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
——解读“建设美丽中国”

2012-03-28 06:15李志青
河北城市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城镇收益城镇化

文/李志青

美丽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
——解读“建设美丽中国”

文/李志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3年经济定调,其中将城镇化的工作重点确定为“提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会议将新型城镇化定位为8字方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已经成型,那就是在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约束下,以内涵增长为抓手,建设更加高效,更具实力和更加精致的大小城镇。在此,新型城镇化的用意一目了然,那就是基于城镇化过程本身的动能及其对生产与消费所能发挥的巨大影响,一则以城镇化来满足发展扩大内需市场的急切需要,二则又以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来契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诉求,进而使城镇最终成长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持续性的推动力。显然,中央政府对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寄予了厚望,但“目的”不等同于“结果”,要真正落实城镇化的上述发展思路,还必须解答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城镇化过程的内在源泉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才是城镇化本身的核心推动力?从城镇的起源来看,最初的城镇大都是围绕一些水陆的交通枢纽衍生而来,因着交通上的便利,人口开始汇聚,并发展出有别于农业耕作的手工业和商业等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城镇化的早期雏形。到后来,随着人们科学认识水平和规划建设能力的提高,城镇的发展逐渐摆脱对交通要道的依赖,进入更加偏远的地区,甚而可以在一个新的区域完全新建城镇及城市,人类从而走上了大规模城镇化/城市化的道路。故而,就城镇化或城市化的一般含义而言,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人口的集聚;其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同的地区对于城镇化有着不同的标准,譬如欧洲注重后者,即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中国则侧重前者。但无论是哪种标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城镇化进程的背后都必然隐含着某种普遍的规律,那就是以内生性的增长要素来驱动城镇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改进效率,提高福利,增进平等,促进和谐等等。否则,仅凭外力的干预,实难长久地保持城镇良性发展。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然已经有所部署,其中着重提出的“城镇化质量”实际上便是在考虑解决城镇内生增长问题,如果说过往十年我们初步完成了城镇化在数量上的增长,那么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便是实现城镇化在质量上的增长。尽管按照国际标准,根据工业化率的相关测算,我们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约在20%左右,但与西方由市场自发推动形成城镇的过程相异,我们的城镇化或城市化进程是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进行的。一方面,改革开发之前的城镇化进程完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城镇人口及规模是严格依据指标设定的,城镇化的速度由此而极为缓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10年来,中央的城镇化政策虽有不少松动,但却又在地方遭遇强有力的“干预性”推动,那就是以政绩为导向的城镇化“大跃进”,城镇的扩张大都以“复制”和“重建”为主要特征。这样一来,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还是市场经济体系下,城镇化的发展都带有深刻的外部干预性,而在干预下发展而成的城镇或许还只是一种外在的形态,只限于供给意义的增长,而不是真正的集约,以及需求意义的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质量的城镇化呢?这里有两个评判的标准,一是整体上的收益,二是本体的收益。前者意指城镇化有着较强的网络效应及相应的外部效应,即城镇化的过程可以扩大总体的产出规模,提高各种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改进整体的产出效率,促进地区公平,但这些外部效应并非城镇所固有的,如果无法有效将这些外部效应真正内部化到城镇本身,也就是实现城镇本体的收益,那城镇的发展便可能无以为继。城镇本体的收益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城镇居民主体从城镇化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包括公共产品服务和私人产品,只有当城镇居民主体从这两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边际收益时,才足以在经济上实现他们的城镇身份认同,否则,城镇化便无法获得真正的稳固。

此外,城镇本体以上两个方面收益的根源既来自城镇本身的发展规模和效率及分配机制,也取决于城镇化过程中外部收益的规模及相应的反哺机制。如何才能实现这两方面收益的最大化呢?概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字方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那就是建设美丽中国。事实上,城镇化过程中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其核心不仅在于让城镇变得更加美丽,还寓意提升非城镇区域的美丽程度。

一方面,美丽中国意味着,城镇内部的发展不能走粗放式的低水平简单重复之路,要在产业上,形态上,功能上进行错位经营,如此,城镇的发展才会更有效率,更有实力,城镇才会变得更加整洁和宜人,也更符合人居环境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城镇外部的发展会因为城镇的美丽而释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得到节约,环境得到保护,生态得以平衡,自然变得更加美丽,这些都将在根本上有效地提升城镇赖以生存的生产力源泉,为城镇的后续扩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体上,下一轮城镇化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质量,而其核心推动力则在于建设美丽中国,唯有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城镇变得美丽的同时,让非城镇区域也充分享受到高质量城镇化的收益辐射,最终实现共同美丽。▲

李志青,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城镇收益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文化边城镇远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家乡的城镇化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