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重要作用

2012-01-23 12:45张艳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插管麻醉护士

张艳霞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郑州 450014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整体护理逐步实施,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高层次护理手段[1]。ICU病房中陌生的环境和紧张的氛围,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加之患者对手术预期的担忧,情绪波动很大,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我科2010-06-2011-12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380例患者心理护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0例患者,男210例,女170例,年龄3个月~79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5例,心脏瓣膜病12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0例,心脏肿瘤8例,主动脉夹层瘤12例,心包炎10例。

2 术前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定期访视患者,与患者充分交流,取得患者信任,详细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生动的实例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增强其信心。通过介绍现代先进的麻醉技术,消除其对疼痛的顾虑。

2.2 介绍ICU概况 向患者介绍ICU的作用、基本设施、人员构成及需要停留的时间,使患者明白术后进入ICU是疾病的需要,是为了更快地恢复,在ICU期间身上会连接很多仪器,是为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变化,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2.3 讲解相关医学知识 向患者告知麻醉清醒后已在ICU,此时全身带着各种导管和线路,如连接呼吸机的导管和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管、导尿管、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等,均是为了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需要,千万不能拔除,所以暂时将双手固定在床缘[2]。告诉患者不要紧张害怕,这样做都是出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消除其恐惧心理。

3 ICU期间的心理护理

3.1 麻醉苏醒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麻醉苏醒时,ICU陌生的环境,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报警灯的闪烁、其他病人的呻吟声、婴幼儿的哭闹声、医护人员的繁忙工作及谈话声等,均会增加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责任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结束,要配合治疗,保持平静。同时积极处理患者的伤口疼痛及术后发热等,减少病人的痛苦[3]。

3.2 气管插管期间的护理 带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需用手势或表情来表达,若医护人员不积极有效沟通处理,患者会急躁、易怒,或用四肢猛击床边,以示不满[3]。因此,护士应耐心了解患者的需求,能解决则及时解决,暂时无法解决者做好解释工作。

3.3 拔管后的心理护理 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会感到口渴难耐,强烈要求喝水,幼儿则哭闹不止。此时,护士应耐心讲解不要喝水的原因,取得患者的配合。个别情绪激动的患者,应告知其充分休息的重要性。

4 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麻醉性药物作用或手术引起缺血缺氧性脑病,会产生一些精神症状,如妄想、谵妄、烦躁、焦虑等。对于这些患者,护士应格外注意其言行,避免在患者面前高声谈论或低声议论,更加耐心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病情和治疗进展,取得患者配合。

5 讨论

患者的心理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且术前术后会发生很大变化。护士深刻了解这一特点并全面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同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充分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诉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释、安慰,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的一环,体现在每日的具体事情中,是患者早日康复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

[2]龚富山 .外科护理学[M].广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6.

[3]陈英.ICU心脏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2):176.

猜你喜欢
插管麻醉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