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力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2012-03-20 09:21郝南明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理念

郝南明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与社会、政府,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的关系已呈现出更加密切、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需要管理,管理为了发展,加强管理是大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长远之计。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大学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

高校中层管理干部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处于学校管理层级系统的中间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领导者,他们是学校某个部门的负责人,是该部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负责领导、团结和激励下属共同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作为被领导者,他们是校级领导的下属,是学校决定决议等大政方针的贯彻者、执行者和实践者,其管理能力、精神面貌、工作绩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管理干部队伍,以保证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正如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所言,如果没有理念的现代化,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1](P78)

一、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先进的理念是高等教育及大学管理的灵魂和精髓。面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与社会以及大学内部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加密切、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大学管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有所更新和拓展,否则就不能提高质量和效益,无法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我们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 现代大学管理的新理念应该在传承“办学自主”、“学术至上”、“教授治学”等优秀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确立“崇尚资源管理,加强战略管理,注重经营管理,推进民主管理”等理念。

高校教育资源是高校各项事业得以高效率运行的各类资源的总和,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或硬资源),也包括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无形资源(或软资源)。这些资源的多寡、优劣和分布状况以及使用效率、效益,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因此,树立资源管理的理念,加强资源管理,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益,是现代大学管理者必须牢记和践行的。特别是面对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树立和践行资源管理理念尤其重要,这犹如“穷人过穷日子必须有穷办法”,不然日子就过不下去,更谈不上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方面教育经费投入有限,而另一方面却是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甚至闲置浪费。有的学校一方面花大钱购进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此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并作为宣传炫耀、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资本,而另一方面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设备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提升,有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摆设状态,甚至还有求新攀比心理,一些设备本来还可以用却提前报废,以此作为再购置更新更好设备的理由。这种隐性的资源浪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

战略管理是指把一个组织从现实状态引导到未来理想状态的管理。[2]这一理念首先产生并运用于企业管理,由于遵循“理念战略化,战略规划化,规划项目化”的逻辑,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高校也不例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到来,各高校逐步认识到战略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高校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确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这就要求管理者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办学理念,制定发展规划,实施战略管理。通过战略规划来整理思路、引领管理、凝心聚力、增强实力,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从日常事务管理方面转移到学校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上来,转移到社会需求预测和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上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的发展进行认识和研究,完成顶层设计,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才会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才能保证大学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具有引领性,最终把大学“从现实状态引导到理想状态”,保证大学不断向前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

经营理念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是讲求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的正比关系,由此发展为经营管理理论,成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并逐步扩展运用到非经济组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自觉活动,都要追求某种目标和效益,都需要经营的理念。高等教育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如此,其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对现代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所以大学同样需要树立经营的理念,实施经营管理。因为大学作为非经济组织,虽然可以没有利润,但绝对不能没有效益。更何况,大学虽是非经济组织,但其活动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才能运行。没有经营的理念,大学的管理是不可想象的。经营大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一些大学随着政府拨款减少,其教育经费紧缺问题非常突出,一部分顶级大学可以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拉赞助或者获得校友捐赠等形式来筹集资金,但一般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拨款。近年来,英、美的许多公立大学都纷纷要求转制成私立大学,就是为了提高学费和从事更多的经营活动。[3]最近10年的大学扩招,使我国迅速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仅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但这个巨大成绩几乎是在国家没有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取得的,是靠挖掘潜力和银行贷款来实现的。事实就是这样,虽然从1993年中央就提出到21世纪初要把教育经费提高到GDP的4%,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到现在都没有实现,我国的教育拨款所占GDP比值多年来就在3%左右徘徊。投入不足和快速扩招导致的结果是教育质量下滑,高校负债累累。虽然中央已经出台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方案,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投入不足和提高质量的矛盾将是一段时期内高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要在这样的困境中稳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起经营大学的现代管理理念,包括扩大大学的引资渠道、变革大学的管理理念、改善大学的运行机制、树立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理念等,以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民主管理是现代所有社会组织都共同遵守的原则,高校的特殊使命更是要求如此。不论是传统大学的“引领”社会,还是现代大学的“服务”社会,都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而创新的前提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民主,没有民主管理,就不可能实现自由创造。同时,民主管理还是高校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它是高校广大教职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积极参加学校工作的过程,是激励教职工关心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职工以一定方式直接参与学校工作的决策与管理;以一定方式直接对学校工作实施群众性监督;在参与决策和实施监督的过程中,表达和维护教职工自身的合法权益,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的制度性力量。只有真正实施“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有效监督”,才能凝聚人心,不断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

