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66例

2012-01-29 00:30王立恒赵海丰王宝成王昭琦张茉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刺法委中腰椎间盘

王 媚 王立恒* 赵海丰 王宝成 王昭琦 张茉莉

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66例

王 媚 王立恒* 赵海丰 王宝成 王昭琦 张茉莉

(辽宁省大连市骨科医院 康复科,大连116011)

目的 观察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神经根痛的患者使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治疗30天后,行疗效判定。结果 66例患者中,痊愈41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高达90%。结论 采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痛;针刺治疗;巨刺;齐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容易产生后遗症,一般是指腰4、5,腰5骶1髓核摘除术后,腰部及受累的下肢酸麻痛、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患者病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的手术后遗反应尤为明显[1]。为了促使患者及早的神经康复,临床上多采取针刺的康复方法。近来,笔者对66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神经根痛的患者使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6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其中男52例,女14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6个月~10年。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3~6个月。

1.2 纳入标准 腰骶部疼痛,可伴有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局限于大腿,向下不超过膝关节,无下肢感觉、反射及肌力异常等[2-3]。CT或MRI诊断明确。

1.3 排除标准 排除内脏疾病、肿瘤、椎间隙感染、脊髓病变所致的腰腿痛。

1. 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取穴 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或腰椎病变节段处阿是穴。

1.4.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斜刺45度,边刺边捻至酸、麻、胀、重感,然后针刺健侧或症状轻的一侧秩边穴,直刺1.5~3寸,提插捻转使之产生串电感后,以秩边穴为中心左右两旁1寸处各直刺一针,三点一线;再针刺健侧或症状轻的一侧委中穴,直刺0.5~1寸,以委中穴为中心左右两旁1寸处各直刺一针,三点一线,平补平泻,最后选取一处腰椎病变节段处阿是穴,以阿是穴为中心,左右两旁1寸处各刺一针,留针30min,每日1次,隔日1次[4]。经过30天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直腿抬高>70度,脊柱侧弯消失,脊椎活动度正常;好转:直腿抬高<70度,脊椎活动度较治疗前部分纠正,抬腿和脊柱活动度仍部分受限,偶有疼痛;无效:上述临床体征无好转,症状和疼痛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定量数据均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之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LSD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30d后,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行疗效评定,具体如下:痊愈41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高达9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多、病程长,约10~20%的患者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有创伤性,术后对脊柱的周围组织易造成损伤,术后血肿及炎性刺激压迫神经根,加之术前巨大间盘突出使神经根长期受压、水肿、粘连而导致患者术后仍残余腰腿疼痛等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最佳康复训练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进行对比观察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最佳方法[5]。

胥氏指出[6],针灸治疗该病有重要作用,主要以针刺为主,其次是电针、温针、穴位注射、小针刀、刺络拔罐、特种针疗法等,针灸取穴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根据解剖、神经支配区取穴等方法,再配合牵引理疗,效果很好。根据具体的病情、诊断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原因为“外由风、寒、湿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不通则痛。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论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素问·痹论》亦曰:“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选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即针对病因病机,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委中,取“腰背委中求”之意。

巨刺法,为九刺之一,始见于《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气血循环流注反复无端。与患侧针感较差、得气困难相比,巨刺法取健侧穴位更能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使气血调和。巨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是依据治病求因的原则,巧妙地避开了患侧气血瘀滞不通、组织功能受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最终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齐刺法,为十二刺之一,始见于《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该法属多针治疗,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证的一种刺法,三针齐刺不仅加强了受刺激穴位的刺激量,还扩大了受刺激穴位的作用面积,使治疗范围得到扩展,增强了通络止痛的作用。针对腰痛患者病程长、病位深的特点,采用齐刺法治疗更体现了其治疗病位深痹痛的优越性。

本研究显示,采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俊.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遗症的中医康复[J].按摩与导引,2005,21(4):30.

[2] Robert R. Raoul S, Hamel O, et al. Chronic lower back pain:anew Therapeutic approach[J]. Neurochinurgie, 2004,50(2):117-122.

[3] Higuchi K,Sato T.Anatomical study of lumbar spine innervation[J]. FoliaMorphol (Warsz), 2002,61(2):71-79.

[4] 李砚青,刘延青.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期残留痛[J].中国针灸,2006,26(8):567.

[5] 曹广菊.系统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8(12):46.

[6] 张本智.浅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 2010,10(10):17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41

1672-2779(2012)-18-0057-02

*通讯作者

2012-07-23)

猜你喜欢
刺法委中腰椎间盘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腰背委中求”理论浅谈对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的认识*
腰酸背痛找委中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