing intensity of grassland注: 草地饲草净产量过程、放牧率分别为3 AU·hm-2·d-1、6 AU·hm-2·d-1情况下的饲草消耗数量线。消耗量线下与曲线合围部分为饲草 放牧消耗量,线上与曲线合围部分为放牧后饲草剩余量,外围部分为饲草短缺期,或称非生长季节。消耗量与剩余量的权衡, 结合考虑当年羔羊出栏,构筑了判断生长季节草地放牧率和非生长季节及全年饲草供应平衡的基础。

若放牧3个羊单位,每天需饲草量为6 kg,6-10月间放牧消耗饲草780 kg,累积剩余饲草1 680(2 460-780) kg·hm-2,非生长季所需饲草1 380(2 160-780) kg·hm-2,若将剩余饲草收获储存作为饲草短缺期饲草供应,剩余300 kg·hm-2,基本可以满足全年饲草供应平衡,但储存饲草质量下降。

若放牧6个羊单位,每天所需饲草量为12 kg,6-10月间放牧消耗饲草1 440 kg·hm-2,累积剩余饲草1 020(2 460-1 440)kg·hm-2,非生长季节需饲草2 880(4 320-1 020)kg·hm-2,短缺1 860 kg·hm-2。

放牧3个或6个羊单位6-9月饲草盈亏的动态变化及各月平均每日所需的饲草量和总需饲草量各不相同,为权衡草地饲草用于放牧或收获饲喂提供了选择方案的挑战,见表2。夏季放牧载畜率高,秋冬季可储存的草地饲草就少,就需要有更多的额外饲草料资源。秋季出栏牲畜数及所保留母畜数关系饲草储存量及次年载畜率等等。不同的载畜率对草地草再生及其营养有不同的影响,关系着牲畜的生长速率和草地资源的转化率。

表2 不同放牧率情景下的各月平均每日饲草盈亏Tab.2 Budget dynamics of net yield with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y

注:不计5月份的产量,自6月份开始放牧,每月按30天计算。6-9月为放牧期,其他月份饲喂,+表示放牧后草地净产量有剩余,-表示非放牧每日所需提供的饲草料。

生产实践中,在不同的地区,针对饲草与饲料的来源和供应利用策略,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方案:

① 在8月份草地生物量最高时,可收获的消化量也最高,收获草地草储存作为干草,全年圈舍内饲喂,可饲养738个羊单位日,但由于饲草质量低(代谢能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下降),仅可进行维持生长。在此将其称作为“全草舍饲方案”,全年饲草转化率近于0。

② 6-10月份放牧,根据每月饲草的日产量,每月调整放牧率(即10AU/6月、15AU/7月 、10AU/8月、5AU/9月、1AU/10月),充分完全利用草地的净产量,累积可放牧饲养1 230个羊单位日,并保证饲草质量高,可获得活体质量184.5 kg·hm-2。在此将其称为“动态全放牧方案”,放牧季饲草转化率为7.5 %,如果10月份出栏,全年饲草转化率为7.5 %。

③ 6-9月份放牧,放牧饲养3个羊单位牲畜,维持草地放牧和割草喂养全年的饲草供应平衡,即放牧4个月,获取150 g·d-1的生长水平,生产54 kg·hm-2活体质量,其他季节利用草地储存的干草维持牲畜生长。在此将其称为“牧饲全草平衡方案”,放牧季饲草转化率为7.5 %,全年饲草转化率为2.5 %。

④ 6-9月放牧,放牧饲养6个羊单位牲畜,草地净产量基本满足生长季的放牧饲草供应,即放牧4个月,获取150 g·d-1的生长水平,生产108 kg·hm-2活体质量,其他季节利用其他饲料饲喂,如玉米秸秆,维持牲畜进行维持生长。在此将其称为“半舍半牧饲养方案”,放牧季饲草转化率为7.5 %,草地饲草全年转化率为7.5 %;添加秸秆后,全年饲草料转化率为2.5 %。

