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柔情——李嘉带领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的跨越发展之道((上))

2012-03-15 02:55
化工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晨光

引子

原四川省省长张皓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考察晨光院时说:“晨光院是一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因为这里聚集了一批国内高分子领域的一流专家,掌握了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技术。有机氟材料具有耐化学性、热稳定性、不燃性、非粘性和摩擦系数极小等卓越特性,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医药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它的历史上镌刻着中国国防化工的动人故事。

晨光院与江西星火、青海黎明、广西曙光、四川火炬一样,都是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时代产物。在备战备荒的岁月,为了能够在遭受帝国主义第一轮打击之后有回手之力,根据“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吉林等20多家科研机构的近千名根红苗正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离开城市,告别亲人,在沱江岸边的锁江塔下集结。

晨光院的创业者,操着南腔北调,怀揣赤子之心,为着共同的梦想——建设中国新材料基地,报效祖国而奉献青春、辛勤耕耘。他们在生活、工作和科研条件极为艰苦与简陋的情况下,一年之后研发生产出第一批军工急需产品。随后,多种国防军工产品相继在晨光院诞生,并且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令晨光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每当卫星上天、潜艇下海、火箭升空,晨光院都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嘉奖,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晨光人的荣光。

当时间的车轮驶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快,军品项目大幅减少,缺乏市场竞争优势,还没有作好思想准备的晨光人经受了市场严寒的考验。

中昊晨光院生产基地一角

当年晨光院辉煌的时候,当地有言:“富顺姑娘快快长,长大嫁到晨光厂,又吃鸡来又吃膀。”当晨光院陷入困境之时,坊间又有戏言:“晨光老大哥,天天往下缩。”(注:“缩”是四川方言,“滑”的意思)

时至今日,许多晨光人对那段岁月仍然记忆犹新:大批装置闲置,一度发不出工资,迫于生计,成百上千的科研人才流向东南沿海,一些年轻女孩甚至混迹灯红酒绿的场所……

西逝的沱江在哭泣,高耸的锁江塔在悲鸣,几万晨光人的心在滴血,这个为国家“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群体路在何方?

晨光的困境,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都竭尽全力给予过支持,但对于缺失造血功能的晨光院来说,仅靠外部输血并非长久之计,困难随着岁月的增长而一天天加重。

90年代后期经过改革体制、开拓市场、转化成果,逐渐拨云见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2006年与鸿鹤化工联合组建昊华西南公司,晨光院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投资建成多套生产装置,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经济规模。

……

2010年9月9日,是一个值得晨光人记忆的日子,这一天,一个身材娇好、皮肤白皙、性格泼辣的女子成为了晨光巨轮的掌舵人,她的名字叫李嘉。

人们不禁要问,李嘉能挑起这副重担吗?她能驾驶这艘巨轮绕过暗礁险滩驶向胜利的彼岸吗?她能当好这个3000多人的大家庭的家长吗?她能引爆晨光这颗威力无比的原子弹吗?

记者带着一串串问号,于2012年初春来到了晨光院,走近了李嘉,采访了几十位晨光人。让我们揭开李嘉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共同见证晨光院在不到两年时间营业收入由10亿元跃升为20亿元,利润由6000多万元跃升为5亿多元的跨越发展之道,让我们将一个个问号拉直。

结缘晨光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李嘉的老家在嘉陵江畔的重庆合川县,祖祖辈辈受惠于川流不息的嘉陵江。父亲为了感恩嘉陵江,当可爱的女儿出生时,取名为李嘉。除了感恩嘉陵江之外,“嘉”字有美、善之意,可见父母对李嘉寄托着美好的希望。李嘉排行老二,她还有一个大两岁的哥哥李里。

李嘉的父亲在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了自贡的印刷厂,李嘉4岁时全家由合川迁徙到了自贡。

在李嘉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典型的谦谦君子,任何时候都礼让在先,生怕对不起别人,逢事都要先替别人考虑。李嘉家住顶楼,父亲一再教育李嘉和哥哥走路要轻点,一次李嘉与伙伴玩耍时弄倒了椅子,发出了过大的响声,李嘉遭到了一向温和的父亲的严厉批评。

