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辅助干预疗效分析

2012-03-15 10:19蒲开春王洪飞李艳红
淮海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显著性高血压因子

蒲开春,王洪飞,李艳红

本院内科对2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在正常治疗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结果在稳定控制患者血压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7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2)无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和精神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理护理干预组115例,男64例,女51例;年龄42~83(65.4±7.9)岁;血压(145~178)/(95~114)mmHg患病时间4~26年,平均11.4年。对照组105例,男59例,女46例,年龄43~80(64.2±7.5)岁,血压(144~172)/(96~115)mmHg。患病时间4~25年,平均10.9年。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患病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给与相同的基础护理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按计划辅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由有经验的主管护师实施,每周进行2次,每次20~30 min。部分中、重度焦虑的患者开始1周可进行3次,好转后每周1次,连续4周,以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敌对、其他因子分进行调查统计。质量控制:由经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现场集中测试,由受试者独立填写,现场收回。分别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CHISS软件包2004版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团体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治疗前2组 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SCL-90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抑郁、偏执、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注:干预组vs对照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因子 对照组(n=105)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n=115)治疗前 治疗后躯体化 1.74±0.46 1.70±0.37 1.71±0.52 1.43±0.38*△强迫 1.69±0.53 1.67±0.65 1.70±0.42 1.68±0.58人际关系 1.49±0.55 1.48±0.48 1.51±0.55 1.49±0.67抑郁 1.83±0.57 1.81±0.62 1.82±0.48 1.57±0.59*△焦虑 1.79±0.57 1.77±0.62 1.81±0.63 1.39±0.58*△敌对 1.54±0.71 1.52±0.58 1.58±0.39 1.57±0.48恐怖 1.43±0.49 1.39±0.46 1.42±0.51 1.18±0.47*△偏执 1.74±0.32 1.72±0.38 1.75±0.67 1.43±0.37*△精神病性 1.35±0.43 1.34±0.49 1.36±0.48 1.35±0.46其他1.50±0.46 1.49±0.41 1.52±0.62 1.51±0.3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比较 组间比较:SBP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DBP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SBP干预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 DBP干预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mmHg)水平比较(±s)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2]。

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与疾病做顽强斗争,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心理护理就是在掌握了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后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病情稳定,早日康复[3]。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给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4]。

本资料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SBP及DBP经过药物治疗后虽然下降,但没有干预组明显,说明规律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协同药物,增强疗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

[1]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1.

[2] 伏 虎,刘国树.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观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78-1179.

[3] 白雪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7(27):693-694.

[4] 李红伟,单永丽.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5):476-477.

[5] 刘 彦,周郁秋.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79.

猜你喜欢
显著性高血压因子
全国高血压日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