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博弈:普通话与方言

2012-01-28 17:33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码普通话方言

赵 拓(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引言

“广义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包括普通话与方言,二者在汉民族的语言生活中分别扮演着各自独特而重要的角色。”[1]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和文化艺术繁荣的多样性特点,人们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着选择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来进行交际和认知的重要问题。享有国家最高法律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其第十九条第五款中作出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同时,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2000年10月由国家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共同语问题,通过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形式,将普通话及其推广工作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国家将普通话及其推广工作提升至国家法律的地位和高度,是经过深远考虑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方言的态度,是将其看作民族文化遗产和特殊精神财富,采取积极保护和挖掘整理的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和动员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记录、整理和保护方言,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如:在一些热门影视剧中为了追求历史真实,塑造人物性格,增添艺术色彩,往往要求演员使用方言对话或后期采用方言配音。在当前尤为突出的,是在部分省市主办的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大批采用方言来主持和制作的新闻栏目。这些方言栏目虽然在一些“推普”工作者看来,是颇有争议的。但是,在当地播出时却获得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持人采用了独具乡土文化气质的方言来主持节目。通过方言的作用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节目贴近真实生活,有亲和力,充分地满足了当地观众的审美期待。这些节目中比较突出有特点的,当属山东卫视齐鲁频道的《拉呱》。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普通话推广工作得到大力开展,一方面是方言保护工作颇有成效。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发地面临着选择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来进行交际和认知的语码博弈问题。要求“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普通话是不是意味着就一定要彻底消灭方言,让方言无根可依?而在应当使用普通话作为宣传语言的电视节目中使用大量方言来主持,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法律和政策的双向作用下,如何看待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码博弈现象?不得不说,这些问题是迫切而重要的。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含义。同时,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明确了“以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可以说,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

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一般而言,我们所述的方言,是指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

方言作为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是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出现的,在民族共同语出现之前,方言是实现地域内部社会群体实现交际和认知的工具;在民族共同语出现之后,方言并未立刻消失,而是继续发挥它作为地域内部社会群体交际认知工具的功效,与民族共同语一起共同作用,相互融合,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共同语。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及消失,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二、国家对于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的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

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而言,无论是普通话推广还是方言保护都是属于国家对于社会语言生活的正确引导和合理举措。

国家对于普通话推广工作非常重视,《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建国初期,国务院通过《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提出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80年代,国家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的执行方针调整转变为“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要求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同时,自1995年起,国家开始对一定范围内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推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制度。测试对象主要以接受一定层次国民教育的社会精英群体,如广播员、节目主持人、配音师、教师、影视演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生。国家规定自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尽快在全国普及普通话。针对电视节目中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可见,普通话推广在国家的语言规划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

方言保护在国家语言规划中是常以法律条例行政政策的形式和文化宣传社会活动的面貌展现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四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八条都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因此,某一民族内部同样具有选择使用何种方言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在组织专业人才,施以财力物力,加快开展对属地方言的记录和整理工作,积极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和特殊的精神财富。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各地域内部的方言使用依旧是普遍性的,大众化的。地方电视台在制作乡土类型栏目时往往也会从观众的特殊方言要求考虑,意图迎合观众的心理取向,促使实现观众的审美认同。因此,方言在我国目前的语言生活中的发展走向,呈现了“小方言向大方言靠拢,地域方言向地点方言靠拢,乡村的方言向城镇的方言靠拢,城镇方言向大中城市或中心城市的方言靠拢,所有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的基本趋势”[3]。

由上所知,国家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工作可以说是齐头并进,各有所成,成效显著。但是,近些年来,在一些方言地区的电视台新闻栏目中,逐步开始采用本地域方言进行播音主持,以期改善其收视效果,扩大其媒介影响力。在新闻栏目领域内,在选择普通话主持还是方言播音之间,出现了不同选择,产生了语码博弈。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语言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给予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展开深入探讨和实证研究。

三、以《拉呱》栏目为例,分析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产生语码博弈现象的原因

在新闻类栏目中选择普通话还是方言进行播音主持的争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语码博弈现象。所谓语码博弈,是指说话人在掌握两种以上不同语码的前提下,在进行会话交谈时,为实现言语沟通和认知理解的最佳效果,根据不同语言环境的特定要求,针对听话人的语码使用情况,从中做出对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说话人)和言语效果最优化(听话人)选择的语码选择技巧。

语码博弈与语码转换、语码混用都属于语用学中的语码选择技巧。但是语码博弈不等同于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语码转换指的是使用一种语言的同时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码混用指的是局部词语或结构的混合使用[4]。与语码转换着重于转化,语码混用着重于混合不同,语码博弈更着重于说话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带有博弈性的,是具有功利性目的的选择,是说话人希冀通过选择合适语码,展开会话沟通,进而做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和言语效果最优的选择。