李嘉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小学语文教师,性格开朗、聪明能干、心地善良,深得学生们喜爱,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热情的她总是竭尽所能给予帮助。母亲善于持家,做得一手好菜,缝纫、刺绣、编织,样样精通,即使在家庭收入不高的年代,母亲也把家庭生活打理得温馨舒适、其乐融融。兄妹俩的童年是在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中度过的。

父亲的仁慈礼让,母亲的泼辣能干基因在李嘉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彰显。

李嘉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不算拔尖,但爱动脑筋,富于幻想,乐于助人,深得老师和同学喜欢。她从小喜欢化学和语文,对文字特别敏感。1986年高考如愿以偿考取了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分析专业。

李嘉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同班同学即丈夫唐毅。

他们之间的姻缘、与晨光结缘都源于一个见义勇为、英雄救美的动人故事。

李嘉从小家教甚严,加之她年龄在班里最小,当别的女同学早已成双成对牵手校园、花前月下之时,她在大三之前将一些男同学的示爱挡在了门外。

那时交通不便,放假时坐火车回家需要40多个小时,因路途遥远,路情复杂,女生一般都要与男生结伴而行。大三的最后一个假期,自贡的几个同学结伴登上了由长沙开往成都的列车。入夜时分,疲惫了一天的旅客大都昏昏入睡。当李嘉睁开睡眼时,正见一个盗贼把手伸进了对面座位一位大爷的口袋。

李嘉没有过多考虑自身安危,良心驱使她本能地用脚踢醒了大爷,使盗贼未能得手。羞恼的盗贼们拔出了尖刀,低语道:“还敢放水,想不想活?”面对盗贼的凶相与尖刀,李嘉有了几分惧怕,此时,被惊醒的唐毅也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回应道:“我看谁敢!”

列车在宁静的黑夜快速穿行,车厢里剑拔弩张。列车到站时,同学们相约跳窗下车,等那伙盗贼挤下车门,他们已经跑到了车站派出所,从而避免了生命之险。

李嘉本应在下一站转车,由于这一变故不得已从富顺绕道回自贡。为确保安全,家住富顺的唐毅决定送李嘉回家,一路上给她介绍富顺的风土人情。路过晨光院时,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院落、威严的门卫吸引了李嘉的目光,部属研究院、军工背景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从此,唐毅和晨光都在李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两颗年轻的心渐渐走到了一起。

一年以后,他们放弃留城的机会,相约双双分配到了当时交通还不方便的晨光院。1992年,他们幸福地走进婚姻殿堂。

初到晨光,他们都被分配到了基层岗位,经受着“蘑菇效应”的磨练。那时的晨光院人才济济,他们像沙堆里的一颗沙子,并不起眼。

后来企业遭遇困境,常常发不出工资,小孩需要父母资助养育,“啃老”让李嘉感到痛苦,也曾困惑和迷茫过。但她对这里的领导和师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始终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总不相信自己选择的晨光院会就此衰败下去。离开心爱的地方,告别心爱的事业难免心有不甘,于是咬着牙关坚持留了下来。

儿子一天天长大,转眼快到上学的年龄。为了家庭生计,为了能让儿子读得起书,不给父母添更多麻烦,唐毅选择了暂时离开。在当时大多数离职人员都或多或少从事与晨光产品相关的业务情况下,他的原则是决不损害晨光的利益,甚至不再从事化工。他受聘于成都一家知名的投资公司,其专业学识、管理才能和创新思维很快受到了老板的器重,不久就晋升为公司高级项目经理,负责大型项目的运作,享受优厚的待遇。

几年后,院领导动员唐毅回院工作,李嘉也希望他能回院贡献力量。为了李嘉,为了晨光,唐毅义无反顾地说服了老板,处理了手头事务,回到了晨光院,为院里的营销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奉献着汗水和智慧。

多年以后,李嘉回忆起当年的这段经历,感叹冥冥之中自己与晨光的缘分似乎是老天安排。

唐毅知道,“盛木之下无茂草”,李嘉担任院领导后,自己只能作片绿叶护红花,他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呵护着李嘉,这也是李嘉觉得愧疚的地方。李嘉说:“夫妻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懂得替对方着想,就是人生幸福。”