一所高校确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之后,就需要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实际的管理中,这就对我们的中层领导干部的能力形成了考验。根据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经营大学的能力,社会公关能力,团结协作、优化队伍结构的能力。

高校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并且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并处于劳动中的人们的总称。[4]它囊括了高校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干部、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他们是高校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其他各项资源的根本。如何有效配置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所在。只有首先实现“人尽其才”,才能达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的地位。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合理地安排各类人员,科学地配置人力资源,有效地利用好人才,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进而才能使学校的其它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发挥更大的效益。所以,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合理使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设施条件落后、教育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为适应这些复杂的内外环境,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好当前有限的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是领导干部必须应对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取决于领导干部经营大学的能力。只有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尽快改变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等、靠、要”、粗放式管理等一些落后思想和做法,才能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要找准定位,特色经营。美国前卡内基基金会主席波伊尔(Emend Boyer)在《学术水平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每一所大学和学院都应为自己的特色而自豪,都应寻求弥补其他学校的不足而不是一味模仿。[5]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认为,特色就是战斗力,就是竞争力,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最重要的关健点就是特色。任何优势和特色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是比较优势,比较特色。所以学校要在比较中挖掘自身的优势长处,加以重点扶持,发展成为特色,并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出特色没有捷径,必须是在科学研究和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各种资源而形成的整体优势,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苦心经营过程。它要求对大学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现实条件、发展趋势、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等进行系统分析,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找准特色,立足特色,实施特色经营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其次要面向市场,效益经营。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我国高校还普遍存在着办学效益不高,成本意识不强,经费不足与浪费严重同时并存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效益经营的能力,增强成本意识,学会成本核算,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决策、运营和管理。否则就会处处被动,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各类市场主体的社会化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多渠道争取到社会资金,而且有助于广开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学校高效、健康和协调发展。

现代大学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站住脚,立住身,赢得胜利,越来越需要进行社会公关。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其它各类社会组织一样,学校面临着许多需要处理的内、外部关系,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都有待于领导干部开展广泛的社会公关活动,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公关意识,锻炼自己的社会公关能力,对外开拓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内凝聚多元力量于学校目标之中。这是学校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争取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内在需要。

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协调才能全面推进工作。为了创造团结协作的环境和条件,领导干部需要优化自己的队伍结构。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协调和互补效应,即品德结构优良,年龄结构梯次合理,智能结构互补以及相互认同、相容的心理结构。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部门、单位或者一个团队而言,也需要形成这样的队伍结构。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具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团结意识、协调意识、合作意识,进而形成优化自己队伍的能力。兵营里流行一句话: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这充分说明了领导者对下属、对团队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了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这个综合能力当然包括整合、优化队伍结构的能力。领导干部有这个能力,他的团队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巨大的合力,工作效率和效益就不言而喻了。

三、培养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的途径

作为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呢?结合实际,经过思索,笔者认为有如下途径可遵循。

首先,要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学习确实是修身立业之本,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推进工作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要强化自我的学习意识,使自己处于一种研究型的工作状态,在实践中学习、在坚持中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业务素质。领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其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都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进步。特别是高校很多同志是直接从教学岗位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将来还有可能走上校级领导甚至更重要的岗位,更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欠缺,会在理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生偏差,影响工作。因此,要提倡做学习型的干部。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专家专题讲座、网上学习平台等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自己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二要注重管理知识学习。业务知识是我们干部工作的立业之技。我们的干部除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外,一定要学习一些行政管理、教育管理、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三要向实践学习。要注重实干,在实践中学习;要加强调研,通过外出考察、深入基层等途径,摸清家底,熟悉情况,使自己尽快适应新岗位、进入新角色;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研究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高教的发展规律,研究改革的经验教训。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去把握,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领导干部都是单位骨干,要注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坚持优良的思想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

