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合理制定疗养方案

2012-01-21 16:56段立平张哲鹏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低血糖症疗养院起搏器

段立平 张哲鹏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合理制定疗养方案

段立平 张哲鹏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066100)

目的 分析探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合理制定疗养方案的方法。方法 收集、检索全国疗养院在制定针对不同疾病疗养方案的特点和方法上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结果 我国疗养院在制定疗养方案上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而制定了个性化的疗养方案,实现了自然疗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中西医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论 在疗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更加科学地制定疗养方案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达到疗养目的。

疗养方案;制定;方法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逐渐体验到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存在不少有损于健康的因素,如世界各地的气候不断发生急剧变化,人体往往产生适应性障碍;人类长期使用化学合成药物,其副作用显著增加。然而疗养可提高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自然疗养因子在防治疾病中无药物产生的弊端,故从20世纪下叶开始在世界上出现了人类向大自然回归的趋势。

长期的实践证明:疗养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在查阅、总结了全国各家疗养院资料,并结合我院在以往对各类别疗养员的分类疗养的特点后,对以下几种疾病制定疗养方案的特点及方法阐述如下。

1 失眠症

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下,失眠症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独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备受失眠的困扰。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失眠患者已达到120~140万,失眠症的发病率已达10%~20%。在对疗养期失眠症的发病率调查中发现,通过医护人员的交谈,进行整体护理的心理治疗,大部分失眠改善,极个别的顽固性失眠症需服药治疗[1]。

失眠的产生大多与心理、精神及环境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以上3种失眠原因,通常以心理治疗为主,无需药物治疗。

当疗养员入院后,发现有失眠的症状,首先要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根据失眠的焦点去拨开其兴奋点。要求疗养员做到按时入睡起床;不要补觉;睡前不喝咖啡、不抽烟、不饮酒;养成睡前停止思考的习惯;晚间散步,放松身心;睡前洗热水澡。医护人员在与失眠者交流时要尽量帮助其消除对失眠的恐惧心理,听任睡眠的自然来临,能睡多少是多少。

疗养院大多处于环境幽美之处,疗养员身心均能获得较大放松。结合我院地处海滨的优势,我们多采取每天组织疗养员观海景的方式使其心情愉悦,结合多种措施后绝大多数疗养员反映效果很好,失眠症状均有所改善。

2 功能性消化不良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作息、吃饭不规律等特点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越来越高,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明显影响人们健康。在疗养期间加强对疗养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能有效地减轻其不适症状,对延长工作年限,保障工作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2.1 常见病因及干预措施

2.1.1 精神因素 精神社会因素一直被认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易引起交感及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及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强烈而持久的情绪波动会干扰和破坏机体的神经系统,弱化和损坏防御机制[2]。

单纯生物医学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疗效不佳,必须辅以心理治疗。在疗养员疗养期间,医务人员首先要给疗养员以亲切感和信任感,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尽可能安排一些疗养员乐于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其心身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使被干扰和破坏的神经免疫系统得到修复,增强防御机能。我院会组织疗养员进行海水浴,海水的摩擦力作为一种机械刺激作用于体表,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进而对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功能发生影响。并且针对于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养员,安排心理科专家专项讲座,解除疗养员心理的焦虑感。

2.1.2 饮食不当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常常不吃早饭,且饮食不规律,时常暴饮暴食均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养员应通知食堂制定专门食谱,宜进食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并容易消化的食品,忌食酸、辣、冷、烫等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定量、不宜过快的进食习惯,可以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在疗养员疗养期间,还应组织安排饮食卫生讲座,使疗养员了解和掌握饮食保健知识,主动关心自己的饮食卫生。

2.1.3 烟酒刺激 在工作中遇到紧张、焦虑、应激性事件或者疲劳时,很多人会把吸烟、饮酒作为减少负性情绪或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方式。烟酒均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力,也会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应根据疗养员吸烟、饮酒的生活规律特点,一方面加强烟酒对胃肠道危害的宣传教育,同时介绍一些戒烟、戒酒的方法;另一方面从提高自身修养、保护环境方面加强宣传,倡导文明的休闲方式,摒弃不良嗜好。

2.2 结果 疗养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同其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在对疗养员进行心理方面及饮食结构调整,并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后,疗养效果满意。

3 冠心病PTCA术后

近几年介入技术日趋成熟并在我国广泛应用,疗养院收容冠心病PTCA术后的疗养员或随员逐年增加,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确保疗养康复期的医疗安全很有必要。

疗养院的医护人员多数缺乏全面系统的心内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有必要加强继续教育,加强临床实践,为指导冠心病PTCA术后疗养员的疗养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冠心病PTCA术后疗养员入院后首先要综合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其疾病的现状和心功能作出正确的评估[3]。

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要贯穿始终,提高疗养员的自我保健意识。采用上健康教育课、看录像、查房时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主要是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常见诱因和自救方法、PTCA的简单原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疗养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程序,提高疗效,避免一些疗养员把疗养康复当旅游,造成因疲劳而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各种急症或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教会患者一套自我保健的方法,确保疗养康复的远期效果[4]。

