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

2012-03-30 02:56黎惠贞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脑电图脑炎中度

黎惠贞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脑膜而引起的炎性反应,危害甚大,已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EEG)异常率较高,能早期较准确地反映脑组织受损情况,对帮助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总结我院6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EEG变化情况,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体征、脑脊液、脑电图、头部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排除结核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本组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15~63岁。临床症状伴有发热60例,头痛50例,呕吐3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40例,意识障碍12例,昏迷抽搐6例,肢体瘫痪4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均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6例,主要表现为细胞总数增高,蛋白质轻-中度增高(0.5~1.5g/L),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离心涂片检查未发现致病菌,脑脊液培养阴性。头颅CT检查53例,异常19例,异常率35.8%;MRI检查47例,异常20例,异常率42.6%。

1.3 EEG检查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16导无纸记录脑电图检查仪。所有患者均于住院后1周内完成首次脑电图检查。电极安放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银电极。常规进行单双导联和/或平均导联描记脑电图,并对清醒合作患者常规做睁闭眼及过度换气试验,描记时间15~20min。检查结果评定均参照黄远桂编著的《临床脑电图学》分为5级:正常、界限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1]。

2 结果

2.1 EEG异常率 本组6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正常脑电图5例,占7.2%,异常64例,占92.8%。其中轻度异常27例,占42.2%,中度异常31例,占48.4%,重度异常6例,占9.4%。

2.2 EEG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64例异常EEG中临床表现清醒,无精神症状者23例,其中EEG表现轻度异常19例(82.6%),中度异常4例(17.4%);出现人格改变、行为异常、反应迟钝等精神神经症状者35例,EEG表现轻度异常8例(22.9%),中度异常26例(74.3%),重度异常1例(2.9%)。昏迷6例其EEG中度异常1例(16.7%),重度异常5例(83.3%)。

2.3 EEG与预后的关系 轻度异常27例全部治愈出院。中度异常31例,于1~3周后复查EEG,其中30例呈现不同程度好转,1例未见明显好转,4周后复查EEG恢复正常或界限性脑电图。重度异常6例,2例转为轻度异常,1例未见好转,病情危重2周后死亡,3例仍有明显局限痫性发作波,且于半年后复查仍呈轻-中度异常EEG局限性痫性发作波仍存在。

3 讨论

3.1 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意义 EEG是一项经济、方便、可重复检查又对人体无创伤的高灵敏度检查方法,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其克服了腰穿脑脊液检查、CT检查的不足。尤其在基层医院脑电图常成为病毒性脑炎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因此EEG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病残率较高。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脑膜而引起炎性反应,病变大部分以弥漫性为主,少数为局限性,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实质[2]。由于脑实质细胞受损,神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和强度急剧下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丘脑上行激活系统机能障碍而出现一系列脑电活动改变[3]。炎症的早期EEG便出现异常改变,急性期表现为α波频率变慢,波幅降低,节律性减弱,6~7 Hzθ活动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脑实质炎性水肿,颅内压增高,α活动消失,θ、δ活动呈广泛性、弥漫性出现而成为主体活动,部分伴同步阵发性或局限性不对称性高波幅θ/δ活动,或阵发性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极期呈爆发性抑制或广泛性平坦波;随着病情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电图逐渐好转。一般来说,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病期不同、脑电图改变亦异,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的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4];反之轻症患者脑电图多为轻度异常且恢复较快。国内有报道109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率78.75%~100%[5]。本组69例,EEG异常64例,异常率为92.8%,与文献报道EEG异常率一致。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引起的脑功能改变的敏感度较高,与患者临床症状关系十分密切。从本组结果可见,无精神症状出现者,多表现为轻度异常,少数为中度异常,以脑部症状出现者如精神症状、昏迷、抽搐等,多表现为中一重度异常。虽然不能作为直接确诊的手段,但对疑似病例及早行EEG检查有助于确诊。

3.2 EEG对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意义 轻-中度异常EEG临床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重度异常EEG一般预后较差,后遗症发生率高[6]。文献报道脑电图好转快慢对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其恢复的越快临床痊愈的机会越高[7]。本组EEG轻-中度异常58例恢复至正常或界限性脑电图,6例重度异常EEG中,2例转为轻度异常,1例死亡,3例仍有明显局限性痫性发作波。由此可见随着病情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EEG逐渐从重度转为中度或轻度,但也有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毒性脑炎的异常脑电活动改变及转归与临床病情及预后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8]。对急性早期、治疗过程和恢复期进行EEG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治疗,对减少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病毒性脑炎的EEG异常率较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病毒性脑炎异常脑电活动改变及转归与临床病情及预后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1]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8-152.

[2]刘秀琴.神经系统临床神经电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0.

[3]刘世玲.病毒性脑炎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照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4):60-61.

[4]林燕平,毛立军.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附79例报告[J].罕见疾病杂志,2006,13(3):37-38.

[5]毕带好.400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9(5):439-440.

[6]王秀英,郑志英.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6):484-485.

[7]席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16):92.

[8]王亚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2):174-175.

猜你喜欢
脑电图脑炎中度
小米手表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