实际操作时,在有饲草存在而不能放牧的地区进行割草饲喂(如南方某些地区),类似于选择①的“全饲草舍饲方案”,在没有饲草而有其他额外饲料的地区,如秸秆资源丰富的农区,利用其他粗饲料进行饲养,如秸秆畜牧业,包括与于此方案;高度集约经营的放牧场(如新西兰的放牧场)可以实现选择②的“动态全放牧方案”,但在中国北方草地区,放牧时间短,此方案存在问题较多,但此方案在全年饲草生长相对稳定的南方一些地区可以充分实施;选择③的“全草牧饲平衡方案”是我国北方草地区草地畜牧业实践的基本方案,但由于对饲草生产过程与牲畜生产过程的平衡优化缺少必要的优化管理,存在着草地生态保护和牲畜生产矛盾冲突,导致草地退化、牲畜生产效率低下;在有额外饲料供应途径的地区,选择④是一个适应性方案,即在6-9月充分利用草地饲草进行放牧,将草地净产量消耗净,在其他季节利用其他途径来源的饲料进行补饲喂养,实现全年的饲草料供应平衡,实现草地资源保护性利用与草地畜牧业适应性发展。

东北农牧交错区大量的优良秸秆饲料加之优质的放牧资源草地,奠定了东北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秸秆与草地在利用途径上的良好组合匹配,为发展“半舍半牧饲养方案”提供了可能,即生长季节利用草地草进行放牧,非生长季利用秸秆饲养,形成草地与秸秆共同为粗饲料资源的“半舍半牧饲养方案”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在此专门称为“草地-秸秆畜牧业”发展模式。

4 草地-秸秆畜牧业的牲畜生产优化

饲草料能值与粗蛋白含量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本的两项指标,代谢能与牲畜生长呈直线正关系[54],粗蛋白含量与牲畜生长呈直线正相关[55-56]。无论是草地储存的干草还是作物秸秆,都不能满足牲畜以一定的生长率进行增重生长的需要,有必要添加一定量粮食等精饲料,使之代谢能达到9 MJ·kg-1以上,添加多少取决于饲养策略—生长率与饲养时间的权衡、经济投入与产出的权衡。草地干草与作物秸秆普遍存在粗蛋白含量不足问题,对于反刍动物,国际上各地区采取的普遍常规做法是增加饲草料中的豆科牧草含量,在增加粗蛋白的同时,提高代谢能含量。

若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为6 %,30 kg的羔羊生长率为120 g·d-1时,每天需要饲草料1.5 kg,需要粗蛋白150 g[57],若利用粗蛋白含量为18 %的豆科牧草进行补饲,需要的秸秆量和苜蓿量分别为1.0 kg和0.5 kg,日粮的粗蛋白含量为10 %,豆科牧草占日粮的33 %,由此理论上,利用秸秆加豆科牧草饲喂可以获得120 g·d-1的生长率。

分析表明,为了生产3亿t优良粗饲料,利用2亿t秸秆,加之1亿t豆科牧草(如苜蓿)即可能实现。同时,数据表明,玉米秸秆中加入30 %的苜蓿后,体外消化率提高16.4 %(34.2 %~50.6 %)[4],意味着代谢能也将有很大提高。而生产1.0亿t苜蓿(以10 t·hm-2计)需要0.1亿hm2土地,若用禾草生产3亿t类似质量饲料至少需要2.0亿hm2地(以1.5 t·hm-2计),后者所用土地面积是前者的20倍之多。

宏观策略与生产实践中,与其发展高产量禾草,事实上也没有产量很高的禾草,不如发展粗蛋白含量高的豆科牧草,加上丰富的秸秆,可以创造大量的优良饲草料。

另外,按现行价格计算,秸秆加2 %~4 %尿素(单价1 500元·t-1)进行氨化,可获得粗蛋白含量为原秸秆1.33~1.46倍[58]的优良的秸秆饲料,氨化饲料的尿素成本仅为3分·kg-1~ 6分·kg-1。

