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

2012-03-25 05:26柏章才马亚怀李彦丽
中国糖料 2012年4期
关键词:含糖区域试验适应性

柏章才,马亚怀,李彦丽

(1.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糖料作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哈尔滨150080)

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

柏章才1,2,马亚怀1,2,李彦丽1,2

(1.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糖料作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哈尔滨150080)

稳定性是衡量甜菜品种的重要性状,稳定性好的品种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使用,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有的将要应用于生产,也有的将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加以利用。笔者根据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部分参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供用种单位和育种工作者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按10m2统一折算,试验地管理同生产田。这里测定了8个参试品种:Beta866、ST21015、KWS9442、SR-496、2003-18、ZM205、HI0936、ST0918,在下文中依次用V1、V2、V3、V4、V5、V6、V7、V8表示。20个试验点:黑龙江呼兰、依安、宁安、嫩江、友谊,吉林洮南、范家屯,河北张北,山西大同,内蒙赤峰、包头、呼和浩特、察右前旗,甘肃酒泉,新疆塔城、和静、石河子、昌吉、伊犁、奇台,依次记为U1、U2、U3、U4、U5、U6、U7、U8、U9、U10、U11、U12、U13、U14、U15、U16、U17、U18、U19、U2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对试验的小区数据(从略)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三者的地点间、品种间、品种×地点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

2.2 甜菜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利用原始数据求得品种主效应值(Vi)、地点主效应值(Uj)和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VU)ij,列于表1~3。利用LSD值分别测验表1~3的Vi间和同品种(VU)ij间的差数,评价其显著性。

2.2.1 根产量品种V3的主效应值最大,与品种V1、V2比差异不显著,与品种V4、V5、V6、V7、V8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2的主效应值居第二位,与品种V1、V4、V6比差异不显著,与品种V5、V7、V8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1的主效应值居第三位,与品种V4、V6比差异不显著,与品种V5、V7、V8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其余品种不再赘述,详见表1。

品种V3在U6、U11、U12三个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11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在U1~U5、U7~U10、U13~U20各点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6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5、U7~U10、U12~U20点,与在U1、U3、U7、U15、U16、U20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2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5、U7~U10、U13~U20点,与在U1、U3、U7、U15、U16、U20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2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在20个试验点的互作效应值有16个互作效应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品种V1在U11、U12试验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12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它试验点,与在U1~U10、U13、U15、U16、U18~U20点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1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10、U13~U20点,与在U5、U9、U10、U13、U15、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品种详见表1。

表1 根产量-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kg/10m2)

2.2.2 含糖率品种V5的主效应值最高,与品种V4比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其余品种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4的主效应值与V1、V2比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品种V7、V3、V6、V8比其效应值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1、V2的主效应值相等,高于品种V7、V3、V6、V8,与V7比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品种V3、V6、V8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7的主效应值高于品种V3、V6、V8,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余者主效应值较低,不再赘述,详见表2。

品种V5在U20、U3、U10、U16、U4、U9、U1、U5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20点的互作效应值最高,与在U3、U10的互作效应值比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余各点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3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除U20之外的其余试点,与在U13、U2、U18、U17、U8、U7、U15、U6、U19、U12、U14、U11的互作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0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2、U4~U9、U11~U19点,与在U13、U2、U18、U17、U8、U7、U15、U6、U19、U12、U14、U11的互作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6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2、U4~U9、U11~U15、U17~U19点,与在U8、U7、U15、U6、U19、U12、U14、U11的互作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2。

2.2.3 产糖量品种V2的主效应值最大,

与品种V1、V3、V4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余品种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1的主效应值与品种V7、V6、V5、V8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V3的主效应值高于品种V4、V7、V6、V5、V8,与品种V7、V6、V5、V8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4的主效应值高于品种V7、V6、V5、V8,且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3。

品种V2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在20个试验点中有17个互作效应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品种V1在U12、U11、U14、U20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12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余试点,与除U11、U14两点之外的各点效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1点的互作效应值仅次于U12点,与在U19、U18、U4、U1、U3、U8、U2、U7、U6、U16、U5、U10、U13、U9、U15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V3在U11、U6、U12、U13、U14点表现出了特别好的适应性:在U11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其余试点,与在U17、U4、U18、U2、U5、U10、U9、U15、U1、U3、U7、U20、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6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除U11之外的其余试点,与在U5、U10、U9、U15、U1、U3、U7、U20、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2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5、U7~U10、U13~U20点,与在U15、U1、U3、U7、U20、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3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5、U7~U10、U14~U20点,与在U15、U1、U3、U7、U20、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U14点的互作效应值高于U1~U5、U7~U10、U15~U20点,与在U15、U1、U3、U7、U20、U16的效应值比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详见表3。

表2 含糖率-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

表3 产糖量-品种、地点、品种×地点效应值(kg/10m2)