对冠心病PTCA术后的疗养员应注重康复治疗,改善其心脏贮备功能。根据其心功能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适当安排医疗步行、医疗体操、海水浴等活动,而且,康复运动应尽可能在室外进行,充分利用疗养院所在地宜人的气候,发挥空气清新湿润、负离子含量高、气压和氧分压较高、紫外线丰富的独特优势,促进冠心病的康复。

经过一个疗养周期,多数冠心病PTCA术后疗养员的心功能均得到增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也有很大程度提高。

4 高血压病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病、发展和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高血压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人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5]。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便会引起情绪激动,进而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对于精神压力大,心理紧张、抑郁、偏执的疗养员,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6]。

我院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在前来疗养的中老年疗养员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在80%以上,年龄在50岁左右最易发病,多数是因为有不适症状后去医院体检时发现,而且都是通过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

在疗养期间我们发现,使疗养员调整好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地进行治疗,所以此时的心理治疗对于血压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疗养员交流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疗养员对高血压病的各项相关知识都有较清楚的认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疗养期间疗养员的血压普遍控制在稳定范围。在综合评估疗养员的身体情况后,我们会组织进行海水浴,海水浴有“血管体操”之称,有明显的调节血压的作用。其他疗养地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矿泉浴或泥疗等方法配合治疗。

大多数疗养员在一个疗养周期后,口服降压药均得到减量,血压控制稳定,心情愉快。

5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可导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因此,疗养院应对老年糖尿病人易发生低血糖症的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低血糖症发生,增强疗养员对低血糖症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疗养效果。

当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应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身体状况,同时还要了解其使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以及饮食习惯、日常活动等各方面情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疗养计划并在疗养期间认真地给予实施[7]。特别应该重视疗养期间的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健康教育,每天组织疗养员进行散步、做回春保健操、游泳、打球等形式的运动,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定时进餐,掌握好进食的总量和热量。医护人员还应尽快根据疗养员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指导,讲解有关糖尿病及低血糖症的知识及其危害性,提高其对低血糖症的认识,掌握相应的日常预防、保健方法等。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年龄较高者低血糖症的表现有时并不明显,查房时应格外加以注意,要认真了解其每天的用药、饮食、睡眠、活动等情况,有无不良自觉症状。如发现异常情况要细致地进行检查,检测血糖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针对老年糖尿病人易发生低血糖症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疗养手段,提高疗养员自我预防、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防止低血糖症发生的目的。

老年糖尿病人疗养期间,医护人员应时刻警惕低血糖症的发生,充分做好救治准备工作。科室人员要定期进行有关低血糖症的急救训练,熟练掌握低血糖症救治原则和规程,做到有备无患。

6 起搏器携带者

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现代心脏急诊的重要工具,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起搏器安置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有效使用期有一定的期限,加之起搏器的使用只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循环功能,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医疗保障。疗养院虽然兼为医疗单位,但主要是以养为主,专业技术较为薄弱,为确保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间的安全,必须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以适应心脏起搏器携带者的疗养需要。

疗养员入院后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仔细的全面体格检查和仪器检查。疗养期间主要是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让患者参与科室开展的健康讲座及医师查房时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要求患者每天早晚自测脉搏1次,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禁止到有强电磁场的场所,避免使用按摩器、超短波、电疗等。使用手机首选模拟机,即使选用数字机也应避免使用干扰性最强的,应在安置起搏器的对侧使用移动电话,不要把手机靠近起搏器植入部位,相距至少10 cm,同时告知疗养员在拥挤的地铁、公交车上应避开他人使用手机时受到的干扰,一旦发生干扰立即把手机移开。

告知并帮助疗养员制作、携带完整规范的起搏卡,包括姓名、年龄、起搏器安装时间、类型、型号、病历摘要(基础疾病、目前用药及剂量等)、产品供应商及联系方式、安装起搏器的医生及随访医生的姓名和联系方法、安装起搏器的医院及联系方法等[8]。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均会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疗养计划,出院时均对出院后注意事项有了很好的了解。

7 结论

疗养方案的科学制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拟定疗养方案时,首先需要具备全科医学领域的知识,对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特点均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其次最好做到个性化的疗养方案,针对每位疗养员的不同特点而给予不同的侧重点,这对我们从事疗养保健工作的人员要求较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担负起促进、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使命。

只有学会和掌握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科学的疗养方案的方法,才有能力在面对各种影响健康因素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确保疗养过程顺利进行。

[1]王锡英,许涛.心理护理干预对疗养飞行员失眠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7):590-592.

[2]邹海霞,邴钰.飞行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疗养期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1(4):289.

[3]王俊,冯瑞华,李秀增,等.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疗养康复期的管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2,11(3):53-54.

[4]周晓丹,许风娟,张英.健康教育与疗养员疗养期发病率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2):10-11.

[5]秦菲.老年高血压患者疗养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2-543.

[6]陈谨献,陈明,刘大鹏,等.高血压患者疗养期间综合性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794-795.

[7]刘雷,曹凯琪.老年糖尿病人疗养期低血糖症的预防[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20-21.

[8]王俊,冯瑞华,李秀增,等.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的管理[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4(1):32-33.

1005-619X(2012)12-1098-03

2012-09-06)

猜你喜欢
低血糖症疗养院起搏器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诊治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