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气虚自汗体会

2012-01-25 01: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自汗论治营卫

陈 涛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局部或全身出汗,白天汗出,动则益甚。古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说,然而,临床所见并不尽然。玉屏风散在现存医书中较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三自汗门。药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配伍精练,药简效宏,固表益气之效如一道抵御外邪的屏障,故名“玉屏风”。主治素来体虚,面色苍白,无故汗出而恶风,容易感冒,舌淡,脉浮缓等证。笔者运用本方多年,治愈气虚自汗证近百例,颇有体会,现举例论述如下。

1 病例摘要

崔某某,男,26岁,2011年6月5日初诊。自汗3年,手心、头面动辄汗出,不分昼夜,畏风寒、易外感,遇劳累或情绪紧张多发,伴有气短、心烦,腰酸无力,面色白,精神欠佳,舌淡,边有瘀点,少苔,脉沉细。3年来,遍诊中西医,效果不佳。追问病史,患者平素常醉以入房,嗜欲无度,一日晨起突发此症。中医诊断:自汗 (营卫不和,肝肾亏虚)。方药: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2g,女贞12g,五味子10g,麦冬15g,川芎12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手心汗出有所好转,腰酸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4剂,效果更加明显。守方治疗2月余,期间嘱节制房事,并给予百合莲子粥食疗,宋荣台认为此粥不仅能扶正补益,且具安神定志之功,此不治汗而汗自止[1]。自觉无不适,也未再发作,病情痊愈。

2 体会

本例自汗病程长达3年,必致元气和津液耗伤,伤阴则阳无所属,伤阳则津无续生,阴阳不济,互为因果,故采用一般收涩止汗不易获效。治则上应调和阴阳,重在益气扶正,伍入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汗,又含有生脉饮之意,女贞子伍黄芪加强益气养阴作用,川芎行气活血,配黄芪共奏补气行血之效。初诊3剂见效后,配合百合莲子粥食疗并指导患者情绪放松训练,诸方合用,相得益彰,营卫调和,汗止而诸症自愈。

张仲景曰:“阴弱者汗自出”,阴虚内热是自汗症的根本病因。笔者认为,自汗多发生在本为阳虚,继而感受外邪特别是风邪之后导致腠理开泄而汗出。其兼证较为复杂,治疗自汗应当有整体观,故笔者以为,在解肌敛汗之方剂中,酌加补虚养阴之品的同时,兼顾脏腑、病史之间相互联系,标本同调、正邪兼顾。病久者还应考虑原发病的治疗,久治不愈者可从“心…在液为汗”出发,近代医家王清任“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之训[2-3],所以对于久病夹瘀者考虑从瘀血论治,配伍活血药常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1]宋荣台.自汗症病因及临床证治管见[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7):515.

[2]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11.

[3]潘建科.浅析自汗盗汗从瘀血论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11.

猜你喜欢
自汗论治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