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90例

2012-01-25 00:49罗雪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3期
关键词:骨刺压痛熏洗

罗雪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472000)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主要临床症状为跟骨跖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按摩配合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90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6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8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左足发病者38例,右足发病者32例,双足同时发病者20例。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晨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加重。最常见的体征为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明显压痛点,部分病例可见轻度肿胀及红斑,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其中26例X线片显示:跟骨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和骨刺形成,13例骨刺斜向前下方。所有病例均排除骨折、肿瘤等疾病。

治疗方法

1.中药熏洗:药用:苏木20g,川芎20g,牛膝20g,木瓜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五加皮20g,鸡血藤20g,红花10g,艾叶10g,海桐皮20g,卷柏20g。加水至2000ml,水煎20min后倒入盆中,将患足放在药水上熏蒸10min,至全身有微微汗出,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浸泡患足20~30min,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2.手法按摩:中药浸泡后,在足跟部找到压痛点和病灶,用加力点压和分拨手法交替治疗5~10min。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叩击法:用塑胶叩击锤叩击足跟1~3min,每天3~5次,或患足跟部叩击地面100次至局部发热,每次3~5min,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本组90例治疗时间10~63天,平均25天,均于治疗20天后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痊愈(症状消失)23例,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40例,有效(症状有改善)26例,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1例。对26例有骨质增生的病人治疗后摄X线片复查对比,未见明显变化。

讨论

足跟痛临床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由于年龄增长,体重增加,长久的站立和行走,足跟长期超负荷应力,使足跟脂肪垫萎缩,胶原水分以及弹性纤维组织逐渐少,形成跖筋膜退变、纤维化,加之外伤或寒冷潮湿诱因刺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出现跟骨跖面疼痛、肿胀,有压痛,有时可触及跟下滑囊。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俗称“气落底”,是局部脉络痹阻,气血失活所致。通过手法按摩,塑胶叩击锤及足跟叩地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静脉回流,恢复跖筋膜的弹性和张力,促使足跟部脂肪垫水肿及炎性渗出物尽快吸收。中药熏洗属于中药外治法之一,利用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行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温热刺激使周围组织营养得以改善,同时毛孔开放,全身汗出,让体内“邪毒”随之排出体外,既扶元固本又消疲劳。方中苏木、川芎、牛膝、红花活血养血,祛风通络;配以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湿、通经络;合以木瓜、五加皮、艾叶、海桐皮、卷柏温经散寒,舒筋活络。诸药合用,通过熏洗可渗透穴位、疏通经络,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应用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简便、经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刺压痛熏洗
贴膏药并不能治骨刺
浑身骨刺的肯龙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肯龙的凶悍骨刺
治阴道霉菌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