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2012-03-30 05:27仲梁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3期
关键词:封育管护水土保持

仲梁

(鸡东县水务局水土保持监督站,黑龙江 鸡东 158200)

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18.9万人,大体地貌形式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据1986年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6.8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形成侵蚀沟1 251条。

全县适宜退耕还林、还草、封禁治理、封育保护的面积0.53万hm2,截止到2007年末,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禁治理、封育保护的面积0.67万hm2,年实施面积0.1万hm2,取得明显的成效。

1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为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生态修复工作小组,有关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把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落实到具体地块。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从而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1.2 配套水保项目,封育治理并举

实施生态自然修复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弥补生态自然修复项目资金投入的不足,采取“大封禁、小治理”的策略,即在生态自然修复区,配套其他生态建设项目,使封禁与治理并举。对于植被覆盖度在30%~60%的区域作为轮封轮牧区,实行以封为主,封育结合,有计划地种植牧草;对现在无力治理的荒山、荒坡,实行彻底的封山禁牧,通过生态自我修复,恢复初级植被;对正在进行综合治理的区域,则根据群众的意愿和投人能力,因地制宜地采用封治同步,先治后封,先封后治等形式。几年来,鸡东县利用水土保持黑土地和省小农水等项目的投资,在多个项目的相互重叠区,根据控制水土流失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需要,新修梯田7 840 hm2,地埂植物带 7 600 hm2,改垅 1 900 hm2,造林 4 680 hm2,种革570 hm2。

1.3 制定政策,搞好服务

为加快生态自我修复工程进展,鸡东县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1)将舍饲养畜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对贫困户、专业大户、畜牧加工企业优先发放贷款、提供良种、配套扶持资金,无偿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规定产业培育初期一律免交农林特产税和各种附加税。对牲畜圈养,改良品种者,政府给与适当补助。2)明确林权归属,将生态自我修复与办林权证、退耕还林工作结合起来,推行林权预定制,坚持“谁封育,谁受益”的原则,从而消除了群众害怕产权变动的顾虑。为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政府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到九个乡镇、三大森工企业局设摊服务,提供良种,解答技术难题,宣传经验成果。各涉农部门分别确定扶持对象,从资金、技术、规划管理上全程服务。3)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鸡东县保护海浪河、根治斗银河、建设莲花湖全民生态建设规定》、《鸡东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鸡东县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通告》、《关于严禁违法开荒的通告》等地方性法规,并下发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

1.4 加强监督,依法治理

为加强对封育区的管护,成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管护网络,将封育制度落实到林场、村、户,专人负责,并制订村规民约和管护制度。水利监督执法工作人员不定期对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工程的地区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实施成效

1)荒山变绿,水土流失减轻。海林镇密南村实施封禁2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封育后,林草植被的种类和面积明显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经济发展基础明显增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带动拉动了海林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了旅游业,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增长。二道镇迎春村建立了北药生产基地。山县镇大力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培育了草、牛、黑豆等3项优势主导产业,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明显的提高。封禁治理后,通过改良畜种,发展草产业,集约经营,养牛羊的效益也显著提高。3)生态自我修复工程也促进了农村双文明建设的稳步发展。

3 存在问题

1)管护难度大。受传统经营方式的束缚,广大牧民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推进合饲、圈养,禁止散放,对于牧民来说,暂时难以接受,个别地方出现偷牧的现象。

2)配套措施跟不上。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大面积的退耕后,保留的耕地一时难以得到改造,高效的农业建立不起来,短时间内难以为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群众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证。合饲圈养后,缺乏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个别地方出现无草可喂的现象。

3)资金投入少。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是一种投资省效果显著的办法,费用是相对于综合治理而言,实行该项工程依需一定的管护费用、人工辅助治理费用以及配套扶持的资金作为保障,但目前无这笔投入,直接影响了封禁治理的启动与实施。

4)技术难统一。生态自我修复与传统的人工治理在措施上、区域上、效果上是不完全一样的,就生态自我修复区域的划分标准,治理措施的规划,植被恢复的标准,允许放牧的标准,优良树种、草籽的引进与推广,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仍需开展研究,制订各类相关标准。

4 建议

4.1 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有机结合

1)要努力做到两个“充分发挥”。一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治山治水,积极地开展人工治理。二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2)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既安排人工治理的措施,也考虑自我修复的措施。在一个流域内,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和安排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对于生产用地,应尽可能地进行人工治理,集约、高效利用;对于生态用地,应尽可能采取生态自我修复。当然,在大范围封育保护中,也应采取一定的人工补植补栽或飞播造林种草措施,以提高生态自我修复的速度和效果。

3)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在地广人稀的风蚀区、水土流失轻微区或降雨比较充沛的地区,应以生态自我修复为主,大范围地实施封育保护;而在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则应加强人工治理,通过人工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生态的改善。

4.2 大力推进生态的自我修复

生态自我修复是一项崭新的工作,目前人们在认识上、观念上仍有很大差距,组织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技术路线和相关的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用于生态自我修复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协调管理还远没有跟上。为此,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推进这项工作。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要通过好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生态自我修复的作用和途径,让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主动减少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大力转变生产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生态自我修复的方法使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好起来。

2)制定规划,加强协调。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规划是一个综合性规划,既要突出自我修复的特点,又要统筹考虑相关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草原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水电代燃料、沼气、牧区水利、生态移民、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对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的作用。要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与恢复生态兼顾起来,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要通过规划,明确生态自我修复的分区、目标、任务与措施,并按照规划有步骤、有投入、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3)安排专项资金。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就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人手,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4)制订配套政策法规。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生态自我修复的特点,对乱挖乱采、滥牧过牧以及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行为,提出封山禁牧、围封轮牧、合饲养畜等明确的规定。要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乡规民约,落实管护责任,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保障群众在实施生态修复中的利益,对转变生产方式、生态移民等要给予支持和补偿,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建议起草一个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文件。

5)尽快制订各类相关标准。为加快生态自我修复工作的步伐,建议由国家出台生态自我修复方面的标准,各地尽快编制规划,以保证生态自我修复工作的实施。

猜你喜欢
封育管护水土保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土保持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