畜牧业生产的核心是牲畜生长,牲畜生长是饲草料数量、饲草料质量的函数;饲草数量和饲草质量是时间的函数。

在饲草数量保证牲畜吃饱的情况下,牲畜产量为生长率与生长天数的乘积,牲畜生长率的影响因素很多,遗传起基础作用,饲草质量是重要函数变量,在此将饲草质量简化为代谢能,羔羊生长率与代谢能成直线关系[54],即:

g=100ME-900,R2=1

式中:ME—饲草代谢能含量,MJ·kg-1。

当代谢能含量为9 MJ·kg-1时,生长率为0 g·d-1。生长率越大即生长越快,达到某一生长期望产量所需的天数也就越少。断乳后体质量为15 kg或25 kg的羔羊,分别以50 g·d-1、100 g·d-1、150 g·d-1和200 g·d-1的速度生长,达到40 kg边际生长状态所需要的天数不同,见图3,意味着每天的饲料量需求不同、饲料消耗量不同、饲料有效转化率不同。

羔羊生长率100 g·d-1时,由24 kg生长到34 kg需要放牧饲养100 d,消耗饲草120 kg,饲料转化率为8.3 %;生长率为200 g·d-1时,由24 kg生长到34 kg仅需要放养50 d,消耗饲草75 kg,饲草转化率为13.3 %[59-60]。对于草地管理,高生长率意味着减少对草地的啃食践踏天数、减少无效消耗饲草的数量、单位饲草可以生产更多的肉、减少放牧饲养管理成本,意味着积极的草地保护与高效的牲畜生产。

北方草地畜牧业或东北草地-秸秆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如下几个环节对牲畜的后续生长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这几个环节具有非常强的管理意义:①羔羊的出生质量,决定着以后的生长速度;②哺乳期的生长速度,即哺乳期母羊的泌乳量,决定着断奶时的体质量和以后的生长速度;③出生日期,决定着管理方案的制定及当年羔羊生长过程与饲草生长过程和营养过程的完美匹配。

生产中,上述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符合生产计划和安排的执行方案,同时,根据所饲养的牲畜种类和品种,维持牲畜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生长速度决定于管理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核心问题是经济核算和管理策略。

图3 断奶时不同体重对应不同生长速度的生长过程Fig.3 Growth dynamics of lamb with different growth rate and born weight after weaning

东北农牧交错区肉羊生产若3月初产羔,争取体质量4 kg~4.5 kg,,哺乳期持续3个月,体质量达到20 kg~25 kg,即哺乳期200 g·d-1左右的生长率,至6月初开始放牧,9月末出栏,每日维持130 g·d-1~150 g·d-1的生长率,体质量即可达到40 kg的边际生长状态,符合高端市场需要,也有更好的价值回报。基础母羊在10月份及以后的季节里利用秸秆饲养。对照前面的放牧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饲养方案可以生产实践,操作时,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优化[12]。

5 结 语

作物收获籽粒后的秸秆是优良的粗饲料;开花早期的羊草是优质的饲草,草地饲草在生长季是优质的放牧资源。

东北农牧交错区具有丰富的作物秸秆饲料资源和优质的草地放牧资源,奠定了发展草地和秸秆共同为粗饲料资源的反刍牲畜生产方式。

生产实践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调整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禁止收获干草储存做秋冬季和早春的补充饲草,饲草短缺期广泛采用秸秆饲喂。

作物秸秆粗饲料资源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粗蛋白含量不足,提高豆科牧草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是全世界解决牲畜饲料中粗蛋白不足的追求目标,包括提高草地饲草中的粗蛋白含量,与其花大力气生产质量并不能很高的禾草饲料,不如生产蛋白含量高的豆科饲草料,添加到秸秆或草地饲草料中,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总体增加并提高中国粗饲料产量和质量。

草地牲畜生产是饲草料数量、饲草料质量的函数,饲草数量与质量是时间的函数。基础母畜体况与产羔(犊)期管理对后续的羔(犊)生长有重要影响、羔(犊)初始质量影响后续生长、产羔(犊)日期影响后续生长、哺乳期母畜的泌乳量影响后续生长,草地产量的数量过程和营养过程与羔(犊)和母畜生长需要的优化匹配决定了饲草的利用效率和牲畜的生长过程,决定着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

