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 见贤思齐

2012-03-28 08:44赵传伟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名师读书

赵传伟

随着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取缔和教师落聘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没有了后顾之忧。毋庸置疑,其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打了折扣。部分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对要求的教育理论学习疲于应付,甚至对学校制定的一些激励措施也不屑一顾,整日甘于平庸,碌碌无为。一门心思只求早一些晋级聘任“完事”,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笔者以为,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人们“吃大锅饭”的惰性使然。换句话说,是一个思想问题,心态问题。因此,心病还须用“心”去医,大凡不能触及灵魂的做法如隔靴挠痒皆枉然!由于这部分人缺乏信仰,导致对“美”的追求欲望低下,加之身边没有值得效仿学习的典范,更谈不上风正劲足。所以,教师专业发展低迷徘徊,教育教学质量不敢让人恭维于情理之中。

新时期,师德建设到底怎样搞才能真正奏效?对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打破这一僵局,近两年,我校尝试开展了“走进名师 见贤思齐”序列学习活动,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假期备课学习班,组织全体教师在线观看了全国名师观摩课、优秀班主任讲座、著名专家报告视频等,积极营造向名师学习的浓厚氛围,让教师耳濡目染,有所触动。观看后要求撰写心得,盘点收获,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而净化了教师的心灵,陶冶了教师的情操,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教师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先后组织学科教师欣赏了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诗意的语文课堂”,数学名师白芳“零起点教学艺术”, 英语名师谢宗春“富有浓郁农村英语教学气息、轻松愉快、妙趣横生的情景交际”等20余名学科教师的精彩演绎,老师们倍感如沐春风,沁人心脾,便肃然起敬,由衷敬仰。感慨之余,自惭形秽,切实意识到了自身的渺小和学识的浅陋。接下来又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如何做好班主任》,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冯恩洪《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等10余位名家的专题报告。老师们如醍醐灌顶,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得到了全新的涤荡洗礼,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更是感觉自己如井底之蛙,似沧海一粟。不断地深入学习,使他们深刻清醒地领悟到,好课是如何打造的?是用一生的时间准备出来的!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是源于对教育一辈子的专注痴迷!

由此可见,不要只看到名人身上耀眼的光环,而忽略了其背后努力的汗水和奋斗的艰辛。其实,每位教师都想成为名师,但在这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必须甘守清贫,耐住寂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他人左右,特立独行,坚守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具备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才行。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兆正所说:“我是一只蜗牛,虽生于田野,却志向远大!我是一只蜗牛,虽行动缓慢,却始终保持爬行的姿态!”另外,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那就是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博览群书,阅读经典,是教育的前提,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舍此没有终南捷径。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成就英才。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入选《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人物”)曾有感而发:书中自有花似锦,花中自有草如碧,书中自有春如画,书中自有秋如火。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何以解愚?唯有读书。何以解老?唯有读书。读好书,利人。好读书,养人。读书好,成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甘其勋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20多位名师的成长经历,有力验证了名师是靠读书读出来的观点。

通过“走进名师 见贤思齐”学习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知耻而后勇”,主动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要求进步的愿望无比强烈,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自然也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名师读书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浅议"名师"
我们一起读书吧
名师读意林
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