其次,不断探索管理的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的艺术。管理本身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其中有许多规律可循;是艺术,很多地方要靠自己的创造性。高校的中层领导多为中青年干部,大多面临继续深造的压力,还有扩招带来的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在领导岗位上既是贯彻执行学校各项决议的组织者,又是执行者,其核心和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能力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各部门的稳定和发展。对他们来讲,如何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切实做到担一方重任,求一方发展,讲究管理的艺术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正确,干净利落;讲求艺术,问题可除。一是注意硬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相结合。作为高校,其内部一切活动都应该照章办事,严格要求管理者和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管理系统中,单纯依靠硬性的管理制度并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因为再完善的制度也会留下空挡,太具体的制度又会将师生员工管得过死。硬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以做”,却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因此,学校的管理除了硬性的制度管理外,也需要与弹性管理相结合,讲究情感交流,要在刚性要求的同时更多体现人情味,在管理中渗透人性关怀,重视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情感成为制度管理的有益补充。硬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的结合,也就是制度与情感的结合,是组织管理的“双轮驱动”,这是管理艺术和方法的完美体现。[6]二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讲,管理就是服务,师生员工作为学校的主体,就是管理服务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服务的心态去从事管理工作,实现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在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等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以人为本、以师生员工为本,为师生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以优质服务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深入师生中去,到社会中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甚至可以说是领导干部的第一工作,因为调研就是了解情况和分析情况,是决策的基础。不搞调研的领导是不成熟不称职的领导,我们要努力学会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只有以调研为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推动发展。所以,高校领导干部要根据所负责工作的不同,适时走出办公室到校园、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了解情况,到各系老师中去,到课堂、实验室,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去,了解师生员工所想、所做、所求,由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还要根据学校和部门的发展,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修正和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学校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不进行调研,不了解社会,关门办学是不行的。总之,调研的益处多多:一是可以对所布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二是可以发现问题、审视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可以进行感情交流和听取意见,启发新的思路和办法。而调研对领导干部自身的好处则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工作能力、管理能力。

第四,加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应对调适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管理任务的加重,高校各级领导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一是编制、经费、管理体制的制约,人员不足而工作任务重,以及各种各样的考核、所属职工的不好用、领导的意图不明、同事之间的矛盾、官场的潜规则等所致的工作压力。二是角色的冲突——群众要满意(否则没选票)、领导要高兴(否则没戏)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经济收入、小孩学习成长、健康等);事业发展(管理要做好而专业也不能拉下、职务能否升迁等)的压力。三是闲言碎言恶意中伤的压力等等。这些心理压力在有进取心、积极认真干事的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多少都会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心理情绪和工作状态。要消除这些消极情绪,除了构建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外,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应对调适能力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只要按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认真去完成去落实,即使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群众、领导是会实事求是评判的;对闲言碎语、恶意中伤,只要组织认为不是那么一回事,完全可以当作耳边风不屑一顾;对于客观存在的压力,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一些方面进行调适:适当调整期望值,不要放大自己的烦恼(学会对比不如你的人),应用或培养某些特长如唱歌、某种体育运动、下棋或某种娱乐等方式宣泄疏通等等。总之,领导干部比职工的压力大是客观使然,重要的是要具有心理调适能力,自如应对,才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应对调适能力,也是领导干部提高管理能力,做好管理工作必需重视的。

从事管理岗位任重道远,要经受很多考验和磨练,要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要把握“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时代内涵,要具有“山雄万壑、海悦千流”的境界和气度,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著的努力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自己。

[1] [美] A· 英克尔斯,D·史密斯.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顾昕.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锡坚.新时期地方大学领导者办学理念与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07,(5):35-39.

[3]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J].教育研究,2011,(1):15-26.

[4] 吴彩星,杜学元.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意义的再认识[J].教书育人,2010,(1):33-35.

[5] 梅新林,杨天平.论我国高校“十一五”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EB/OL].[2007-01-09]. http://www.hlbrc.cn/manage/gjs/gjs/onews.asp?id=158.

[6]于鸿君.组织管理的双轮驱动[E B/O L].[2009-05-08]. http://wenku.baidu.com/view/22aa5fc69ec3d5bbfd0a74b5.html.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