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利用3年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2012-01-26 14:29卢建法
中国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水利

卢建法

(江苏省江阴市水利农机局,214400,江阴)

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的江阴市,被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2011年再次获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实现“九连冠”。江阴市将利用3年的时间(2011—2013年)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力争把江阴打造成因水而美的魅力之城、因水而灵的生态之城、因水而富的和谐之城、因水而名的幸福之城。

江阴市对水利现代化建设认识充分,始终认为“水利现代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水利现代化是治水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三者的融合,必须从单纯的水系和水利工程管理延伸到流域内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建设与管理并重,要突出建设重点,规划引领,典型示范”。近年,江阴市紧紧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六位一体的大水利理念,全面完成了境内18614条“家河”的整治,提升流域水质;以万顷良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实现了全市河道水清、岸绿、景美;尝试“不开发区”建设,开展水生态修复,打造不开发区湿地旅游保护区等。

一、强化领导做保证,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明确

2010年,江阴市与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扬州大学合作编制完成《江阴水利现代化建设方案》和《江阴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并于2011年年初通过省水利厅的评审和江阴市政府批准。乘着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东风,江阴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拉开了科学治水、科学兴水的序幕。江阴市专门成立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农工办、监察局、水利农机局、农林局、经信委、统计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等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组织协调、项目分解、任务考核等事宜。“十二五”期间,江阴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把江阴重点打造成“三区三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水利势必先行,力争使水利现代化建设与江阴城市建设、新市镇、新农村建设同步,与生态环境改善同轨,与产业转型发展同向,创造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二、规划引领为龙头,水利现代化建设思路清晰

紧扣水利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以规划和标准引领水利现代化推进的全过程,确保政策、计划等执行不走样。在编制《江阴水利现代化建设方案》和《江阴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纲要》的基础上,又着手编制《江阴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江阴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规划》《江阴市 “十二五”节水型社会规划》《江阴市饮用水水源地保障规划》《江阴市基层水利农机站建设标准》等各类专项规划和标准,形成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为达到水利现代化制订的指标体系,提高实际操作性,又组织各科室牵头分门别类制订建设、管理及周边环境配套标准,主要包括江港堤闸、圩区、灌区、河道、镇(街道)水利站等建设标准的制定。以规划和标准统筹安排项目工期,分清轻重缓急,规范各项任务建设程序,引领江阴市水利现代化建设。

三、六大工程明任务,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江阴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重点突出六大项目建设:一是以自然和谐水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优美水环境。重点打造南部六镇200 km2的不开发区水系沟通,构建“城市绿肾”。建立健全河道轮浚机制,计划每年疏浚河道60条,将“河长制”工作覆盖到镇村河道,河道生态治理率80%,沿河绿化率90%以上,水面率保持在12%以上。二是以骨干河道建设为重点,科学调整水系布局。以锡澄运河改道和新沟河延伸拓浚为抓手,结合主体工程,提升沿河水利工程标准,打造城市水利轴线和防洪大通道。三是以高标准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综合利用沿江沿河资源。城区、长江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内部圩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四是以连片整治农田为重点,建设现代农田水利。以万顷良田建设为抓手,连片整治农田。大力推进配套高效设施农业节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节水灌溉面积占90%以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完好率100%。五是以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为重点,提高河道水质等级,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绮山、利港2个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用水总量控制在28.9亿m3内,万元 GDP用水量 31 m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六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理顺水务管理格局。修订、制定与江阴水利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文件,确保全市水事秩序正常。

四、打造亮点为抓手,水利现代化建设典型示范

通过开展 “水资源管理示范镇”“民主评议基层水利站”“创建节水型企业、社区、学校”等活动,典型示范,比学赶超,始终保证水利现代化推进的后劲。江阴市自2010年被江苏省水利厅确定为首批创建省水资源管理示范市(县)以来,采取听汇报、查台账和看现场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开展“水资源管理示范点”考核活动。对各创建示范点进行验收评比,评选出长泾镇、澄江镇、青阳镇为江阴市首批水资源管理示范点。通过以评促改,以点带面,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节水规划的各项创建目标,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初具规模。2011年9月,江阴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成功创建水资源管理示范市。目前全市万元GDP取水量小于34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小于18 m3,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2%,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6.7%。全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8家、省级节水示范项目19个、无锡市级节水示范项目10个,累计建成喷滴灌区 3万多亩(2 000多hm2)。计划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将降至29 m3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2以上,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6%以上。

五、四项改革求突破,水利现代化管理不断创新

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在观念,重在管理,贵在机制。在适应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强化城乡水务一体化,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分类定性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经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逐个项目抓进度。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探索适宜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着力把握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和管理效能。深化水资源费征收和水价改革。全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突破水资源费征收工作难点,在2010年对相关用水大户水资源费征收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2011年对最后一个用水大户实施攻坚,并对各乡镇水利站水资源费征收加强监管,确保征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六、五项措施抓落实,水利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水利现代化建设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立足当前,狠抓落实,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推进。一是落实资金投入。建立以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上级补助和社会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将可用财力的3%以上、城市维护建设税的15%以上、土地出让收益的10%以上用于水利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水利设施重点工程、农业园区、高效农业集聚区建设项目为平台,配套国家、省水利工程,整合农林、国土、交通、环保等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同时,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激发企业社会责任。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积极向水利部、省水利厅及相关市局部门汇报、衔接,争取相关部门的业务技术指导的基础上,江阴市注重镇(街道)水利站、防汛抗旱抢险队、水政监察队、村级水管员等队伍建设,健全各个机构的职能,使机构设置与其职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每年引进水利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2名,充实水利现代化建设队伍。三是升级信息化装备。计划投入2000万元,加快更新原有的水利信息化平台,切实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现代化建设,增强水利工程的系统管理功能、防汛防旱防台指挥决策系统的功能、水资源管理保护能力以及水行政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四是严格落实督察考核。制定水利现代化建设督察考核办法,按季分片对各镇(街道)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展进行跟踪、督察。建立年度考核评价办法,按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各镇(街道)评价指标,落实专项奖惩措施。五是强化内外宣传。将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全社会力量支持的兴水治水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水利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登江阴黄山要塞》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