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玲教授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经验

2012-01-23 13:33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胃气扶正正气

黄 涛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56)

郑玉玲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医、教、研工作30余a,是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郑老师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5项,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中西医肿瘤诊疗大全》等临床专著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2001年6月被卫生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十行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1年8月被河南省科协授予“十大科技女杰”称号,2002年12月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中医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等。郑玉玲教授从事肿瘤医、教、研工作30余 a,经验丰富,特别在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郑老师治疗肿瘤术后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

1 辨虚实之性,调机体失衡

辨证论治、整体观是中医学的鲜明学术特色,更是中医肿瘤学认识肿瘤、治疗肿瘤的原则。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机体之“正气”与致病之“邪气”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过程。肿瘤患者常常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邪正交争的虚实夹杂状态,亦即复杂的病机表现。所以,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找到内在的失衡点,“虚者益之,过者削之,复归于中”,辨证过程应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注重扶正(整体正气)与祛邪(局部肿瘤)兼顾,同时,临床应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根据不同患者、不同肿瘤术后的不同机体状况、病机变化等确定治疗方法。

2 扶正补虚,体现平补思想

肿瘤术后或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都对患者机体正气造成损害。郑玉玲教授认为,肿瘤为耗气伤血之物,术前本已造成机体正气不足;手术或大或小均会导致机体正气进一步损耗;放疗乃热毒之邪,伤阴津,耗气血;化疗造成的脾胃受损、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更是把患者推向雪上加霜之窘境。肿瘤患者术后或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造成患者虚弱为证之关键,如果不扶正补虚,患者会因正气严重虚弱,无力御邪,更不宜康复。所以,郑老每每临证之时,总要强调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力。郑老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把肿瘤的这一类正气虚损分成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阴虚内热证等不同证候,选用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养阴生津清热等治法。扶正补虚涵盖健脾、养血、补肾、滋阴等方药。健脾法常用于中晚期肿瘤术后或放疗、化疗后,如党参、炒白术、生黄芪、茯苓、炒薏苡仁等;养血法常用于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癌症恶病质者,如鸡血藤、当归、鹿角胶、旱莲草、阿胶等;补肾法常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如女贞子、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等滋阴养肾,小剂量肉桂、杜仲、补骨脂等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法常用于放疗后放射性损害较重者,如肺癌、食管癌放疗期间,多选用西洋参、麦冬、天冬、百合、枸杞子、生地黄等。临床实践表明:扶正补虚法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期、提高缓解率、预防肿瘤发展和复发等方面具有很好疗效。现代药学研究[1]表明:扶正类药物不但可以直接抑癌、控制癌细胞浸润和转移,还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减轻骨髓抑制,使放化疗增效。在临证时,郑老强调:肿瘤术后患者往往为正气极度虚弱之体,不要过量使用扶正补虚之品,宜平补缓图,让机体渐缓康复,避免出现“虚不受补”之虞。

3 抑瘤祛邪,体现平泻思想

郑老认为,肿瘤为病,其邪深而留恋。肿瘤术后或放射治疗后,都不会把体内有可能再次大量繁殖的肿瘤细胞消灭干净,余毒不清,伏邪流注,复发转移基础未尽;所以,在用扶正补虚法的同时,也要用祛邪之法,二者协同,才可扶正与祛邪兼顾,有利于患者更好恢复,即正胜邪自去,邪去正自安。肿瘤患者术后,有瘤毒之邪气以及产生瘤毒的病理基础,如痰瘀互结、热毒内蕴等,要根据病邪的性质(痰、瘀、热、毒、气结等)、部位(肺、胃、食管、肝等)选择不同的治法,如消痰散结、清热凉血、解毒化瘀等。

对于祛邪,很多医者强调毒性较强中药的大剂量应用,比如蟾酥、山慈菇、光慈菇、蜈蚣、斑蝥等,传统中医学认为,此类中药具有抗癌作用,现代研究[2]确也证实这些药物具有抗癌药用机制;但郑老认为肿瘤患者正气已经受损,术后更是虚弱,如果攻伐过度,不但不能消癌祛瘤,反易加重正气损耗,降低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肿瘤发展或复发。因此,郑老主张使用常规无毒或小毒抗癌中药,平泻不伤正,却达抑瘤祛邪之功效。如其根据辨证辨病位,常选用生薏苡仁、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清半夏、醋香附、赤白芍、土茯苓、柴胡、冬凌草、夏枯草、郁金、贝母、黄芩、透骨草、败酱草、藤梨根、钩藤、山豆根等药物。

4 顾护胃气,体现重后天之本

胃气,胃的精气,表现胃受纳和腐熟饮食的功能活动,也是胃之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肿瘤既消耗机体营养,又妨碍消化吸收,食欲不振、脾不健运会加速机体衰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对于肿瘤患者来讲,必须时时顾及,特别是术后或晚期病患,存一份胃气便存一份希望。郑老认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抗癌治疗的首要目的,能够保养胃气,患者的抵抗力就会得以改善,就能够为各种治疗提供可能。因此,顾护胃气,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状况,使生化之源不竭,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郑老在遣方配药之时,均考虑健脾益胃之法,多用炒薏苡仁、炒白术、焦三仙、陈皮等药,可谓以人为本,培育后天,思虑周全。

[1]陈丽.郑玉玲扶正固本法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216.

[2]洪永贵.郑玉玲教授论治肺癌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02.

猜你喜欢
胃气扶正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胃气足 活百岁(上)
画说中医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