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新经济新名片

2012-01-16 00:34
杭州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开发区产学研申报

经开区:新经济新名片

2011 年,开发区科技局以“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为指导,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2011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91.7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为开发区由“下沙制造”向“下沙创造”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落实政策发挥“洼地效应”

2011 年初,开发区科技局对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三个政策进行修订并出台了2011年度《关于鼓励科技发展若干政策》、《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提升扶持力度。

同时,兑现了2010年度科技、文化创意政策,210余家企业获得奖励,奖励金额1700多万元。其中,科技奖励政策对198家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金额为1492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奖励政策对25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奖励金额209.09万元。

2011 年度,开发区科技三项经费财政预算1.06亿元,充分保证了开发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降低成本。

培育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品质

随着开发区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为不断壮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全年共组织了10次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截至目前,开发区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累计达到275家,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29家企业通过复审,累计达到66家。

2011 年开发区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省级研发中心5家,截至目前开发区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累计达到106家。在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发展企业研究院,浙江三花集团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实现开发区省级研究院零的突破。

2011 年,开发区共组织企业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个,省级项目20个,市级科技项目123项,项目申报总数同比增长近30%。此外,开发区还促成了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1个。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2011年,开发区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截至年底开发区专利申请量4093件,同比增长32.25%,专利授权量3089件,同比增长41.05%,双双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在宣传培训方面,组织区内企业、高校开展专场培训会议、座谈会10余场,累计培训人员达到800余人次。同时,开发区与中国计量学院联合举办“4.26”知识产权日普及宣传活动,走进高校、企业、社区知识产权和法律知识,受到一致好评。

发展“新经济”实现产业高端化

生物医药产业平稳发展。2011年,开发区有生物医药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47.8亿元。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荣获2010年度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考核优秀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药创制平台建设”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获国家扶持资金2684.71万元。

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发展。新增文化创意企业26家,累计达到3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出台了《开发区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1个项目获杭州市文化创意专项资金扶持,获得资助145万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通过举办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对接、大学生毕业设计展等活动,为30多家企业与先临三维建立了合作关系。全球工业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德国IF机构在中国的唯一分公司入户下沙,“天下游戏”龙城游艺展示交易中心在开发区落成开业。

构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

大学科创园蓬勃发展。开发区深入贯彻实施“两园融合”战略,大力推进校区合作,目前开发区已创建12个大学科创园,实际使用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共引进各类企业230余家。园区培育了言实科技、浩基生物、宙捷科技、开景汽车、凯优科技等一批由高校教师创办的初具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同时也涌现出了格盛电子、良耳文化、索酷科技、爬爬网络等颇具潜力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科创园、杭州高职科技创业园被评为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占当年全省总量的1/3,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评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并通过了杭州市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拓展区的考核,中国计量学院被认定为杭州市青蓝计划首批试点基地。

积极探索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突破了原依靠高校科技处推进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对接的传统做法,深入10多个高校二级学院探讨合作模式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发布高校科技成果和可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100多项,发布企业科技需求60多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1个。新增王威琪院士为开发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第八名进站院士,杨胜利院士与九源基因签订了合作协议。

以企业为本打造新经济发展方式

2012 年,开发区将紧紧围绕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全区科技扶持力度,继续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旨,深入做好以下工作:

积极鼓励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深入推进省、市级研发中心的认定工作,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企业优先申报研发中心,以不断提升区内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加强企业申报培训,进一步提高开发区企业研发中心的立项数和立项率。

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专利政策的“杠杆效应”,加大企业专利申报的宣传培训,提升企业专利申报意愿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培育更多专利申报“零增长”企业。特别是要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科研合作,走高校科研的产业化道路。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工作。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中心建设,壮大中心成员队伍。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和联合申报国家、省、市各级项目。重点推进“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中心”的建设进程。

提升大学科创园建设水平。鼓励区内高校发挥自身科研人才优势和利用校舍、土地等资源建设专业特色创业园区,重点支持科研型企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优质企业,从而凸显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园区。

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以“院士工作站”为契机,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为开发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产学研申报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