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针刺法的探讨

2012-01-25 01:10李万瑶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刺法蜂针蜂毒

李万瑶,张 倞,袁 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5)

蜂针疗法是一种用途广泛而又切实有效的疗法,但患者往往会有剧痛之感。且经蜂针治疗后患者常有各种过敏反应,如局部反应常有红、肿胀、局部搔痒、阿瑟氏反应等,甚至局部色素沉着、淋巴结肿大等,这些反应虽是可逆的,但影响到患者的接受度。甚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如发热、风疹、过敏性休克等。因此临床上要采用一些相应特殊刺法来减轻或避免患者的痛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1 蜂针刺法探讨

常用的蜂针法有活蜂刺法及蜂毒疗法两种,但因为蜂毒制药非常严格,况且取毒操作困难,故本文主要探讨活蜂刺法。

1.1 活蜂直刺法

此法治疗是用镊子挟着活蜂,在患者已消毒的穴位或痛点上,蜜蜂则自然将尾针螫刺,让蜂毒注入人体。最好是挟蜂针腰部,当然抓住蜂的任何部位都会针,因为蜂受到刺激时,有自卫的本能反应,蜂针会立即放针刺入。这种刺法简单易行,但局部痛感大,过敏反应较多,对于一般不怕过敏及不怕痛者,此法为良法,治疗效果好。

1.2 点刺法

此法结合了直刺法与下述的散刺法治疗。可分为挤毒囊点刺法和多位点刺法两种。①挤毒囊点刺法:刺后将毒囊挤扁即拔刺,用手指挤或用镊子挤均可,注意点同散刺法;②多位点刺法:在先用直刺法的基础上,再迅速用镊将蜂刺从穴位皮肤上拔出,然后蜂针不离钳的,将蜂针刺入第2、第3点等其它穴位。该法1只蜂刺可以刺3~8点。每穴点可留针1~6 s片刻不等。点刺时注意从皮肤的穴点上拔出蜂针时要紧贴皮肤处,将蜂刺沿蜂针刺的尖部顺势垂直拔出,不要紧夹毒囊,如挤压毒囊类似挤毒囊刺法了。必须沿着刺入方向拔出,用力适中,否则蜂刺会易断,无法刺入别的穴位,更无法进行蜂针排毒。判断蜂刺是否刺入,可感觉到每刺一点的蜂针下都有吸拔之感,表示蜂刺到位。最后可将蜂刺留在某穴,用摄子轻拨蜂刺看从皮肤上没有脱落时即为成功。这种方法适用于害怕蜂针者、过敏反应强烈者以及面部等穴位蜂针的患者。

1.3 散刺法

该法有两种刺法:即拔针散刺法和蜂体散刺法。①拔针散刺法:先手或镊子捉蜂体,蜜蜂因为受攻击就会将蜂刺伸出以对付刺激,当探出蜂刺时,用镊子挟住蜂刺端部将其拔出,让蜂刺从活蜂尾部分离。一般操作时蜂针不离钳,在患部或与疾病相关的经脉、腧穴点刺即出,随刺随拔。1只蜂针可以分刺3~5点,甚至可刺几十点;②蜂体散刺法:此法是将蜜蜂取出,把蜂体从腰部截取,镊子挟住蜂的腹尾端,用上述的散刺法进行蜂针刺激。其含蜂针毒囊的部分埋藏在蜂的尾部,时时探针,故将其对准要针刺的部位即可。注意:①拔针散刺法挟蜂刺出来时要等候时机,所挟蜂刺的部位适当,不偏不斜;②蜂体散刺法要用力均匀,停留穴上的时间得当,否则易使蜂针脱出。均要求技术娴熟,蜂刺拔出后要即时使用,太久则蜂刺不易刺入,或使蜂毒大量排出而失去散刺的目的。此法为轻刺、浅刺与散刺法,几乎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适宜于任何部位。

