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以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

2012-03-19 01:16常咏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公共课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常咏梅,袁 媛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改进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以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

常咏梅1,袁 媛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西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5方面提出改革策略,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后的教学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成效

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培养水平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乃至整个师范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为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国很多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我校自2003年在成教本科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2004年开始在全校师范类本科生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跨系选修课。由于教学内容多是理论阐述,教学资源仅是文字教材,课堂教学多是教师的传统讲授,加之课时数少,教学条件的制约,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能力无法提高。

1 以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选取偏重理论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涉及现代教学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教师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学生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考试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测试,完全忽视了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和重视。

1.2 教学媒体应用相对传统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成教本科教学中是必修课,同时全日制本科生中选修该课的学生较多,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只能是错时应用或部分使用。因此,现代教学媒体不可能全面运用,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法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只能继续借助传统教学媒体,导致不但对学生没有说服力,而且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不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尴尬处境。

1.3 教学资源运用较单一

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教学媒体的应用相对传统,致使教学资源较单一,在教学中常用的资源只有文字教材一种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媒体应用方法及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创新较滞后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如大班授课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没有把教育技术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形成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不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怪圈”。

1.5 教学评价方式注重结果

由于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为主。因此,教学评价方式只采用期末笔试考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性内容的考核,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策略

鉴于以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改善全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在2008年秋季对2006级师范生中20个教学班的960人试点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必修课,从2009年秋季开始对2007级全校师范类本科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实用化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面向全校各学科师范生开设的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着淡化理论知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原则,将公共课分解为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教学两门必修课程。

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信息化教学的先导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师范生从教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技术能力,同时为学习信息化教学进行技术准备。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结合实例、研讨设计、利用工具、实现开发的基本内容体系结构,涉及信息检索与下载策略、多媒体素材规划设计与加工处理方法,网络交互工具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组织设计与整合方法以及资源的有效发布与应用方法等内容。

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教学策略融入其中,通过案例直观感知信息化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介绍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设计方法,将理论学习、设计方法、实践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开展教学设计实践,通过小组活动、个人思考、作品完成等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设计,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内容体系采用观摩案例、分析设计、实现设计的基本结构,涉及信息化教学概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及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如演播教学,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基于问题的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等。

2.2 教学媒体网络化

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配合协调下,目前所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任课教师也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理解、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做很好的示范作用。

2.3 教学资源立体化

为充实教学资源,将传统教材改进为由文字教材、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组成的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教学两套立体化教学资源,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出版。仅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文字教材20余万字;配套光盘教材4.1G,包括视频动画298个,交互式电子书82本,多媒体作品12个;网络课程包括学习主题38个,学习活动111个。投入教学后学生反映实用、信息量大、通俗易懂。信息化教学文字教材近30万字,开发教学案例30多个,所有教学案例都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设计。

光盘教材作为对文字教材内容的支持与补充,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电子教材、扩展资源和案例索引。电子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更有效地将文本教材及相关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方便使用者的研读、观摩、设计与操作。扩展资源是对文本资源的有益补充和扩展。案例索引是对教材涉及案例的汇总。电子教材和扩展资源都是以电子书(Iebook)形式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

2.4 教学方法多元化

有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以及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加之对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学术前沿知识的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有了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多元化的混合学习方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进行课堂演播教学,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开展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也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还可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网络协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模仿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还可体会信息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和优劣。

2.5 教学评价科学化

无论信息技术基础还是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都是利用动态、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门课程都是借助Moodle网络课程平台,让学生边学习边完成作品、或信息化教学方案、或依据知识点编拟的各种题型,以此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期期末不再做课本知识的翻版记忆考试,课程的总评成绩就是这些平时成绩的综合。当然,未必所有作业都要求学生一人完成,有很多作品是以小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的难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成效

由于从2008年秋季开始就进行了教学改革,任课教师经常在Moodle网络课程管理平台上利用讨论区或作业的形式,或利用电子邮箱、当面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学效果做及时反馈,这种及时反馈促进了教学的动态改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以2008级的4个专业(汉语言、数学、历史、英语)328名学生为例,进行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情况的在线问卷调查,并分析此次教学改革成效。此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8份(课堂在线问卷调查因任课教师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凡作答不规范的问卷系统会自动提示,因此,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0%)。通过分析回收问卷,发现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较高。

3.1 激发了学习兴趣

93.90 %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感兴趣,不喜欢课程的仅为2.11%,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实用,教学形式新颖,可以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空间大。95.54%的学生喜欢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听课,相比传统教室,学生普遍认为多媒体学习环境师生交互方便,有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2 转变了学习行为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出勤率几乎每节课可以达到95.00%以上,有些班级经常是100.00%,这恐怕很多专业课都难达到。在课后学习中,有76.37%的学生在其他网络环境中学习,其中25.12%的学生在宿舍利用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学习,30.28%的学生在校外网吧去学习网络课程的内容,并且有75.83%的学生平均每周能去校外网吧学习1~3次,甚至有6.57%的学生达到了3~5次,而以往47.42%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这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内在学习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很难实现学习目标。

以往在学习中,15.73%的学生经常主动与他人通过合作来探究解决问题,20.42%的学生经常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有72.53%的学生经常进行讨论交流,有71.60%的学生经常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明显看出,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有97.18%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与以往的课程学习相比,学习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认同多元化混合学习

教学改革实践采用了多元化混合学习的方式,有74.4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67.52%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提高有很大作用,65.88%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较大程度地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使师生交流灵活自由,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等。

3.4 喜欢立体化教材

对教学采用的立体化教材,有82.86%的学生表示满意,12.21%的学生很满意;对教学提供的数字资源,有94.60%的学生表示满意,购买教材的学生有87.50%。这与很多专业课学生不购买教材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3.5 认可课程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94.13%的学生表示满意,很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17%。

3.6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自己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解决教学问题能力、资源检索下载能力、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有75.3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做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3.7 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70.19%认为,可将这门课程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甚至有45.0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方式新颖,可调节枯燥的专业课学习气氛,有34.27%的学生建议,可将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课程学习中。

G420

B

1671-1246(2012)07-0059-03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高校教师互动教研网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SKQNGG10031);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BG[2009]GXG145)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公共课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