从李嘉家中电视机前“家和万事兴”的饰物上,不难看出这个温馨港湾和人生驿站为她的事业注入了无穷的能量与活力。

女高音穿云破雾

四川不仅是一个出伟人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出歌手的地方。听人介绍,李嘉的歌唱得很好,音质很美,很有穿透力。但自从肩挑重担之后她很少进歌厅,而她的女高音却穿云破雾,发出晨光人的强音,为向外界说明晨光院,为晨光院争取国家政策和科研项目做出了不懈努力。

由于盆地缘故,四川常年云遮雾罩,难见太阳,故有“蜀犬吠日”成语流传。

1995年11月,《中国化工报》两名记者深入晨光院采访后写了一篇以《雾锁晨光》为题的特稿,分两期在《中国化工报》发表。记者以凄婉的笔墨描写了晨光院当时的艰难困境,犹如重重浓雾锁住了晨光。当年的晨光人才流失、人心涣散、装置停产、生活困难,尤其糟糕的是前路迷茫,人们不知道路在何方?

四川的浓雾遮挡了太阳的光芒,也衰减了晨光院对外传播的声音。

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国家有关部委很少听到晨光院的声音,因从晨光院分离到成都的有机硅研究中心(俗称“晨光小院”)已在国家科技部立户,所以晨光院在国家科技部的户头被删除。当其他院所每年从国家获得几百万元乃至几千万元事业费和科研项目经费的时候,晨光院却与国家经费无缘。

曾经为中国国防化工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而此时处于困境与饥渴中的晨光院,多么需要得到甘霖春雨的滋润,多么需要得到政策阳光的普照啊!

谁来传播晨光院的声音?谁来担当架通蜀道通往京城的使者?

院领导将目光投向了踏踏实实摇了几年瓶子,向领导汇报工作有条有理,敢于推翻权威专家结论的李嘉,领导相信李嘉是承担此项重任的不二人选。

2000年,是李嘉值得庆贺的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马上任科技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科技规划处对于研究院所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对这个岗位人选的要求十分苛刻,不仅需要熟悉院里的主导产品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科技管理与对外沟通能力。

在李嘉的履职会上,院长给李嘉交待了两项重任:一是强化科技管理、推进成果产业化;二是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晨光院的发展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李嘉深知肩头担子的分量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对得起领导和这个神圣的岗位。

李嘉从档案室找来上级部门历年下发的有关科研院所的文件,对相关条款究根溯源,掌握来龙去脉;对有关政策熟烂于胸,对答如流。她通过研读上级政策条文,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她要努力从政策的缝隙中为晨光院的发展拓出一条通途。

为了尽快熟悉与部委沟通的程序、方法与技巧,2000年,院里安排李嘉到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实习一段时间。李嘉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天提前到办公室,不仅抓紧熟悉新的工作岗位,还主动为领导和同事们打水泡茶、扫地擦桌。李嘉的敬业精神、聪慧好学和乐观性格,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领导和同事们主动向李嘉传授知识、讲解程序、提示方法、真传秘笈。一个月后,她出道下山,初试锋芒。

她把恢复晨光院在国家科技部的户头当作了首选目标。她认为,恢复在国家科技部的户头是争取国家政策和科研项目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资格享受相关政策,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11年11月12日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右一)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莅临晨光院视察。图为李嘉院长(前左一)在展厅介绍情况

但这又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李嘉根据政策条文,准备了充足的申报材料,不厌其烦地向科技部相关司局领导反映晨光院的诉求,还请来国家石化局、原化工部科技司、财务司和昊华总公司相关领导帮做工作,盛邀科技部有关部门领导亲临晨光院调研考察,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来二去,许多经办领导被李嘉的精神所感动,由此对晨光院多了几分关注与理解。晨光院的申请终于引起了国家科技部高层的重视,经过慎重研究,国家科技部终于破例在2001年恢复了晨光院的户头,也是同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一分为二的同类单位里唯一的两家都在科技部立户头的企业。从此,晨光院精心策划项目,每年都能从国家得到100多万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李嘉为此项目整整跑了两个多月,磨破了鞋子,跑细了腿,“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科技部立上户头对于晨光院的意义远远不止每年100多万元的经费,而是为晨光院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安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树立了一份胜利的信心。

