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编导的职责

2012-01-28 13:38文丨陈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

文丨陈 彦 葛 晨

《爱心满天》是萧山广播电视台今年新推出的一档爱心公益类栏目,意在为萧山区范围内的穷苦大众打造一个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平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全区范围内和谐快速发展工作所推出的一档节目。作为这个栏目的编导和摄像,笔者一直本着能够以真实画面、原生态的结构打动观众为目的的心态来进行每一次的节目策划和制作。拦目主要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一个个家庭的困苦生活。河庄赵美员、城厢俞桂花、三峰谢益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观者落泪、闻者伤心。

从笔者个人角度来说,觉得编导要有平民化意识。电视编导在每一次工作中,都应该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要有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电视节目需要体现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1)在实际工作中,电视文艺节目的编导应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平民生活,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中疾苦。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以电视文艺的手段反映给电视观众;(2)电视文艺节目的编导要善于换位思考。让自己做一名普通观众,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电视受众的需求。去理解观众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看到了这样的节目他(她)又会有怎样的感受;(3)电视文艺节目的编导要注意将平民意识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后期编播制作过程。文稿的写作和语言表达上要尽量通俗易懂,画面的编辑力求充满人性,主持风格做到与受众平等亲切,缩短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节目变得更有人情味。

众所皆知,纪录片是最讲究故事内容真实性的一种电视文艺节目类型。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但纯客观、绝对真实的记录是不存在的。反映真实只是创作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纪录片记录的东西永远只是影像的真实,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纪录片的拍摄只是主体赋予客体的一种认识,并不仅仅是客体本身的一种存在状态。例如我们拍摄的纪录片《爱心无痕》这个片子,我们是关注了差不多有几年时间,虽然开机拍摄只用了2个多月,剪成了这个不到20分钟的片子。实际上,就纪录片前期拍摄而言,当我们扛起摄像机开始纪录的哪一刻,就有了编导的主观意图,我们注意了拍摄对象,关心了他们的存在。纪录片的题材的选择也许就是创作主体(即编导)的喜好,题材的选择便是编导主体意识的最初体现。我们生活的杭州市萧山区是个全国都众所周知的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不表示萧山内每一户人家每一户家庭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份和谐安康的生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务农家庭同时也接受着病魔的侵袭。萧山区河庄镇的赵美员家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作为一个电视文艺编导,一方面要遵守纪录片的“非虚构”真实性原则,让镜头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要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记录,如何还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命影像。这里的让镜头如何记录、选择、传达就牵涉到编导意识。纪录片的本质是记录非虚构的现实世界,以还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命影像为己任,真实性乃是纪录片的生命和底线。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纪录片是人拍摄和编辑出来的,所以并不是纯粹客观的,编导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向受众传达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性,就是纪录片的编导意识。

纪录片既是原汤原汁,又不是原汤原汁。一部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可能都是在真实时空发生的真实情景,所以这些不能不说是原汤原汁。但是一部完整的纪录片又决不是纯粹的原汤原汁,因为从摄像机一打开,作者就在选择生活。特别是进入后期,作者又在远不是生活全部的大量素材中,精选其中一小部分经过组合,营造新的“时空”,这就是编导意识作用的结果。个人认为电视文艺编导就是在现实中挖掘素材,并从熟悉素材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故事,通过生活细节的并列,创造出对生活的阐释和创造意图。我们之所以把题目叫做《爱心无痕》,是因为在后期剪接的时候,我们觉得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爱可分为妻子对丈夫忠贞不二的爱和母亲对儿子无私奉献的爱。为了增加故事性所以把赵美员这一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作为一条主线。我们的编导意图是为了通过做这个节目,让人们了解到在生活中爱的体现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对身边的家人、朋友的无私奉献和精神的支持。这对传统的道德文化构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细节化的观察对象,对于有文化差异的人们相互的了解和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区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对像赵美员家庭生活的改善有很大的影响,平时他们就是靠给乡镇中的各种企业做做短工来赚点生活费。区里的慈善总会和区残疾人联合会对他们这样的家庭给于帮助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支持的一部分,但仅仅是这样的一点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这便成为一个矛盾的产生。另外一个矛盾冲突是赵美员的儿子高中毕业以后要不要直接去打工来帮扶家里,还是继续读书,来完成他心中希望读大学的心愿。这些矛盾冲突不是单靠解说和同期声完成的,而是靠“镜头语言”,靠一种平视真实的责任纪录画面。剪辑是纪录片创作的最后一步,在大量的生活素材面前,不能仅仅忠实的反映事实,更重要的是从事实中升华出更真、更善、更美的东西,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那些不容易被人觉察的生活美,这里编导的主体意识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后期的剪接把这两条矛盾冲突通过画面语言有意识地剪出来,一部纪录片总是包含了编导的世界观,反映了编导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上的一些事。笔者不知道这些镜头通过艺术剪辑是不是完全反映了我们的主观意图。

总之,电视文艺编导在电视文艺节目生产和运作的整个流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编导个人素质的高低,编导队伍的整体职能构成,就成了制约和影响该节目生产能力和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同时,电视文艺编导意识的强弱,对电视文艺节目制作质量的好坏、节目深层内涵的挖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电视文艺节目犹如一道令人回味的美食,带给人们对它无限的回味。电视文艺编导在这个文艺节目中处于一个“总设计师”位置,是节目构成的“把关人”。编导的责任不是对节目简单的拼接,而是对播出节目整体的认识、加工、创作。这就要求我们的编导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编导的意识,加强编辑的五种基本素质锻炼,时常静下心来多思、多想,提高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听、说、写、唱,统筹协调等样样都要学,争做“杂家”。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求真务实、修身养性•提高审美情趣与创新思维能力,完成好每一次的节目统筹和节目制作的任务。新世纪我们面临新的知识结构重组和知识更新,未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对于编导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今天的文艺节目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量和多元化的知识含量。随着文艺节目文化和艺术含量的不断攀升,编辑的手段应具备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更加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更加综合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编导纪录片
市场化后电视文艺导演的商业策划意识探析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试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云南昭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