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品课程的应用研究*

2012-01-28 23:32高协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优质

张 普,高协平

(湘潭大学教务处,湖南湘潭 411105)

浅谈精品课程的应用研究*

张 普,高协平

(湘潭大学教务处,湖南湘潭 411105)

近期,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精品课程开始从建设阶段向应用阶段进行转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精品课程应用的现状和问题,并就后期如何发挥精品课程的最大化效益,促进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应用

近期,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这标志着精品课程开始从前期的建设阶段向应用阶段进行转变。实际上,早在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时,就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优秀课程,促进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可以说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应用。本文拟对近年来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精品课程应用的问题

2003年至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立项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再加上各省(直辖市)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和学校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初步构建了一个课程数量庞大、学科门类齐全、受众学生较广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同时,从教育部到各省(直辖市)再到各个高校基本都建立了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由此可见,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收集已颇具规模,各级各类资源应用平台也已经完成初步搭建,但在实际应用情况上却并不理想,还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社会认知度不够

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能否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能否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我们衡量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开展了8年,但其影响力却仍局限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高校之间,与近年来关注度和影响力较大的“名校公开课”、“百家讲坛”等比较,缺乏较广的社会认知度,更缺乏一批真正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

2.产生效益不明显

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但也需要计算其投入和产出,与企业一样需要产出大于投入、效益大于成本,只不过这里的效益对于高校来讲主要是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张会杰等曾对精品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和访谈,在这份国内为数不多的针对精品课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在问及对各级精品课程的熟悉程度时,仅有5%的学生选择 “非常熟悉”,25%的学生选择 “比较熟悉”,46%的学生“听说过,但比较生疏”,2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1]由此可见,精品课程在高校内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促进作用较难界定。

3.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精品课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是关键。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系统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等多个方面。一门精品课程的立项并不是这项工作的结束,而是意味着这项工作的开始。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期管理体制和发展规划,很多精品课程在立项以后反而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动力,满足现状停滞不前,缺乏更新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导致精品课程的品牌示范效应不断减弱。

二、精品课程应用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效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导的优质教学资源公共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其目的就是要集中整合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最广泛的受众服务。实现这个目的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优质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二是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在前期的建设工作中,优质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虽然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优质教学资源公共平台,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要做好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公共平台宣传力度

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和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截止2011年7月已收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24744门,吸引109所高校加入高校课程资源联盟。但无法否认的是,不管是中心还是联盟,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来讲了解度并不高,公共平台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加大公共平台的宣传力度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加大公共平台的宣传力度呢?一是扩宽渠道,适当引入行政手段,要求各高校网站首页建立与公共平台的专项链接,扩宽平台的进入渠道,以此增加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公共平台的了解,只有了解后才会使用;二是加强合作,可以开展与各大门户网站的相关合作,选择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其他优质平台进行传播,由于这些平台已有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使用用户也十分广泛,可以达到更快更广宣传的目的。

(2)优中选优,打造一批品牌课程

一个企业要得到市场的长期认可关键在于产品质量,而一个企业要想更快地被市场所认知和接受,那么优质品牌的树立则尤为重要。精品课程的应用同样如此,对于精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来说,产品的质量是无需担心的,但想要迅速得到社会的认可则还需打造一批品牌课程。具体来讲,品牌课程应具备优中选优、名师讲授、内容基础和受众广泛等特点,能起到迅速树立整个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品牌形象的作用。实际上,在教育部近期出台的“本科教学工程”意见中提到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正是一种优中选优的措施。

(3)进一步探索平台的合作与共享模式

当前,精品课程合作与共享模式还较为单一,主要是依托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而建立的一种高校课程资源联盟。该联盟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资源使用者需合理付费,资源提供者应得到回报,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高校教师兼有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双重身份,这使得高校有可能因提供资源而使教师免费使用资源甚至获得奖励。目前已有109所高校加入该联盟,这些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正在受益于这个联盟的合作与共享带来的更为丰富的优质资源。但联盟目前所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还是建立在各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的基础上的,各高校在申报精品课程期间投入大量精力建设的网上优质资源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相对闲置,这时联盟的成立的确很好地利用了这部分相对闲置的资源,各高校也乐意将这类已经上网的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和交互使用。但是,当各级精品课程停止申报评审后,联盟必然就需要学校重新投入较高的成本来提供全新的优质教学资源,那么现行的资源回报力度和共享体制能否吸引高校更新优质教学资源就将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新的精品课程平台合作与共享模式,在建设与共享之间找到好的平衡点将成为后期完善平台建设工作的重点。

2.利用精品课程平台,积极推进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覆盖广等特点,是未来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整合教育市场、共享优质资源、降低教学成本、教学方式灵活等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必将蓬勃发展。但同时,网络教育也有着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和教学管理弱化等问题。对于高校来讲,如果前期过高的成本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将影响高校推进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避免网络教育的问题,将是今后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精品课程理应成为这场教学改革中的排头兵。

首先,从2003年至今,随着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的推进,大部分高校已初步构建了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各级精品课程的课件、电子教材、教学录像等优质教学资源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网络建设。从这一方面来讲,精品课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地方性高校第一批试行网络教育的课程,很多高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很难想像后期的网络教育如果不借用精品课程平台,将是怎样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其次,精品课程是具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从建设伊始就确立了带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高校先从少而精的精品课程着手,一方面可以节约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质资源的精品课程实行网络教育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进而推动整个网络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在2010年的结束,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精品课程从“项目”、“工程”转化为“日常教学”和“规范管理”的过程,也只有如此,精品课程才能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将精品课程纳入日常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将“精品”条例化、规范化,要根据级别的不同,细化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必备的师资、教材和教研教改项目等条例。例如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可以要求它必须具备3名以上教授主讲该门课程,必须使用省部级规划教材、优秀教材或同等质量的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必须承担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学校制订的各级精品课程必备条件,才能享受相应级别精品课程的建设资助。

其次,不仅要在要求上区别对待精品课程与一般课程,在建设力度上也要区别对待。相对于一般课程而言,精品课程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于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学校也应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和经费保障。当然,这种激励和保障也必须条例化和规范化,不能像过去一样简单地以立项方式拨付课程建设经费,而是应该细化为几种资助形式。如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乘以一定的精品课程系数,加入专门的网络教学工作量,设立用于青年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用于课程软硬件建设的资助经费等等。只有建立这种规范细化的激励措施,精品课程才能真正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它的作用。

此外,随着教育部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的结束,高校也应自主打破过去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界线,制订新的指标体系分年度衡量界定精品课程级别。每年,学校都应根据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符合指标情况来鉴定其级别,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造促进各级各类课程良性竞争的教学环境,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提升精品课程的应用空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政府和高校等各方面的充分合作与共同努力,如此才能使得精品课程发挥其最大效应,真正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1]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05.09.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DB/OL].http://www.jingpinke.com.

[3]吴新伟,张会杰.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评析:从使用状况论起[J].黑龙江教育,2009(7-8).

[4]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3).

[5]司传平,郭子林.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4(12).

[6]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7]袁一达.我国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6(11).

[8]周扬,徐为人.论网络教育的利弊与完善[J].中国远程教育,2001(8).

(编辑:金冉)

G434

A

1673-8454(2012)01-0066-03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精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K06BGD012)。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