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2012-01-27 17:42王世仪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1期
关键词:教研室免疫学双语

魏 晶 王 冰 屈 虹 王世仪 李 芳

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大连 116044

七年制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魏 晶 王 冰 屈 虹 王世仪 李 芳

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大连 116044

针对免疫学双语教学,七年制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针对我校免疫学双语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现就我们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双语教学;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免疫学以其独特优势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中各领域的发展。目前,免疫学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多种难治性疾病与免疫具有相关性,医学生也日益重视对该学科的学习。

本校免疫学教研室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的号召,本教研室在我校率先进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从师资培养、教材选择、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研究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现将教学中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1 师资队伍的培养

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这就要求从事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最适合进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人员是在国内取得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在英语国家高校留学或从事医学免疫专业研究的人员,即“海归派”教师[1]。本教研室在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选择上遵循了这一原则保证了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正确性和流畅性,这是开展医学免疫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因此,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培养后备力量,严格要求年轻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外语词汇和外语口语,组织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免疫学双语教学学习班,以达到交流共进的目的。

2 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原则上应选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考虑到原版教材成本过高以及难度是否合适等因素,本教研室选用高晓明主编的《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作为学生教材,教研室的英文参考教材主要有《Immunology》(IVAN ROIIT著,第6版),《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UL K. ABBAS等著,第5版)以及《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LYDYARD PM等著,2000年英文影印版)。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版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将总结归纳的资料发给学生,以供其课上对照、课下参考。

3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专业外语词汇并建立英语思维模式[2]。为此,本教研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双语教学课堂模式。

各院校采用的双语课堂授课模式主要包括中文教材、中文课件板书、英文讲解;中文教材、英文课件板书,中文或英文讲解;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板书,用英文或中文讲解;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课件板书、中文讲解。通过调查证实,最后一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3]。本教研室在总结其他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最初几次课主要采用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课件板书、中文为主的讲解方式授课,之后逐步过渡到课件以英文为主,以中英文结合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在免疫教学活动中,课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活动中,我校教师多年来坚持开展“教”与“学”相长会,听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和意见,注重课后调研,达到了加强师生交流的目的[4]。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预习,争取做到课前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对教学内容有所把握。

4 改革考试模式

严格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采用了全英文命题模式,允许学生使用中文回答,鼓励学生使用英文答卷,对于英文答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政策。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检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更能体现双语教学的目的,扩大了学生医学外语的词汇量,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双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5.1 避免走入双语教学的误区

“双语教学”大体分三种形式:第一,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平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第二,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逐渐过渡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第三,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我室的双语教学选择了“保持型双语教学”。在选择双语教学形式时,一定要把握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为教学语言而不是教学生学外语这一基本原则。

在教学模式选择上,不能盲从,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外语水平有机结合。不能不分主次,为了追求双语教学而不顾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5.2 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本教研室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七年制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如果课前没有做预习,很难跟上老师讲解速度,而免疫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恶性循环,没理解的内容在新知识里用到的时候,又使得新知识无法理解。最终使学生由于双语的使用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兴趣。这虽是个别现象,但却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正在研讨阶段,即双语教学体系和传统教学体系同时进行,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5],这也是我们未来双语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

5.3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因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很多双语教师反映随着招生量的扩大,40人的小班授课改为200多人大班授课,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下降以及学时明显不足的情况[6]。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

6 展望

将免疫学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是免疫学双语教学的责任。在人们普遍探索新形势下创新教学模式有利条件下[7],本教研室根据双语教学的目标,结合本校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素质较高等特点,在教材选择、双语教师的培养,教学模式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但仍存在问题,需要双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摸索适合现代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新方法,并形成科学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达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

[1]刘畅.浅谈高校双语师资的培训 [J]. 科教文汇, 2008(3):61.

[2]丛敏,尤红,马红等. 《临床免疫学》双语教学研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23(3)277-280.

[3]吴梅,李玲. 《组织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探索[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6):180-183.

[4]孙静,胡晓松,刘馨莲等.病理学双语教学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8(7):783-785.

[5]崔国辉,袁汉尧,周克元.关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 医学信息, 2010;23(8):2810-2811.

[6]李一,于春雷,杨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23(2):172-173.

[7]白云,邹强,王晴,等. 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2):86-87.

魏晶(1979-),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博士在读,讲师,

李芳(1958-),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教授。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1.118

猜你喜欢
教研室免疫学双语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