众所周知,选择使用何种语码进行新闻播音主持,主要定位于该语码能否为广大新闻受众接受,进而实现媒体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而新闻播音类栏目单向性的传播效果和预设性的自身特点,也为在这一领域内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语码博弈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然性。

《拉呱》(以下简称《拉》)栏目是山东卫视齐鲁频道的乡土新闻节目,采取以方言主持和搭词的形式来串讲每天的新闻事件。该栏目在属地方言区——冀鲁官话区和胶辽官话区——获得了多数观众的支持和追捧,收视率大大超出同时段的其他栏目。然而,由于《拉》采取方言主持和搭词,引起了部分“推普”工作者的疑虑和争议。在一段时期内,《拉》改用普通话主持和搭词,结果其收视效果大打折扣,观众反映渐趋清冷。在观众通过网络投票、来电质询等方式的强烈要求下,该栏目又改回使用方言主持和搭词,反响亦如从前。因此,以《拉》为例,我们分析到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产生语码博弈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龃龉: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和乡土文化遗产的传承

《宪法》《语言文字法》等都对普通话的使用范围做了法律上的界定,国家广电总局也在相关政策中要求“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管理工作,牢记广播电视所承担的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任务和使命”。然而,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的繁荣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乡土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人们使用方言的原因,由过去仅仅是交际和认知的目的,向更高层次的文化遗产传承观念靠拢。因此,在把握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和乡土文化遗产的传承之间产生了龃龉。

(二)差失:泛模式化的播报范式和独特的主持搭词风格

对于新闻的播报形式,地域通常是中央的翻版。泛模式化的播报范式,既是新闻文体的自身特质所限,又是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保守举措。泛模式化的播报范式能够确保新闻内容和表达效果的及时和准确,地域电视台进行节目制作时也会显得“有章可循”。然而,在范式趋于相似乃至雷同所导致的审美疲劳的消极影响下,打破原有的泛模式化播报范式,采用独特的主持搭词风格,是赢得观众重视和追捧的不二选择。新闻栏目播报作为口语使用形式的一种,在采用泛模式化的播报范式还是追求独特的主持搭词风格之间产生了差失。

(三)错位:普通话的谨实却失于刻板和方言的幽默传神

单就大多数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者的感受而言,普通话语音清晰,词汇通达,语法严密,修辞风格大气、谨实,但在审美意味上却失之刻板无奇。而方言语音模糊,词汇专限,语法零散,但修辞风格幽默、传神,在审美意味上的生活化气息浓厚。从语用角度而言,普通话适用于较为官方正式的新闻栏目宣传,而方言则适用于类似聊天谈话性质的,生活气息较为浓厚的新闻栏目。因此,在追求普通话的谨实却失之刻板和还是方言的幽默传神之间产生了错位。

(四)分歧:文化价值观念的求同和精神审美期待的取异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5]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普及层面的不断扩展,所承载的汉民族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愈发得到民族共同心态的认同。在主流层面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趋于相同,这是与普通话在各方言区得到认可和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然而,接受美学认为:人们对于某种精神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充满审美期待的。这种审美期待,实质上是希望能够得到对于这种精神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颇具新鲜、独特、个性的诠释和演绎。因此,在选择文化价值观念的求同和精神审美期待的取异之间产生了分歧。

(五)争夺:话语权力在精英群体与草根阶层间的走马转移

福柯(1970)认为:话语即权力。普通话与方言的语码博弈现象,从本质上讲,是话语权力在精英群体与草根阶层间的走马转移。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的使用群体较多是受过一定层次国民教育的社会精英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话及其推广工作,更多的是本阶层追求良好的社会沟通效果与较高的信息信效度及通达度的愿望和渴求。而方言的使用群体,更多的是接受国民教育层次不高的草根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讲,方言和将其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的想法往往更受到他们的重视。在走马转移之间,如果某一阶层能够获得语码博弈的成功,就意味着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力,进而提升自身阶层在整个社会的舆论影响力,不断优化本阶层的生存境况。

结语

《拉呱》属于新闻类播音主持栏目。在新闻类播音主持栏目中落实好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并举分用的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其一,我们要重视引导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的新闻栏目大力宣传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语言规划中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其二,要针对二者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分类施行,对接融入的措施,在较为正式的新闻栏目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在以生活气息浓厚的新闻栏目中允许保留方言,适当采纳方言,酌情使用方言,充分满足观众对于各类新闻栏目的差异性审美期待和多样化观感需求。其三,既要坚决维护普通话的法定权威,又要切实地保护方言的生存环境。其四,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好国家语言规划,使之更加贴近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偏好和精神审美期待的要求,注重营造规范合理的语言生活氛围。特别是处理好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关系,凭借语码博弈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各阶层的良性互动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语码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