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锁技术性破坏痕迹的研究

2012-01-25 03:39李廉三
关键词:钢片弹子锁具

李廉三, 王 洋, 于 洋

(1.德阳市公安局,四川德阳 618000;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 110854;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4.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江苏南京 210005)

0 引言

目前,对传统的弹子锁的结构、开闭锁原理、各种技术性破坏方法及其痕迹的留痕部位、形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广泛运用于现场侵入方式的分析判断。随着新型锁具——原子锁的广泛使用,作案人开始着重研究快速开启原子锁的各种方法。由于原子锁防技术开锁能力较强,目前案件现场中比较常见的开启方式主要是通过技术性破坏开锁。因此了解原子锁的结构及开闭锁原理,掌握技术性破坏开启原子锁形成的痕迹,对于检验鉴定人员正确判断现场侵入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子锁的结构及开闭锁原理

原子锁具有锁芯匙槽偏心、外压式边柱制栓等结构特点,对一些传统的技术开锁方法能够进行很好的防范。组成构件主要包括锁体、钢套、锁芯、带有凹槽的弹子、上下弹子、弹子弹簧、制栓钢片、制栓钢珠等,见图1。

图1 原子锁及其组成构件

原子锁的弹子主要是采用单层带有凹槽的柱形弹子,配合1~2对上下弹子。每个凹槽弹子柱面都有一个控制槽及一至两个防拨槽。控制槽的作用是让边柱钢片能够进入到其中,防拨槽的作用是破坏技术开锁的手感。每个弹子控制槽的深度相同且比防拨槽要深,控制槽和防拨槽在不同弹子柱面上的排列顺序、所处位置各不相同,控制槽的位置决定了原配钥匙的齿形。每个弹子在控制槽和防拨槽的背面都有一个定位凸点,保证控制槽能够始终对着边柱钢片方向。闭锁时,由于弹子的控制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制栓钢片不能同时进入到各弹子的控制槽中,制栓钢片另一端的钢珠(钢柱)位于锁体对应位置的弧形状凹槽中,使锁芯不能够旋转,从而起到制栓作用;上下弹子中的下弹子此时也起到制栓作用。插入原配钥匙,凹槽弹子与钥匙配合使弹子柱面的控制槽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制栓钢片可以同时进入各弹子的控制槽中,制栓钢片另一端的钢珠(钢柱)的制栓作用解除,同时钥匙对应部位与上弹子配合,使上弹子的平端面正好处于锁芯柱面,下弹子的制栓作用也解除,锁具实现开启。

2 实验

2.1 实验材料

保德安原子锁、扫动工具波浪钩、大扭矩技术破坏工具,见图2;拆锁工具、载玻片、体式显微镜、3D显微镜、数码相机等。

2.2 样本制作

图2 波浪钩、技术性破坏工具

将实验锁具用原配钥匙正常开启一千次,使锁具内部零件上形成原配钥匙开启痕迹,然后先用波浪钩进行扫动,解除上下弹子的制栓作用,再用大扭矩技术性破坏工具开启锁具。这样会使锁具内部零件上形成技术开锁痕迹和技术破坏锁痕迹。解剖原子锁,将凹槽弹子、上下弹子、锁芯、制栓钢片、制栓钢珠(柱)等取出固定。

2.3 痕迹观察

2.3.1 弹子球面上的痕迹

当使用波浪钩扫动锁具的上下弹子时,因为上下弹子位于锁具的最内侧,所以工具会与上下弹子和凹槽弹子的球面发生摩擦,形成新鲜明亮且不规则的线条状痕迹。当技术性破坏开锁工具插入锁芯匙槽中时,会与弹子球面发生挤压接触,技术性破坏的过程中,挤压力的增大会在弹子球面对称位置出现明显的印压痕迹,见图3。

图3 弹子球面上的痕迹

2.3.2 弹子柱面上痕迹

当原子锁处于闭锁状态时,制栓钢片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顶压在弹子柱面上;在技术性破坏锁的过程中,制栓钢片会与弹子柱面发生较强的刮擦,在控制槽或防拨槽附近形成明显的刮擦痕迹,见图4。

图4 弹子上控制槽附近的痕迹

2.3.3 制栓钢片和制栓钢珠上的痕迹

在技术性破坏过程中,制栓钢片一端与弹子柱面发生挤压摩擦,另一端与制栓钢珠发生挤压作用,以致在破坏的过程中制栓钢片会发生轻微弯曲变形。制栓钢片与钢珠的接触部位会由于挤压而形成凸起痕迹,制栓钢珠上会形成明显的带状印压痕迹,痕迹宽度与制栓钢片厚度基本一致,见图5、图6。

2.3.4 锁体的锁芯孔壁上的痕迹

在锁体锁芯孔壁上与制栓钢珠对应的部位有一条弧形状凹槽,闭锁条件下,由于制栓钢片没有进入弹子柱面的控制槽内,以致制栓钢片顶住制栓钢珠,使其无法从锁体锁芯孔壁上的凹槽内脱离,使用大扭矩工具技术性破坏时,制栓钢珠会与锁体孔壁发生强烈挤压摩擦,在锁体内壁的轴向截面上形成连续的带状痕迹,痕迹的数量、位置、宽度与制栓钢珠的数量、所处位置、直径有关,见图7。

3 结论

使用波浪钩技术开启上下弹子的过程中,会在上下弹子和凹槽弹子的球面上形成扫动痕迹,痕迹新鲜明亮且不规则,大扭矩技术性工具破坏锁具时,工具与凹槽弹子球面作用力较大,锁内零件制栓钢片、制栓钢珠、锁体、锁芯因为要克服制栓作用,相互间作用力也较大,因此会在原子锁弹子球面对称位置出现明显的印压痕迹,防拨槽或控制槽附近出现明显的刮擦痕迹,制栓钢片与钢珠的接触部位形成凸起,制栓钢珠上出现明显的带状印压痕迹,锁体锁芯孔内壁上出现连续的带状痕迹。这些痕迹的出现可以为犯罪现场的原子锁是否被技术性破坏开启的判断提供依据。

图5 制栓钢片上的痕迹

图6 制栓钢珠上的痕迹

图7 锁体孔壁上的痕迹

[1] 戴林.特殊痕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2] 敖琪.钥匙开启弹子锁具痕迹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3] 惠长江,陈文辉.技术性破坏锁芯开锁痕迹检验[J].刑事技术,2003(2).

[4] 赵本磊.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四例[J].刑事技术,2002(6).

[5] 钟东荣.锁类与锁类痕迹的探索与研究[J].大众科技:法制与经济,2005(1).

[6] 刘燕,董志武.从一起入室抢劫强奸案的侦破看锁痕检验的重要作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4):97-99.

[7] 戴林,李晖.从破锁方式的规律谈锁痕检验的发展[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7(4):43 -44.

[8] 张志忠,陈玉平,王彩玉.自制开锁工具形成痕迹分析[J].刑事技术,2005(3):52 -53.

[9] 李建明,叶友鹏,徐文达.破坏防盗铁门锁的一种新手段及检验[J].广东公安科技,2002(3):45-46.

[10] 黄群.特殊痕迹检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11] 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刑事技术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12] 宋永泉.薄钢片插启挂锁的痕迹检验[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7(3):20 -21.

猜你喜欢
钢片弹子锁具
福州昌宇五金锁具制品有限公司
穿楼轻轨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奥迪0B5变速器的离合器波形钢片
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网络配线架用锁具
敏感的自动变速器离合器钢片
新型(高密)防盗ABC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