1.4 减毒蜂刺法

因为蜂针直刺法造成表皮疼痛较明显,患者的过敏反应较重,尤其是初期被治疗者,妨碍了病人蜂疗的自愿接受度;散刺、点刺法又较难拔蜂刺,技术要求高,蜂刺的点数难控制,故采用此减毒刺法,或叫脱敏法,可使过敏反应减少。此减毒的蜂针刺法有2种①速刺速拔针法:一手抓蜂一手拿钳,蜂针点到即拔针,甚至被针者还未反应过来蜂刺即被取出,也可让钳上的刺进行散刺多点;②移针蜂刺法:将蜜蜂抓住,让其蜂针刺在胶布、胶手套等类皮易使蜂放针的物品上,再用小镊子从物品上取出蜂刺,然后蜂针不离钳地进行散刺或点刺在穴位上。对于意大利蜜蜂用此法既可减毒治疗,又可避免疼痛感。注意取蜂针时要摄住蜂刺的中下部,不要摄毒囊部或挤压毒囊,而且在胶布上蜂针不宜停太长时间,一般在1~10 s钟内完成,否则易失去蜂针的功能;如果让蜂毒流失多,也达不到蜂针治疗的目的。此法虽然进入的蜂毒量有所减少,但可以用多只蜂刺来弥补其不足,操作容易,病人的接受率高。

1.5 蜂针丛集式刺法

此法分为散点丛集刺法及直刺丛集刺法,均是在一个穴位或一个小区域有多点蜂刺法,集中刺激某处。①散点丛集刺法:在拔出针散刺与点刺的基础上,集中刺激一个小点及小区域;②直刺丛集刺法:利用活蜂直刺法,在一个小区用多针刺激,少则2~3针,多则20~30针,又叫片针法。散点丛集刺法对于美容、畏针者或轻浅而局灶病变较适用;而直刺的此法对某些较重而顽固疾病效果明显,如肿瘤、包块、局限疼痛剧烈等。但直刺法也易造成局部蜂刺的皮疹明显,如长期多针,易使该点形成硬结,效应降低。故即使用丛集刺法,都不宜在同一点长期蜂针。

1.6 蜂针自动刺入法

此法是让蜜蜂在有病的机体上任其爬行,将有病痛的机体暴露在蜜蜂的活动范围之中,可将其余身体包裹,让蜜蜂在人们需要蜂针的身体上自由飞爬,当它认为某些时候与部位该下蜂刺,它会自动放出蜂刺,留于客体。此法有神奇的一面,让蜜蜂自动选择该针的部位或穴位法,这些部位被认为是病在其所。虽然该法难于控制蜂针的时间与剂量,但接近自然,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方采用此种方法治疗,如德国、新加坡等地。此法要求:暴露需要蜂针的地方;控制一定蜜蜂的量在这些区域爬行;护着一些不必要被蜂刺的部位,如面部、眼睛、耳孔等。要保持一定的安静环境,只要不激惹蜜蜂,蜜蜂会神奇地对一些部位进行蜂刺。为何蜜蜂会自动蜂针,如何能控制其自动蜂针是个值得研究的方面。

2 刺法选取的多样性

2.1 蜂针刺法,因人而异

对于身体强壮、体质较好、过敏反应较轻者,一般宜于使用活蜂直刺法,可充分让蜂毒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必须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操作者必须技术娴熟、快捷准确。活蜂针刺应让蜂针尽量与皮肤垂直刺入,勿使平刺与斜刺,否则易导致疼痛加剧。而对于小儿、畏痛者、体虚者、病轻者、初期接受蜂针治疗者、高敏反应体质者应该以点刺、散刺、减毒刺为主,减少过敏产生的机会,以免发生意外。注意操作技术有时会影响结果,如速刺速拔针法较难操作,要是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蜂针直刺、蜂毒量过多而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故此时用移针蜂刺法较为保险。即使是可采用活蜂直刺法者,亦应视其身体状况而定,如心理压力过大、空腹、紧张、月经量多、感冒发作期等,应使用刺激量稍小的刺法,如点刺、散刺法,切莫胶柱鼓瑟。

2.2 灵活刺法,因时而异

蜂针刺法的选取与时间有着密切关系。这里的时间涵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就诊的时间阶段,二是指患者当天前来就诊的时间,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选取刺法的因素。患者如是初次来诊,又未被蜂刺过,可用直刺法,当然使用点刺法更保险。因为过敏反应是每个人都必定存在的,故而在前期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使用一针点刺,如有患者病变部位较多,也可采用散刺法在不同患处施治。从初次接触蜂针后的20多天之内的时间里,当再次进行蜂疗时,得到同种蜂的抗原时,就容易出现抗原抗体出现的过敏反应。故在这段时期,必须采用小量慢进法,点刺、散刺、减毒刺的方法,以保证蜂针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患者经过20多天治疗后,如果局部过敏反应不甚剧烈,也不再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则可改用蜂针直刺法。

