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改与实践

2012-01-29 03:20曹宝飞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职工程专业

曹宝飞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改与实践

曹宝飞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基于若干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前提,以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保障,以教学内容精选组织为核心,以革新考核方式为突破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涉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实践性、综合性差,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未予以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往往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主体转变的不适应;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次,是对社会的认可度持一种怀疑心态,这种怀疑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在新生刚入学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就业形势,针对社会和高职学生自己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专业教师应始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本课程开始及各关键施工工序的讲解中,笔者始终以实例为佐证,将自己的自信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建筑工程平法图集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例:我校某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极度缺乏自信,因为同期进公司的若干人中只有他是高职生,其他都是本科生。然而,到工程现场不久,他的自信一下得到了恢复。首先,是结构图的识读。工程伊始,项目经理要求技术人员先看图纸,以备图纸会审,在此过程中,我校的毕业生在审图时,很快发现了若干问题,而其他的本科生连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因为在本科院校中,平法图集基本是不讲授的,所以,本科生很难熟读结构施工图。因此,我校的毕业生立即为项目经理刮目相看。此后在工地上,本科生跟着大专生学习成了一道风景。其次,是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基础梁浇筑后不久,下了大雨,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遇水膨胀,而基础梁砼未硬化,无抗弯能力,导致基础梁在上部产生裂缝。工程部例会的时候,我校毕业生分析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整个项目部成员为之动容。在这些事例中,高职学生有如此优秀表现,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些知识点均是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在新生入学后应统一对学生进行专业导学,使学生明确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的基础课是什么,主干课是什么,专业技能课是什么,毕业之后可能胜任哪些工作岗位。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行角色转换,对自己学习的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可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还可以请一些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用压力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健全定期师生座谈制度,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同时,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监督、参与整个教学的改革过程。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保障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上进心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有差别,但基于态度的责任心是必须具备的,而且教师的认真负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本专业教师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活动,教师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方法,彼此取长补短。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每一位专业教师定期下工地、去现场,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努力成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目标是两年内人手一“册”(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造价师)。

积极参与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参加科学研究,能够明显提高教师的知识面、专业深度及专业驾驭能力。近两年来,我校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完成或在研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多项。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一是在学生中建立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定期填写 “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课堂教学测评表”、“教学环节测评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同时,设置“学生信箱”,专业教师定期汇总学生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二是在教师中建立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室及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师信息反馈网,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实践环节检查等方式,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注重能力培养,完善教学计划 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面向建筑领域第一线,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教改以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结合专业建设的目标及社会企业反馈需求,先后对教学计划进行过三次调整,最终形成的教学计划特色鲜明:淡理论,强实践,重能力。涉及本课程,考虑到安全问题及专业特点,即工地流动性大、单个工地容纳学生规模较小,相应地开设了暑期实践课程,主要有《基础实习》(第一学年后暑假开设2周)和《综合实习》(第二学年后暑假开设3周)。《基础实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实习》则是学生为《施工技术》的掌握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习现场管理,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暑期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及积极性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注重实践,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单位工程分部分项的施工顺序,结合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重点讲述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砼工程、预应力砼工程;砌体工程和装饰工程的操作性较强,但相对技术含量不高,此部分内容不作为重点;防水工程的内容与《建筑构造与识图》的部分内容交叉。因此,重点讲新内容即可;在钢筋砼工程中,将平法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纳入课程教学。同时,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充分创造条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实训。主要内容包括:(1)脚手架、模板工程。进行测量放线、钢管支撑、模板搭设、拆除等内容实训,通过训练,认识模板和脚手架的类别、技术要求、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和拆除顺序等,掌握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的验收内容和验收要点。(2)钢筋工程。进行钢筋翻样、加工及绑扎实训,要求学会编制钢筋配料单,掌握钢筋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加工工艺及常用的钢筋连接方法,同时,掌握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的内容和要求。(3)混凝土工程。根据实验室配合比,给出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熟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在教改过程中,形成一种常态机制,即结合毕业学生的反馈和企业座谈的结果,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作相应的调整。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发挥校企合作密切的优势,课程采取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单位工程各分部分项的特点,对应提出了传统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应该说明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必要的板书可使学生领悟教师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培养自学能力有不可忽略的功效。可采取以下方法:

项目引导 首先,给出工程实际项目(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物模型工程),教师逐步设定引导性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需要学习掌握的课程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介绍分析,将相关知识放置于具体工程环境下加以应用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强化知识的应用,同时习得经验性知识。

项目教学 将任务项目交予学生完成,教师只提供信息,而从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引导作用。学生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项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

现场教学 在真实的施工环境中开展教学,通过实物形象化地传授教学内容,直观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保障。

创新模式,建立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点:考勤,课堂表现,课程论坛互动);(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点:课下作业,项目的完成质量,项目报告);(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考核点:项目中的合作);(4)学生表述能力(考核点:课堂发言、讨论,项目的成果展示)。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项目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堂发言、讨论、互动,课下作业等,占20%;项目成绩包括项目过程的合作及完成成果的质量,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闭卷考试,占40%。

通过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是企业评价,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积极稳妥地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革,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1]刘保燕,夏青.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16.

[2]房洪明.加强实践环节 完善工艺实习——培养一流专业人才[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21(4):21-23.

[3]刘磁滋.专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浅探[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

□有话职说

知识就是通过博览群书,细心地观察人情世态,甚至旅游和观看戏剧取得的。

——萧伯纳

G712

A

1672-5727(2012)06-0034-02

曹宝飞(1975—),男,安徽绩溪人,硕士,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