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全大补丸水分测定法的建议

2012-01-22 21:03陈志华覃志高覃宏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测定法甲苯药典

陈志华 覃志高 覃宏林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民医院,广西横县 5303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南宁 530001;3.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镇卫生院,广西横县530308

十全大补丸历来被我国药典一部所收载[1-3],功能与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3]。由于大多中药丸剂由饮片原粉和蜂蜜等黏合剂制成,当环境中水分超过一定限度时易发霉变质,故《中国药典》规定对中药丸剂应进行水分检查[4]。本研究主要从处方组成上测定十全大补丸的水分含量,提出建议。

1 资料来源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十全大补丸[3]相关内容:检查应符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2)附录ⅠA丸剂[3]的相关内容:丸剂除另有规定外都应进行水分等相应检查,具体水分测定参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3)附录Ⅸ H[3]项下水分测定有4种方法:①烘干法,主要适用于不含或含有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药品;②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③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④气相色谱法,未指明药品的适用性。(4)《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丸剂[4]及水分测定法的相关内容[4]。

2 分析与建议

2.1 分析方法选择之疑

从上述资料所涉及的标准描述中可以看出,十全大补丸的水分测定并未明确规定采用第几法,检验者只能根据其处方中具有挥发性成分当归、肉桂等而判定该药使用第2法测定其水分。检验者这种缺乏依据的判定所测定的结果,往往引起争议与不必要的麻烦,由此而公布或发布的数据甚至引起法律纷争(当不合格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该药水分测定法作出明确的规定。

2.2 测定误差的理论分析

该药品的处方为:党参80 g,炒白术80 g,茯苓80 g,炙甘草 40 g,当归 120 g,川芎 40 g,酒白芍 80 g,熟地黄 120 g,炙黄芪80 g,肉桂20 g。上述处方中,药品成分的总重量为740 g,挥发性成分的总重量为140 g,每100 g粉末用炼蜜35~50 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 g制成大蜜丸,则:当制成水蜜丸时,挥发性成分的重量比约为11.2%(当归)、1.9%(肉桂);当制成大蜜丸时,挥发性成分的重量比约为8.1%(当归)、1.4%(肉桂)。查询标准得知:当归的挥发油含量为不少于0.4%(mL/g)[3];肉桂的挥发油不少于1.2%(mL/g)[3],现以其含量低限的1.5倍计算挥发油的总量:(8.1%×0.4%+1.4%×1.2%)×1.5=0.000 74(mL/g),当以第1法(烘干法)测定其水分时,误差为0.000 74×100%=0.074%,可以忽略不计;当以第2法(甲苯法)测定其水分时,设取样量为10.0 g,这时水分上限为1.5 mL在标准规定的1~4 mL范围内,此时水分测定误差为0.000 74×10.0=0.00 74 mL,这一误差小于测定管最小估读数值0.01 mL,也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采用这两种水分测定法对十全大补丸测定,其结果是没有差异的。

3 讨论

3.1 水分测定法的选择依据应明确

药品采用何种方法测定水分是以该水分测定法的适用性来选择的,亦即是附录Ⅸ H[3]项下水分测定法的4种方法的适用性,这就要求具体药品品种在其标准中明确规定药品属性或采用第几法,然而,十全大补丸现行版标准未明确使用第几法测定。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中尚无某一药品是“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的判断依据,导致检验者在进行水分测定时,在方法的选择上仅靠主观判断,如果标准中增加上述判断依据,则使检验者有法可依,产生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3.2 水分测定法的标准有待完善

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有几点原因,首先由于对过度节省现有药品的质量标准判定的篇幅,标准内容描述有缺陷,其次忽略了个体品种标准与共性标准之间的关系,两者内容的衔接不明确,从而使水分测定标准不全面。因此,笔者建议水分测定标准在修订或勘误时,避免单独使用模糊性的描述如“检查:应符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而是单独列出每个品种的水分测定法。并将其表述具体到第×法(即:“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法测定,应~”),标准内容才完整,水分测定方法的选用才有法可依。

3.3 两种水分测定法优缺点比较

上述分析表明,两种水分测定法的结果没有差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消耗的时间与成本是有区别的:第1法(干燥法)是在规定的温度内干燥至恒重,往往需要1~2 d的时间,这时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第2法(甲苯法)是蒸馏法,其考察指标为测定管的水分不再增加为蒸馏终点,一般约需要1 d,由于使用到电热套及通风柜,其耗电量与第一法持平,但其尚需要不间断的冷却水及约500~1 000 mL的甲苯,同时,由于甲苯为有毒的有机试剂,为了检验人员的健康安全,需开动通风柜进行排气,发出较大的噪音对检验者也是一种干扰,另外,排到大气中的甲苯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所以,相对来说,干燥法更加经济、绿色环保、无毒无害,建议有关部门将直接干燥法列为十全大补丸的法宝测定方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2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9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19,附录 5,附录 52-53,124,127.

[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27,573-578.

猜你喜欢
测定法甲苯药典
使用血脂大数据评估三种低密度脂蛋白计算公式
新生牛血清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糖药甲苯磺丁脲片中甲苯磺丁脲的含量
水热法合成WO3纳米片及其甲苯气敏性能研究
UOP公开一种生产高纯度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方法
饲料中粗纤维定量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1-(对甲苯基)-2-(三对甲苯基-5-亚磷酰基)乙醛的汞(Ⅱ)配合物的X射线晶体学、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研究
《中国药典》收载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统计与分析
我国与国外药典中苯扎氯铵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方法比较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