李嘉是一个善舞者,有了舞台的李嘉,不断上演着精彩的舞姿。

晨光院的许多高新科研成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以激活催生。2000年以来,晨光院从国家得到的政策补贴和项目经费达到2亿多,仅2011年,就达到7000多万元,对晨光院的发展,对我国有机氟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多数重点项目,都是她亲自策划、执笔编写并参加答辩,而这一次次的考验,既锻炼了沟通、协调和独立工作能力,更丰富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李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成果产业化。在行业中率先突破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产业化技术瓶颈,取得多项重大技术成果和专利。先后成功实施了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等多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氟橡胶产能居国内第一,聚四氟乙烯树脂产能居国内第二位。

晨光人不会忘记,李嘉为此做出的重要奉献。

铁肩担道义

多年来,李嘉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过会当上院长助理、副院长,更没有想过会当院长。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2010年9月9日,晨光院院长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肩上。

2 0 1 0年,属“十一五”规划收官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期,经过国际一流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工和昊华总公司都将有机氟新材料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有机氟将成为中国化工和昊华总公司棋盘上的一个重要棋子,晨光这颗原子弹将真正引爆。

任建新和昊华总公司总经理胡冬晨等领导研究决定,晨光院由原来西南公司管理提升为昊华总公司直接管理,并通过职工民主推荐和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测评选择晨光院院长和班子成员。李嘉在民主推荐和中介测评中脱颖而出、众望所归。以李嘉为院长、王家贵为书记的晨光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应运而生。

此前,任建新只是经常听说晨光院有一个踏实能干的女副院长,对李嘉了解不多。在作出正式任命之前,任建新把李嘉请到了办公室,同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谈话。从李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坚定的语气、干练的气质、得体的举止、微笑的面容中,任建新认准晨光院的院长就是她,她就是他要选的院长。

2010年9月9日,是晨光院新班子上任亮相的日子,胡冬晨和昊华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述纲亲赴晨光院主持班子调整会议。任建新因当天下午出国不能亲自前往,在办公室参加了电话会议,并对李嘉为首的新班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这是任建新第一次参加三级企业班子调整会议,足见晨光院在任建新心目中的位置和对李嘉这位女院长的期待。

川南富顺之夜是那样静谧,可李嘉却怎么也睡不着。站在窗前凝望夜空心潮难平。

李嘉上任后,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广开言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职工、倾听心声。还通过党办和工会收集整理职工意见130多条,李嘉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从哪里迈步。

李嘉在就职会上,面对上级领导和全院干部发出了:“感恩组织,担当责任;尊重历史,弘扬晨光精神;尊重科学,倡导科学、民主决策;尊重职工,不拘一格用人才;为自己争气、为企业争光”的铮铮誓言。

职工不仅要听领导怎样说,更要看领导怎样做。

西逝的沱江可以作证,盛开的铁树可以证明,500多个日日夜夜,李嘉办公室的灯光常常熄灭得最晚。李嘉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以只争朝夕的意识履行着组织和职工的重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描绘和践行着晨光院的发展规划,她将整个身心献给了晨光院的事业。

氟化一厂厂长王华告诉记者:“李嘉的敬业精神令我们十分敬佩,她每天晚饭后坚持到办公室工作。由于白天厂里事情多,我们经常要在晚上向她汇报工作。”

司机李刚告诉记者:“我的车后备箱常年放着方便面和饼干,李院长外出办事为了赶时间,常常几块饼干一盒方便面对付一餐。”

2011年6月16日晚8时许,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造成外部供应电力闪停,严重威胁各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正在办公室工作的李嘉立即冒雨赶到生产现场。没有通知,没有要求,党委书记王家贵等班子成员赶来了,生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赶来了,生产分厂的管理人员也赶来了。在李嘉等领导的指挥、协调下,立即启动极端天气下的生产组织应急预案,各部门快速反应、团结协作,连续化解了6次闪停带来的危机,确保了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

李嘉的父亲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血糖升高、记忆丧失,曾多次走失。为了不让女儿分心,贤慧坚强的母亲常常封锁消息,报喜不报忧。每当说到父母,李嘉总是感到十分愧疚。李嘉对“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这句古话有着深切的体验,她对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怀有崇高的敬意,因为有母亲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她免除了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李嘉是一个追求完美、雷厉风行的人,只要她看准了的事情就会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坚韧不拔。