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理想优化的饲草供应和饲养模式:

① 饲草料数量:由草地饲草资源或就地生产的高产作物饲料或外源秸秆饲料供应保证满足。

② 饲草料质量:由豆科牧草或粮食补饲满足,保证代谢能含量大于10 MJ·kg-1,粗蛋白含量大于12 %。

③ 产羔期:3月上中旬产羔,哺乳期90 d~100 d,6月上中旬断乳,羔出生体质量4 kg,哺乳期生长率大于200 g·d-1,断奶时羔体质量24 kg以上。

④ 放牧期:6月上旬以后开始放牧,放牧120 d~140 d,生长率大于130 g·d-1,放牧期间增加质量16 kg以上,体质量达到40 kg左右,10月上中旬出栏供应市场。

⑤ 10月中下旬配种,基础母羊利用秸秆及豆科牧草补饲饲养。

⑥ 6-10月间充分放牧,获得最佳的生长率和饲草转化效率。11月至次年3月间利用秸秆和豆科牧草或少许粮食补饲怀孕基础母羊。

⑦ 3-6月的哺乳期间加强对母羊的营养管理,辅之对羔羊补饲,获得期望的生长率。

⑧ 放牧期间维持地上保持有最高生物量40 %左右的现存量供草地可持续存在,调整放牧强度和放牧频次维持草地植物处于开花前阶段,以实现草地饲草的数量和质量的营养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中立.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郭庭双.秸秆畜牧业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 孙海霞.松嫩平原交错区绵羊放牧系统粗饲料利用的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孙泽威.松嫩羊草草地放牧绒山羊营养限制因素的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Schroeder K R,et al.A total corn harvester [M].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1969.

[6] Ayres G E,et al.Harvesting and storing corn plant forage [M].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1971.

[7] Ayres G E,et al.An evaluation of machinery systems for harvesting corn plant forage [M].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1976.

[8] Shinners K J,B N Binversie,et al.Comparison of wet and dry corn stover harvest and storage [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7,31(4):211-221.

[9] 中国畜牧年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年鉴2004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1] 周道玮,林佳乔,覃盟林.东北农牧交错区绵羊的自由放养与设计饲养 [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187-1193.

[12] 周道玮,姜世成,王 平.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问题与对策 [J].中国草地,2004,26(1):57-64.

[13] 廖国藩,贾幼陵,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等.中国草地资源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 - 91.

[15] 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极其利用[J].资源科学,2003,25(4):62-67.

[16] 杨在宾.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J].饲料工业,2008,29(7):1-4.

[17] 冯仰廉,张子仪.低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 [J].中国畜牧杂志,2001,37(6):3-5.

[18] 王 钦,肖金玉,王天玲,等.草地牧草在放牧绵羊体内消化吸收的动态特征 [J].中国草地,2002,24(5):10-14.

[19] 王克平,娄玉杰,王金芝,等.吉生羊草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J].草业科学,2005,22(8):24-27.

[20] 刘洪亮,娄玉杰.羊草和苜蓿草产品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6):47-51.

[21] 李福昌,冯仰廉,莫 放.真胃灌注熟玉米面对单一羊草日粮下肉牛营养物质消化、能量利用及血糖浓度的影响 [J].动物营养学报,2001,13(2):38-42.

[22] 赵 忠,王宝全,王安禄.藏系绵羊体重动态监测研究 [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1):14-16.

[23] 贾慎修,等.中国饲用植物志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24] 孙海霞,周道玮.松嫩草地不同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研究 [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2):11-14.

[25] 永西口修,池田健児,四十万谷吉郎,等.羊草的饲料特征 [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5(4):30-32.

[2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tritional Energetics of Domestic Animal and Glossary of Energy Terms [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1.

[27] 范 华.秸秆保存方法和时间对营养价值影响 [D].山西农业大学,2001.