2.3 参试品种的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稳定性测定

利用方差分析结果和表1~3数据求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稳定性统计数——品种×地点互作方差估值(iK2vu)和变异系数(iCVvu),并将其和根产量平均值、含糖率平均值、产糖量平均值、品种主效应值列于表4。

表4 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参试品种的主要统计参数

2.3.1 根产量从表4看出,品种V4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低,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它的丰产性一般。品种V1、V2、V6、V7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较好,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V1、V2、V6丰产性状较好;V7丰产性状一般。品种V3、V5、V8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差,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V3根产量水平排在第一位,丰产性状好;V5、V8的丰产性较差。

2.3.2 含糖率品种V4的iK2vu和iCVvu水平最低,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它的高糖性状较好,排名第二位。品种V1、V2、V6、V7、V8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较好,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V2、V1、V7高糖性状较好;V6、V8高糖性状较差,和其它品种相比有显著差距。品种V3、V5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差,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含糖率和品种主效看:V5含糖率水平排在第一位,高糖性状很好,显著地优于其它品种;V3的高糖性较差,排名第六位。

2.3.3 产糖量品种V4、V6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低,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产糖量和品种主效看:V4产糖性状较好,排名第四位,和前三位没有显著差异;V6产糖性状一般,排名第六位。品种V2、V7的iK2vu和iCVvu水平中等,稳定性较好,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根产量和品种主效看:V2产糖性状很好,有明显的优势,排名第一位;V7产糖性状一般,排名第五位。品种V1、V3、V5、V8的iK2vu和iCVvu水平较高,稳定性较差,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平均产糖量和品种主效看:V1、V3产糖性状很好,有明显优势,排名第二、三位;V5、V8的产糖性状较差,与其它品种比差距明显。

3 结论

品种V4的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都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含糖率和产糖量水平较高,在生产上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应考虑优先使用。品种V6、V7的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产糖量水平一般,在生产上可做调剂品种使用。品种V2的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且产糖量水平最高,在生产上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应考虑优先使用。品种V1、V3的产糖量稳定性较差,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产糖性状很好,有明显优势,应有选择地使用。品种V5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稳定性较差,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其含糖率有明显优势,需要高糖品种的地区,可以选择使用。品种V8的稳定性较差,产糖量水平较低,在生产上使用没有优势。笔者认为在生产中应以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产糖性状好的品种为主栽品种,个性化品种为辅栽品种,合理搭配种植,以期获得稳产高产。

[1]莫惠栋.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4):49-55.

[2]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38-468.

[3]柏章才,王绍禹,吕绍君.第六届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部分品种稳定性分析[J].中国甜菜,1995(2):35-38.

[4]张动敏,陈玲,梁新棉.区域试验中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方法的探讨[J].作物杂志,2003(4):47-49.

[5]张群远,孔繁玲,廖琴,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2):81-86.

[6]强爱玲,安永平,杨生龙,等.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垦殖与稻作,2006(6):15-17.

[7]李磊鑫,黄瑞冬.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J].种子,2007(2):81-82.

[8]崔向华,段莹,潘正茂.芝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质量的判断[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40-42.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2010 National Sugarbeet Variety Test

BAI Zhang-cai1,2,MA Ya-huai1,2,LI Yan-li1,2
(1.The Key Laboratory of Sugarbeet Genetic Breed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2.The Key Laboratory of North Sugar Crop Resource and Util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 150080,China)

The data from 8 sugarbeet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parameter of LSD value,variance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from variety,locus and variety×locus in the National Sugarbeet Variety Test in 2010. The sugarbeet variety SR-496 showed a good productive stability,widespread planti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sugar yield.The productive stability of varieties ZM205,ST21015 and HI0936 were significant,sugar yield of the ST21015 was the highest in meanwhile the ZM205 and HI0936 as common.The productive stability of the Beta866,KWS9442,2003-18 and ST0918 were worse,sugar yield of the Beta866 and KWS9442 were high, sugar content of the 2003-18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experimental varieties,sugar yield of the ST0918 was very low.

sugarbeet;varieties;stability;adaptability

通过对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VU)ij、变异系数(iCKvu),并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中SR-496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产糖水平较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品种ZM205、ST21015、HI0936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ST21015的产糖水平最高,有较大的使用价值。ZM205、HI0936产糖水平一般,可做调剂品种使用。品种月eta866、KWS9442、2003-18、ST0918的稳定性较差。月eta866、KWS9442的产糖水平较高,应有选择地加以利用。2003-18含糖性状有明显优势,需要品种的高糖性状,可以选择使用。ST0918的产糖量水平较低,生产上使用没有优势。

甜菜;品种;稳定性;适应性

S566.303

A

1007-2624(2012)04-0018-04

2012-03-29

柏章才(1963-),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含糖区域试验适应性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