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及对策

2012-03-31 17:54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差距农民工

何 春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收入差距也显著地扩大,其中,尤以城乡收入差距引人关注。在国际上,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被认为收入差距过大,若基尼系数超过0.5则表示出现两极分化。而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而且会严重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共同富裕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1]

一、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将城乡居民分割为两个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严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正是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样,农民就被严格地限制在土地上,不能自由地选择职业,而具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则大部分都在城市就业,并且享受着农村居民在城市享受不到的收入、养老、社会福利、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但在这个“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经济社会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难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城市转移,造成了生产要素的不合理配置,使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得到抑制。此外,农业部门仅仅是一个“糊口”部门,没有太多的高额利润,而工业部门则恰恰相反,由此,城乡差别不断拉大。虽然,近些年来,政府放开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找到了工作,但城乡分割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城市仍然普遍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对农民工户口迁移及其子女上学问题的限制,农民工收入低并且缺乏保障。因此,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多年形成的城乡“鸿沟”和“壁垒”仍在起作用 。总之,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

(二)经济体制改革在城乡表现出的非均衡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方式,使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把农民的个人经济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的收入增加。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不断缩小之势。此后,城市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经济的重心放到了城市,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开始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广大农村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于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小,耕地分散,限制了农业科技和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缺乏后劲,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反弹,并随着时间推移呈扩大化的趋势。

(三)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

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科技的掌握在于人,因此,人力资本存量中人的技能、学识和健康是决定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是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农民作为一个较大的整体,是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的一个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状况都有很大的改善,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但是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改革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允许人员的自由流动,让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能够在城市落户,让他们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和福利,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城乡的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中央政府近几年给农民工的保护就是为了打破城乡格局所做的努力。农民工进城务工,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城镇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促进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良好基础。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我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可以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工业化初期长期对农业剩余的获取,制约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此外,政府应该调整农业产业政策,建立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改变单一农产品的输出状况,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应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种农业协会的作用,在农户和企业间架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桥梁,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落实“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加强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明确财政支农的重点,如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建立涉农服务体系等。同时为保证农民得到切实利益,应建立和完善以收入补贴、生产补贴、救助性补贴为主要方式的财政支农资金直接补贴模式。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建设农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农村信用社网点,方便农民存贷款的资金需求。此外,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还应建立农村、农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加快农业的发展。[2](P315~316)

(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党和国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农村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的教学设施,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帮助,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工作条件。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此外,国家还应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给予农民大幅度的优惠,大力加强对外出务工的农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再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3]

三、结论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和国家政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实行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民的财政支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农民切实享受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1]刘玲灵.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理论,2010(30).

[2]于国安,曲永义等.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姜雪来.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解读[J].科教导刊,2011(8).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差距农民工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