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手机媒体

2012-01-27 17:42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1期
关键词:大拇指亚文化青少年

杨 蕾

德州学院中文系,德州 253023

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手机媒体

杨 蕾

德州学院中文系,德州 253023

手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已不是“奢侈品”,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通话发信息的机器,而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是他们表现自我的独有的、主动的、个性化通道,用以平衡其内心世界,因此不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青年亚文化; 手机;青春期自恋

青年亚文化是指在社会中,以青年为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活动。最早提出“青年文化”一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丹尼尔·贝尔等人,他们当时称其为“反文化”,主要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一系列反叛运动,反越战、妇女运动等,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等方面的文化“革命”。在整体文化视野里,青年亚文化是作为与主流文化“相对”甚至“相反”的一面出现的。[1]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工业化景观只是在几个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出现,“后现代主义”也并未能席卷全国,其文化出现“混杂”的特征。再加上主流文化对青年行为的压制趋向宽松,非政治化的引导,使得在中国,两者的对抗趋缓。

但这并非表明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趋向合流,它仍然保持着自己明显的区分性和独特性。而作为现时青年普及的交流工具种类之——手机,也无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青年文化特征。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用手机进行即时通信和上网的用户数正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一种整合、传播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体。其中青少年学生群体成为手机上网消费的主力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71.2%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2]即时通讯、看新闻资讯、上QQ、写博客、发微博,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拇指一族”。

为什么目前青少年群体成为手机网民的主力军?笔者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予以阐释。

1 大拇指的狂欢

从生理学角度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最朝气蓬勃的阶段,人身体的各方发育基本完成。体力与精力处在人生的最高峰。在这阶段,体形达到个体最均衡的状态,第二性征出现并完善,性发育成熟,内分泌的发育使青春期的发育得以完成,脑的重量达到最重,大脑的神经兴奋过程趋于平衡,第二信号系统比以往起到更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这一时期的肢体最为灵活,身体爆发力也达到最高点。

体内过剩的能量希望通过运动的方式疏导出来。而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正处在校园里,繁重的学业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手指作为身体最灵活的器官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意义。年轻人将身体的兴奋集中到大拇指上,靠大拇指上下左右的运动作为一个替代暗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承载着青年个体身体的冲动、情绪的躯体化发泄、张扬……他们将其发泄于“拇指的狂欢”。从打电话发短信,到用手机QQ、上网看资讯、收发邮件,一个大拇指全都搞定。年轻人使用手机,用快而有力的大拇指,以超乎寻常的按键速度自娱自乐或与对方进行交流,享受着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情趣。

从文化角度来讲,身体又绝不仅仅是身体。它首先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投射到身体上意识缩影,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重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代人。特别在当代这样消费社会,身体也正在成为现代人自我认识的核心,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感觉来确立自我的意识和自我的身份认同。“在认知层面,梅洛·庞蒂给予身体以合法地位,身体不再是人的低级之物,不再是从前相对于头脑与精神的单一的肉体机器,它是思维的基础甚至就是思维本身。他打破了意识的传统认识,即‘我思’,而是意向性的‘我能’,从而赋予主体焕然一新的认知图式。”[3]身体已变成可形塑的东西。年轻人的意识观念是开放的,他们将自己的身体手段化目的化,身体成为可娱乐和可消费的。在以前的文化中,人们对头脑、形体的重视程度最甚,现代技术使手机越来越小,到现在它变成可在手中掌控的工具,键盘成了大拇指的地盘,只有大拇指可以在这方寸之间自由游走。而在使用大拇指这点上,从未有别的年龄段的人群在当今年轻人那样自由灵活地使用它。因此年轻人在收发短信、看新闻资讯、写微博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信息的拇指化,不仅开拓了人肢体的使用能力,也满足了身份的自我认同。

2 以“自我为中心”的青春自恋

青年文化本身就有矛盾性,它一方面是外倾性。即具有一种表演性,青年人的特异的发型、服饰和街舞、摇滚等街头文化都显示了这个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说青少年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渴望张扬个性,标榜独立。随着3G网络的日益成熟,使在手机上进行网页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交易、远程文件传输成为可能,这些新鲜奇特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兴奋点,增强注意力。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崇拜和关注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这种表演性使其成为周围人注目的焦点。他们精力旺盛,经历少,思想负担轻,不似成年人一样精力有限走向内心。校园小路上一个人,低着头紧盯着手中的手机,时不时按上两下的发短信、上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这正是他们渴望得到的效果。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的心理断乳期,他们试图摆脱幼年时期家长的掌控和对家长的情感依赖,试图让他人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拥有手机是一种长大的标志,可以通过这种标志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另一方面它又是内倾的。就是他们的青春期自恋心理。研究发现,我国独生子女大多都有自恋倾向,青春期是个体自尊水平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从交际学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在为人处事上还不太成熟,交际技巧欠佳,临场应变的能力差,通过手机与对方交流的不在现场性和延时性,手机成为他们生活中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通道,起了一定的缓冲、疏导和平衡的作用。新精神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的合法延宕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发展到“青年期”时,不可避免地面临建立一个“自我同一性”的问题,这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地得以顺利解决,因为传统社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稳定延缓的社会,而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异质性”、与传统的断裂。因而,现代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有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整合和自我认同的过程,手机作为青年手中自如掌握的交流工具,随时随地可近可远地与对方进行延时和即时的交流,有利于同一性的确立。在社会交际与情感沟通中,手机建立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交际圈,在圈内,青少年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陈述和交流取得他人的认同,甚至成为治疗孤独的工具和载体。

3 隐私通道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将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作为未被完全社会化的青少年,他们在面对成人世界的形成的“公共空间”里首先感到的是被规范化的压力。而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则可以自由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和情绪。青年的“小资情调”和“享受孤独”的状态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因此使他们更加注重隐私的保护。手机的社交功能就具有相对私密性,个人交际空间,是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缓冲地带。在这个空间里,“权力”下放到了手机主人。在这个小的空间,进入是平等的,出身背景、容貌身材、修养学历都不甚重要,手机主人是绝对的中心,收发短信、查询信息、在线交流等的控制权掌握在他手里,手机使他获得的权力感提高了他的自信。这对大多刚刚渡过“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人尼葛洛庞蒂在其经典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写到“沙皇退位,个人抬头”,形象地表明了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一个个人自主性的空间。手机作为与人最贴近的媒体,无疑成为青少年展示个性的舞台。与朋友频繁的互动,以我为中心和重心的交流沟通增加了年轻人的自信心,安抚他们脆弱又敏感的神经,缓解在心头的各种压力,使他们的心灵走向开放和平和。

[1]苏桂艳 .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独立杂志[J].新闻知识,2009.(7) 50-52

[2]http://news.xinhuanet.com/ eworld/2010-07/15/c_12337223.htm

[3](法)莫里斯·梅洛·庞蒂;姜志辉译.现象知觉学[M].商务印书馆,2001.38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1.082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平民化价值取向对媒体运作模式的突破与重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07WF01)

杨蕾,女,工作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中文系,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大拇指亚文化青少年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青少年发明家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把脉“腐败亚文化”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