如果病人全身反应已逐渐消失,而局部红肿却较为明显,脱敏期尚未完全度过时,可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予以蜂针直刺法与散刺法相结合,达到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脱敏期完全度过以后,可逐渐加蜂量,从散刺、点刺法过渡到使用直刺法,充分发挥蜂毒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超过1个月以上未经蜂针治疗而又复治的话[1],必须视之为初次诊治者,采用点刺或散刺试针为先,否则极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危及人身安全。但这类患者转入活蜂直刺的间期可以缩短,一般经2~3次治疗如无出现异常反应的话,则可使用活蜂直刺治疗。

患者前来就诊的时间也需要医者详加注意。特别是在早上及午前来就诊的患者,尤需查看其身体状况。往往早上来就诊的患者因为晚上睡眠不佳或空腹等原因,而午前来就诊的患者往往未进午饭、腹中饥饿,如果此时妄自采用多量活蜂直刺法治疗,患者往往不久后易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呼吸困难、头晕欲呕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故而在督促患者进食的同时,宜少量而慢针或减少蜂量,从直刺改为点刺法甚至减毒蜂刺法或暂不予以蜂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3 刺法不同,因部位而异

在施行针刺时,医者一定要根据施针部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刺法。面部器官较多,初期不宜用活蜂直刺。面部有的部位结缔组织疏松,易发生较严重肿胀,影响面部器官,如眼皮、眼睛、耳孔等部位要避免蜂针刺,否则眼目难睁,听力受限。咀嚼肌功能对日常生活有着较大影响,故而应尽量先予以散刺,随刺随拔。不够量时,可用多针或用远处穴位为主。当治疗口腔疾病、舌疾病、鼻腔疾病时,可直接在病变齿跟部、舌上、鼻腔粘膜等处施针,但应以散刺法、减毒刺法为主。

四肢部位可用蜂针直刺治疗,但初期最好是以伸侧为主,如皮试操作[2],即使肿胀,也不易影响关节活动。对于初期做蜂针疗法的患者,手掌、足底、肢体内侧、关节内侧都尽量避免用直刺法,即使需要也仅用散刺法,甚至是减毒蜂刺法,因为初针者易发生肿胀,而这些部位一旦发生肿胀,即使不太严重,也容易影响关节屈伸功能,使得患者日常生活如抓握、行走及上下楼梯造成不便。而进行过多次蜂刺的部位,其耐受阈有很大的提高,不易感到疼痛,过敏反应往往也比较轻微,这时视病情需要可运用蜂针丛集直刺法,多刺后病人也不会有较大痛苦。相对于新出现的病位,尽量予以点刺,否则即便是接受治疗多年的患者,也容易对初次接受蜂刺的部位感到痛不可忍。另外对于血管通过之处要避免用直刺法,以免引起瘢痕、局部麻木等不良反应,如人迎(颈动脉)、趺阳脉(足背动脉)、寸口(桡动脉)、手指侧面(指动脉)等。

2.4 蜂针刺法,因病而异

蜂刺法的选取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所患的疾病较为顽固,且病位较为局限,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病,则可在固定部位予以活蜂直刺,甚至可以在临近病变部位使用蜂针丛集刺法。而一些新患的、轻浅的、不常发作的疾病,可以多采用点刺法,如过敏性鼻炎、防感冒等;特别对一些病程较短、意外发生的疾病,例如扭伤、头痛等,往往患者前来治疗次数有限,往往未渡过脱敏期病情就已好转,患者长期内将不会再次治疗,此时可用活蜂直刺法冲击治疗或散点刺的多针治疗。总而言之,久病、久刺、病位固定者宜多用活蜂直刺法;新病、初刺者、病位浅表、病轻者,宜用散刺法及点刺法。

3 结语

蜂针是传统的民间疗法,操作方便,易于入门,疗效确切。传统针灸注重刺法,蜂针操作法也不例外,在治疗蜂量、选穴、频率把握好的基础上,如再对于刺法精益求精,随机应变,深刻体会并把握体质、时间、部位、病情与蜂针刺法的关系,必定能使得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使病人的痛苦得以减轻,其意义深远而切合实际所需。蜂针疗法易学难精,希望有志之士继续精研,创造出更加简便实用的蜂刺方法,完善蜂针疗法中的瑕疵,使得蜂针疗法这块传统医学上的瑰宝继续绽放出光芒!

[1]李万瑶.间隔一定时间后用蜂针治疗的探讨[J].中国养蜂,2005,56(3):28

[2]李万瑶.蜂针治疗的皮试方法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4):247

猜你喜欢
刺法蜂针蜂毒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综述蜂毒的应用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李万瑶临床常用蜂针针法研究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