在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过程中,为了赶进度,保质量,李嘉亲自和科技管理处的同志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准备申报材料。在出差福建白天辗转数百公里山路的情况下,每天晚上9点后加班修改资料,5天之中睡眠时间仅10余小时。几天后的评审会上,晨光院的申报材料无可挑剔,李嘉的汇报感动了评审专家,专家们把手中宝贵的一票投给了一个转制院所。2011年11月,晨光院技术中心成为了转制院所中第一批获得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成功了,李嘉却因为身体严重透支而病倒了,她不得不住进了自贡市医院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她不希望将自己病弱的一面展示给职工,而要永远展现坚强美丽的形象,她更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不希望同事们为此操心。她与王家贵书记商量,以在外地出差为由封锁自己住院的消息,她将电脑搬进了病房,所有需要处理的公文、请示都在病房通过邮箱、手机及时处理,常常是一只手输液,另一只手打电话安排工作。职工只知道院长出差了,却不知道院长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仍然及时处理着繁重的公务。

冰心老人有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2011年对晨光院而言无疑是丰收的一年,继获国家技术中心认定后,晨光院又被认定为国家创新企业、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朋友都说李嘉是“心想事成”,李嘉总是报以微笑,不作解答。她心里清楚,“心想”只是“事成”的因素之一,“事成”的背后是太多艰辛的付出。每当此时,她的脑海中总会回荡起那首“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优美旋律。

《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李嘉以若水柔情筑造的铁肩,担起了晨光院的跨越发展和职工幸福的道义。

如果说李嘉只有柔情的一面,那是片面的。李嘉在用铁肩担取道义的同时,也用铁拳威慑和打击违章、违纪和渎职行为。她在一次干部会上说:“心慈不带兵,心软不打仗”。我们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从来不相信眼泪,也不同情弱者。我们需要的是一支有铁的纪律、有战斗力的科研、销售、生产、管理队伍,散兵游勇是打不了胜仗的。各位领导对害群之马不能心慈手软,如果心慈手软,就会涣散队伍,助长歪风。谁要砸晨光院的牌子,我们就要砸谁的饭碗;谁渎职塞责,我们就拿掉他的位子。”她说到做到。

为加强生产管理,改善现场脏乱差和违章违纪现象,减少事故发生,李嘉一方面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建章建制,严格要求,另一方面顶住压力,将原岗检组升格为督察办,由院领导直接管理,昼夜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同时设立基层专、兼职安全员,及时发现、纠正违章违纪行为,并通过考核奖惩,不仅严肃了纪律,整顿了队伍,现场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天,李嘉的严格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多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纷纷把主动履职转化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为晨光院的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位分厂干部盗卖工厂贵重金属材料,私分职工空饷的犯罪行为被人举报到了县检察院。李嘉闻听此事后拍案而起,杏眼圆睁,指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检察院调查取证,决不姑息迁就。如今这两位犯罪分子已被绳之以法,此案例已成为晨光院廉政建设的反面教材,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两位资深中层干部,缺乏开拓精神,群众颇有微词,多次民主测评处于后列。李嘉决定应用考核结果,顶住压力,免除了这两位中层干部的行政职务,使广大职工看到李嘉敢做敢为,该出手时敢出手。

李嘉上任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部分驻外经营部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个别经营部有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李嘉毫不留情地撤换了这些经营部经理,以此来教育和提醒大家。

记者在采访陈立义副院长时,陈立义给予了李嘉很高的评价。记者问到:“你们共事一年多,李院长是否批评过你?”

陈立义说:“李院长平时很随和,但她对工作严肃认真,我曾受过一次严厉的批评。”陈立义回忆道:那是我分管部门起草的一份上报材料,由于当时我特别忙,只对材料稍作修改后就报给了李院长签批。那天李院长把我请到办公室,态度严肃地批评我没有认真把关,已经过时的数据也没有修改。她说,如果这样报到上级机关岂不成为笑话,有损晨光院的形象。希望我今后要认真把关,不能只当二传手。李院长的话说得句句在理,我这个男子汉当时觉得特别汗颜。从此后,我对分管部门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希望大家对工作认认真真、层层负责。从此,杜绝了马虎塞责的事情再次发生。

晨光人有理由相信,柔情的女院长肩膀并不柔弱,能够担起道义;美丽脸庞的威严并不亚于须眉,能够树立正气。

猜你喜欢
晨光
带上爹妈来北京
航天晨光
晨光
晨光与小鹿
如晨光中棉花的背影
灞桥月
晨光改造大多数
麦田晨光
晨光
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