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设备管理刍议

2012-01-26 22:51
中国设备工程 2012年2期
关键词:检修费用管理工作

张 勇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7111)

设备是油田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管好、用好、保养维修好,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搞好设备管理工作,要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按照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综合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佳。

油田企业设备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管理,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管理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一、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油田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总经理和采油厂厂长等主要领导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车间(队、站)要有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主要设备维护应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和“三级过滤”(即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真正做到“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二、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运行上经济、生产上实用。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为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用和使用费用。购置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设备的售价。使用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还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太重视。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注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由于油田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此可节省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三、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管理工作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四、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单位管理。两者应该密切结合,互通信息。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使研制出来的设备符合用户要求。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用户应及时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

五、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计划检修。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之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果计划检修只是抢进度,忽视检修质量而遗留下设备隐患,就会加大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维护保养不精心,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还会加大检修工作量,打乱正常的计划,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六、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求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质量差等弊端。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是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所以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的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一方面对陈旧落后以及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

七、设备管理与技术、智力开发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等方向发展。因此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设备管理本质上是现代化设备同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面对现代化的生产装置和复杂的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要对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技术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研究,积极组织国内、国外及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油田企业必须进行设备研究工作。对于重点设备研究项目或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项目,要组织各企业的设备研究力量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集中力量、分工协作进行攻关。研究出来的技术成果应及时推广应用。

八、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觉悟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关系极大。要教育广大职工爱护工厂的设备。同时,还要把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把设备管理工作持久地搞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与许多因素有关。油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加强设备的综合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

猜你喜欢
检修费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检修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