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探索

2012-01-27 17:42周学耘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分层目标

周学耘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高职护理《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探索

周学耘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课堂分层教学”是将毕业后有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和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共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后辅导及评价体系,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课堂分层教学;探究

五年制高职护理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等原因,仅就我们南通市而言,近几年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尤其是近3年减少幅度加大,南通地区今年中考报考人数为65120人,比去年减少10912人,是历史上人数减少最多的一年,这一态势还将可能延续5到8年。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仍然在不断攀升,再加上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有志于未来从事护理事业的中考学生越来越少,造成高职护理专业新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同时生源本身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录取新生中的分差增幅加大,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250分。这种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和个体差距拉大的状况成为卫校新生的普遍现象,这给“课时少,任务重”的文化基础课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常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可能影响到优秀护理人才的培养。为此,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依据学生们在校学习的终极目的和实际能力,把学生分成A(毕业后就业的学生),B(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两个层次,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课堂分层次教学的有益探究。

1 不同层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达到效果和标准的一种预设,是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根据高职护理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能力、情感范畴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要具体、明确而不空泛、脱离实际,要有科学性,阶段性,多元性,动态性。江苏省高职护理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既考虑到学生智力及未来发展的多元性与差异性,也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生源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最大限度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备课时,结合A、B两个层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需求,确定共同和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共同目标以基础理论“必须”、“够用”,满足专业“需要”为度。不同目标,对A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他们具有基本的数学概念,基本数学工具的使用能力及解决简单的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对B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他们能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综合、抽象,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夯实数学理论基础。要注意的是,目标分层,不是每节课都要准备两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两个层次, 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课堂教学目标中,对两个层次的共同要求: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特征,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不同要求是:A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通过几何图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在医学上的应用,B层次的学生则是进一步要求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特征,能熟练利用代数及几何两种方式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2 不同层次课堂提问的设置

在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提问对启迪学生思维、分解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有较大的作用。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紧扣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A、B两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精心设置。课堂现场要视学生具体回答的情况对设置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一些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要及时点评。对A层次学生提问时,首先要分解难点,具体做法是:设置台阶,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分解或给予提示,分步骤地提问。对B层次的学生应尽量提一些引起新知识的问题,有难度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逻辑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更具有普遍性、针对性。例如,关于求 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值的提问,对A层次的学生先设置两个基础问题:①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②怎样求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这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A层次的学生逐级而上,减轻负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对B层次的学生,在上面的例题完成后,增加一个问题:对于角a的终边上有一点的坐标是M(3x,4x),(x≠0),如何求正弦、余弦及正切值呢?该问题更具有思考性与探索性,更加有益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要有意识地编拟适合两个层次学生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对A层次的学生,多提一些难度较低且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问题,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让B层学生多回答一些运用性的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3 不同层次课堂练习的设置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的信息,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应紧扣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两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排。对A层次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数学;对B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夯实进一步深造的理论基础。首先,导入新课的练习力求简单化,最好是已有知识或日常见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分步计数原理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飞机票?像这样简单的练习,既能够化解新知识的难度,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A、B两个层次的学生均适用。其次,巩固新知识的练习,尽量大众化,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例如,关于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问题,就可直接利用有关的软件制成PPT,让学生观察图像形成的过程及最终图像,对两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即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变化过程中A、ω、φ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在了解函数y=Asin(ωx+φ)图像的基础上着重于应用,即能根据图像求出A、ω、φ的值;对B层次的学生进一步要求,掌握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并能根据其性质求出A、ω、φ,还要能利用定位作图法作出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另外,还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的情况。比如,让A层次的学生,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B层次的学生,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对于A、B两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获得肯定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

4 不同层次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没有太大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问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该用什么知识或怎样用知识,特别是碰到实际问题时,不会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通过习题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层次布置课后习题是课堂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的内容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所选的作业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在选择题目的时候应该考虑到A、B层次的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在数量、内容或形式上应有所不同,习题难度也有一定梯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吃得饱,有事干且有成就感。具体的做法是:一般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题,每位学生都应完成。选做题只要求A层次和B层次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对A层次学生的选做题,要尽量设置与护理专业有关的题型,例如,静脉注射时间与血药浓度之间函数关系的表达,年龄、体重与用药量函数关系的建立等等。而B层次的学生,为满足其参加高一层次学校的选拔考试,所设置的练习,有所提高,着重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特别设置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际应用题,以培养他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在相关科学、生产、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不能只满足于“对”、“错”,或给个分,要因人给予评价。比如,无论是 A、B层次的学生,解题思路新颖,作业质量提高,整体状况有所进步,教师就应给一些表扬鼓励性批语,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注意不能任务式的忙于作业全批,在作业批改时要收集素材与资料,去发现两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教师在作业批改时还要发现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等,注意作业中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课堂讲评和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5 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

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将课外辅导变成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续与重复。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分别的辅导。对于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常犯错误等方面实施个别的辅导,帮助他们打牢数学基础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应该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实践,直接带领他们下到医院的病房,协助护理人员制作体温函数图表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掌握数学在护理专业上的应用。对于B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向数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网络平台,也为课后的分层次辅导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实施的:第一: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A、B层次的学生各建立了自己的学习小组,教师与他们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辅导、交流、讨论,同学们对这种方式尤为感兴趣,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气氛热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第二:教师将上课用的PPT及部分问题的答案公布到网络平台上,这为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便于学生查询,提高了效益,也很好的解决了文化课教师面临的“课时少,任务重”的困难。 第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一些好的解题思路、方法公布于网络平台上,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归纳出来的某个问题的多个解法也公布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资源,并对提供资源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并适当计入学期学习评价,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 不同层次的课堂评价设置

高职护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新课程标准将形成性评价提高到主导地位,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即实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特别关注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及表现,做好记录,使评价时有一定的依据。另外,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教师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对A层次的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为主,侧重于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应用,加重实践这一块,对其在医院实习这一段,可以由医院的带教老师来做评价,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B层次学生的评价,考虑到其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课堂分层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是符合教育的本意的,是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它能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有利于卫生高职人材的培养和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求。

[1]吴祥生.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07) :67

[2]吴志勤,王芬玲. 分层次教学在大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09,(38) :74~75

[3]关秀莉. 数学分层教学之体验[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10):125

[4]张浩. 数学分层教学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2) :62~63

[5]徐则娟. 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初探[J]. 成功(教育), 2009,(08):129

[6]蔡其清. 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成才之路, 2009,(13):51~52

[7]郑汇泉,齐宁.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体系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0

[8]叶菊芳.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0,(38): 51~5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1.107

周学耘(1964—),女,江苏南通人,汉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数学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分层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有趣的分层现象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