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实践所引发的思考*

2012-03-20 07:58张彩霞
物理与工程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手段多媒体教学

张彩霞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由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实践所引发的思考*

张彩霞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章从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出发,探讨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并简单讨论了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1 引言

“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并很快被引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对大学物理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其使用的必要性及优点这里就不再阐述,详见文献[1,2]),成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同时它对传统教学手段也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也会给物理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探讨.

2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已近8年,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热情正在下降,这让老师感到很困惑,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反思.

2.1 使用存在盲目性

实践证明,并非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

2.2 教学信息量大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之一,即多媒体教学在以生动、形象的视频阐释教学内容的同时容易出现讲课速度快、信息量传输过大的问题.然而一个信息的接受是需要弛豫时间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也不是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讲的东西越多越好,可能事与愿违,学生的信息接受量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接受新知识必须有一个思考、消化的过程,而且思维也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如果节奏控制不当,学生来不及思考,久而久之,必然会对物理和多媒体教学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效果,一定要解决好教师提供的信息量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之间是否等值的问题.

2.3 不方便笔记

众所周知,为使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图像清晰,一般多媒体教室都配有比较厚的窗帘、教室的灯光也都比较暗,学生作笔记困难.再加上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展示量大和变换快的事实,学生来不及作笔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对课堂上老师传播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消化和吸收.

2.4 忽视交流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这无形中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教师握着鼠标,学生盯着屏幕”的现象.学生成了观光者,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印象不深刻.这样下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5 节奏过快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大大减少了写板书的机会,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将一幅图、一段文字显示在大屏幕上,多媒体教学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教学节奏.不仅如此,学生在记笔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不停地讲解或引入相关信息,但学生是不能一心多用的,往往是听了看了记不下,记的过程听不清.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节奏相对于学生学习的节奏加快的可能,从而阻碍了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存在的误区

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有不少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无形中摒弃了很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增大教学容量,把本来应该板书的内容,例如:重要定理、定律、公式等都事先输入到计算机里,与推导过程、图形、解释说明等混在一起,忽略了内容的主次和详略,阻碍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个别教师只重视收集一些漂亮素材,编写一份详细纲要,不重视练习教学基本功、探究基本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是电脑高手,教学就能应付自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管多媒体多么精彩都将是失败的.

以上只是作者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

4 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

4.1 可折射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因人而异,它折射出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魅力、知识积累等诸多方面,形成学生推崇的、适合自我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多年努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好的教学风格的共同特点是能打动学生,为学生所喜欢.据传当年梁启超先生给清华大学的学生上课时讲到关键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与梁先生相比,陈寅恪先生的讲课则平实得多:在授课过程中尽管总是平铺直叙,但听者并不感到枯燥,因为讲课的内容都是他的心得和卓见.据说1943年陈寅恪先生应成都燕京大学礼聘到国文系开课,燕大最大教室也人满为患.因视力不佳,他上课不带教案,铃声响后即就座,滔滔不绝地讲述,引经据典全凭记忆口述,从不翻书.总之,不论什么样的教学风格,能让大教室人满为患者肯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教学名师.而梁启超、陈寅恪两位前辈则不仅是名师也是国学大师,这样骄人的风格,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技术都必须发扬光大.

4.2 蕴涵着师生间的亲近感

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条线和每一幅图都体现出教师的辛劳、智慧和治学态度,讲述的思路,研究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的功底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无形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多地体验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切感.

4.3 可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表现在课堂气氛控制、语言语调艺术、课堂教学的激情、粉笔字艺术、板书、绘图艺术、语言表达功底和教学中的随机发挥等方面.但是切记教学中搞笑不应成为目的.教学中诙谐幽默一定是建立在深厚知识基础上,使用要恰当,要有利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悦心情的同时获取知识,这些都体现出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程式化的制约.

5 怎样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教学应是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其原则:教学手段应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第一,对学生能看得懂、通过自学能掌握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只需教师简单讲解便能融会贯通的知识,就不需要用多媒体教学而选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力学中讲物体受力分析时,教学内容涉及的图像都比较简单,用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教师通过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一个一个地画在图上,既简单又明了,同时又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否则将是“杀鸡用牛刀”.所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索规律和启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对一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抽象的章节,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直观,极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波部分介绍横波的形成时,传统的方法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波源每完成振动的四分之一所形成的波形图,并强调波动只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媒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前进,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可是总有一些学生认为波是媒质中各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而产生的.如果采用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学生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此外,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应取决于教学要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第二,不能以计算机模拟完全代替实物演示实验,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和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师生情感交流.只有恰当地将两者结合,把计算机模拟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用于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处理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程式化和灵活性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上,主要物化于各种电子课件上,表现在教学安排的程式化,这样容易使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影响,要求教师备课充分,随时准备以板书弥补课件的不足,及时把物理学的最新成果、高新技术、最新突破适时、恰当地引入课堂,介绍给学生并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辅之以板书,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是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总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学物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计算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不是万能的,它所起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使用时要认识到其局限性;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只有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物理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多媒体物理课堂教学还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不断地开发和完善才能达到成熟,重要的是不断向前发展,如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它是有远大的发展前景的.

[1] 左淑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的反思[A].物理与工程.2006年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2~94

[2] 孙光东.由大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所引发的深入思考[J].物理通报,2006,(1):39~40

[3] 王石川.搞笑不应成为目的——大学老师应该怎么讲课?[N].文汇报,2003,05~22(?)

[4] 俞晓鸿.引领与超越——全国物理课件评比四年回顾[J].中国电化教育,2003,(6):54~57

[5] 黄生功.浅谈多媒体对物理教育的全方位渗透[J].物理通报,2005,(3):37~38

[6] 张欣卉,王保成,方延平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A].物理与工程.2006年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9~91

2011-02-03)

张彩霞(1962年出生),女,山西闻喜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手段多媒体教学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