[28] 鹿书强.不同季节和处理方式对氨化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9] 贺永惠.北方地区玉米秸秆复合碱化和快速氨化技术及其在幼羊生长中应用的研究 [D].东北农业大学,2001.

[30] 黄金华.不同处理的粗饲料营养价值的比较 [D].广西大学,2007.

[31] 参木有,卢德勋,胡 明,等.不同处理的玉米秸替换干草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J].动物营养学报,2004,16(1):47-52.

[32] 赵丽华,莫 放,余汝华,等.贮存时间对玉米秸秆营养物质损失的影响 [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4-7.

[33] 毛华明,冯仰廉,等.复合化学处理提高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 [J].黄牛杂志,2001,27(2):12-15.

[34] 张 浩,邹霞青.不同处理稻草纤维类物质瘤胃的降解特性 [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29(1) :81-86.

[35] 贺永惠.秸秆的氨化、碱化处理 [J].饲料广角,2000(20):13-16.

[36] 邢廷铣,方热军,谭支良,等.我国作物秸秆营养价值及其利用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3,14(6):373-379.

[37] 曹玉凤,李 英,刘荣昌,等.复合化学处理秸秆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J].中国草食动物,2000,2(1):13-15.

[38] Milchunas D G,W K Lauenroth.Qauntitative effects of grazing on vegetation and soil over a global range of environment [J].Ecological Monographs,1993,63(4):327-366.

[39] Milchunas D G,J R Forwood,W K Lauenroth.Productivity of long-term grazing treatments in response to seasonal precipitation [J].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94,47(2):133-139.

[40] Bement R E.A stocking-rate guide for beef production on blue-grama range [J].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69,22(2):83-86.

[41] Manley W A,R H Hart,M J Samuel,et al.Vegetation,cattle,and economic responses to grazing strategies and pressure [J].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97,50(6):638-646.

[42] Smoliak S.Range vegetation and sheep production at three stocking rates on Stipa-Bouteloua prairie [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974,27(1):23-26.

[43] Holechek J,M Collins,J Holechek.Moderate and light cattle grazing effects on Chihuahuan Desert rangelands [J].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2003,56(2):133-139.

[44]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 [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5] 何 萍,金继运.保绿型玉米的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J].玉米科学,2000,8(4):41-44.

[46] 刘钟龄,李忠厚.内蒙古羊草+大针茅草原植被生产力的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7,1(3-4):13-34.

[47] 周道玮,李亚芹,孙 刚.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变化 [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4):83-90.

[48] 白永飞,许志信.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J].中国草地,1994(3):1-5.

[49] MAFF.UK Tables of Nutritive Valu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eed stuffs.Ministry of Fisheries [M].Agriculture and Food,Aberdeen,UK,1990.

[50] Noad B.Prograze [M].NSW Agriculture,2000.

[51] 刘钟龄,郝敦元.构建北方草原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考[C].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

[52] 吴 泠,何念鹏,周道玮.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牲畜放牧场的空间转移 [J].生态学报,2004,24(1):167-171.

[53] 任继周,刘学录,侯扶江.生物的时间地带性及其农学涵义[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1013-1016.

[54] Stenvens D R.Ewe nutrition:decision to be made with scanning information [J].Proceeding of the New Zealand Society of Animal production,1999,59:93-94.

[55] 周道玮,孙 哲,等译.绵羊营养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6] 周道玮,陈玉香,王明玖,等译.顶级刍秣:成功的青贮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7] 张宏福,张子仪.动物营养参数和饲养标准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8] 陈继富,赵海云,许 瑛.不同生态整秸秆氨化饲料高蛋白稳定性研究 [J].今日畜牧兽医,2005(11):6-7.

[59] Geenty K G.A guide to improved lambing percentage [M].Palmerston North,Wools of New Zealand and Meat of New Zealand,2000.

[60] Kerr P.A guide to improved lamb growth [M].New Zealand,New Zealand sheep Council,2000.

猜你喜欢
生长率饲草料饲草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海南省桉树生长率模型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