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进校园 特色发展育新人

2012-03-25 07:16首迎东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融水芦笙民族特色

首迎东

“你来大苗山,苗山请你来,古老的木楼,多姿又多彩。太阳邀你来,月亮邀你来,摆开了舞台,苗舞跳起来……”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融水民族中学)校园,你定会被这悠扬的苗族乐曲深深吸引。融水民族中学位于美丽的融水贝江北岸,是广西最早建立的民族中学之一。多年来,融水民族中学以培育“和谐、严格、自由”的学校精神,以办好民族特色学校为指导思想,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整体性发展民族特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教育特色,被人们誉为“苗山人才的摇篮”。

建立共同愿景,壮大民族教育师资力量

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苗族文化引进校园,创建民族特色学校是融水民族中学历任校长共同的办学目标,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本校的教职员工认同这一目标愿景,并为之付诸努力与实践。

为了统一思想和行动,融水民族中学领导班子非常注重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学习,转变部分教师认为“建设校园民族文化会影响教学质量”的错误观念,理解学校创建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组织老师们开研讨会、职代会等方式,民主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把确立建设民族特色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学校还通过不断地宣传、沟通和分享,在全校师生中强化民族特色教育意识,引领教师们锲而不舍地追求这一办学愿景。

除了在教师队伍树立发展民族特色教育的愿景,融水民族中学还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特长师资的建设,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如民族乐器老师、民族舞蹈老师、民族刺绣老师等,聘请了一批苗族民间老艺人担任老师们的师傅,通过传授经验、交流沟通的形式,老师们的乐器技艺、刺绣技艺变得更为精湛、更富民族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拥有了一支有专长且能承担民族文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民族文化传承的质量与“原汁原味”。

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建设特色育人校园

一所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能起到唤醒师生民族意识的作用。为此,融水民族中学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努力创建“净化、美化、文化”的校园环境,提升育人品味,把校园打造成为一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园。

站在融水民族中学门口,具有浓郁的苗家风情的校门立刻映入眼帘。走进校园,放眼望去,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的设计均是桂北山区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喜居的吊脚楼风格。在学校的中心地带,矗立着由德高望重的苗族首领“苗王”亲自选址奠基的芦笙柱,每逢重大的民族节庆,学校的芦笙队就会绕着“芦笙柱”奏笙歌,跳踩堂舞,热闹极了。学校的校徽也别具一格,其造型以圆形作为外观形态,象征着民族和谐,圈内的标志图案由两把精致的芦笙构成,极富动感和民族特色。每到课余时间,融水民族中学的校园里就会响起《唱支苗歌给你听》《苗山欢歌》等民族歌曲,在悠扬而极富民族风情的歌声里,师生们沉醉其中,不时有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哼起歌儿来。2011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始建设更具苗家特色的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等。值得一提的是,展现苗族图腾与苗族历史的千米民族风俗墙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民族建筑风格的深度和厚度。

在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探索特色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如果脱离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民族文化教育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融水民族中学善于将民族文化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把学科教学与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思想品德、历史、艺术、体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学语文时结合神话故事、寓言、古诗等,有机地渗透民族精神品质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时,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发扬热情好客、淳朴敦厚、尊老爱幼的民族美德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传统;教学历史时,结合民族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英雄人物等,唤醒学生的历史归属感;在上艺术课时,充分挖掘民间工艺和民间音乐,向学生传授芦笙吹奏、苗歌演唱、民族刺绣、民族舞蹈、民族手工制作等民族艺术;上体育课时,将民族传统游戏与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努力实现体育运动的民族性与趣味性。

学科教学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解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不仅使他们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形成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此外,融水民族中学还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如淳朴、善良、学习勤奋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组,并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法——三基导学法。三基导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强化自学、解疑、练习三个基本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使三基导学法的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学校自筹资金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无尘白板,还给每位教师配发了一台手提电脑,提高教师网络备课的时效性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年多过去了,经过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三基导学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以民族传统活动为载体,创建学校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合理发挥本校优势和潜能的基础上形成若干单项性特色,在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的活动。融水民族中学在长期的品牌积淀过程中,根据民族传统活动对学生群体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特点,对本地民族传统活动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选择性地加以开发,形成了“芦笙与民族舞蹈表演”“苗歌演唱”“苗族刺绣制作”三大特色活动项目。

芦笙与民族舞蹈表演。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为加强对它的研究,融水民族中学成立了“芦笙与民族舞蹈的教育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的师生们通过收集、整理流行于苗寨中的芦笙曲及吹奏方法,根据曲目的特点创编芦笙舞。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现在学校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芦笙迎宾曲、芦笙小曲、芦笙踩堂曲和芦笙舞,并编写成了校本课程。学校的芦笙队曾以动听的芦笙曲和优美的芦笙舞作为苗家的最高礼节迎接过外宾和国家领导人,如联合国官员曼祖尔·阿赫默得、国家政协副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李铁映等;也曾代表融水苗族自治县参加“六省七方经贸洽谈会”开幕式表演等重大活动。每年春节,学校的芦笙队随同县芦笙协会到苗村侗寨进行芦笙联谊活动,这对增进民族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

苗歌演唱。苗歌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古歌、情歌、礼仪歌、喜庆歌、生活歌等多种演唱形式和内容,其音乐的曲体结构、调式音阶以及节奏特点、演唱特点等,无不体现出了苗族民歌古朴的旋法特征和风格特色。为让学生掌握苗歌的基本演唱技巧,学校特别聘请了民间专业艺人来指导,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创作了一批适合现代民族学生演唱的苗族歌曲,相应的校本教材正在编写当中。

苗族刺绣制作。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苗族刺绣图案精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女童班的特點与教学情况,鼓励每一名女童都学习苗族刺绣。通过学习,女童班的学生们都能掌握整套苗族刺绣技术,她们的刺绣作品被赠送给许多国外友好人士,且深受好评。此外,为使这些来自边远山村的贫困少数民族女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不仅引进了港澳爱国人士的善款(每年每生一千元生活补助),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而且成立了“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对少数民族女童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辅导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传统的女性美德教育学生,激励她们争当时代新女性。女童班的学生们学习勤奋,成绩喜人,她们中涌现了全国第一个红瑶女军人,第一个红瑶女教师,第一个红瑶女医生,第一个红瑶国家公务员……

此外,融水民族中学还引进多项民族传统活动,如将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等项目列入学生课外活动内容,这样一来,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趣味性强,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了民族文化认同度。

民族特色学校的整体性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融水民族中学迈出了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将民族特色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融水民族中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融水芦笙民族特色
我在融水唱贝江
岜沙芦笙节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你好,芦笙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