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3-31 17:54陈传枝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信息

陈传枝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一、自媒体特征

自媒体的概念一般采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2003年7月出版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下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迄今为止,互联网中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是博客、播客、拍客等,在我国,则是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和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发展最为迅猛。以微博为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43.8%。[2]我们似乎已经全面进入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在于它与传统媒体相比特有的优势:一是平民化。每个个体只需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简单的程序申请注册,即可拥有“自己的媒体”,可以自由的书写状态、表达观点、发布信息、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相比传统媒体有较严格的把关而言,自媒体信息发布简单直接,普通大众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二是交互性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只要有网络覆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将自己感兴趣的文字、图片、视频上传到自媒体,也可以随时转发评论别人发布的信息,参与互动。一些网络名人的粉丝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三是传播及时迅速。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的信息发布要受到制作周期的影响,即使电视的直播也只能针对少数重要事件,因此一般而言信息发布与事件的发生之间总有时间差。而自媒体则随时可以发布信息,很多突发事件可以通过自媒体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出去。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自媒体的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让青年大学生可以随时关注同学朋友的动态以及一切感兴趣的话题,在网上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张显个性,表现自我。由于传播的及时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最新信息,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

(一)积极方面

第一,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思想成熟。自媒体上的传播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形成了各类网络名人。公共知识分子在自媒体上传播观点,影视明星利用微博扩大影响,平民草根围观讨论,政府官员利用自媒体公布政务信息,搭建百姓参政议政的平台。网上信息全面,言论覆盖面广,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与评议,其中不乏对社会现象、政府决策的批评之声,许多传统媒体噤声的敏感信息在自媒体上可以得到迅速传播。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能更全面了解社会,不再是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这使青年人的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成熟。

第二,关注社会,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而自媒体提供了一个自由便捷匿名的传播环境,自媒体平台上,话语权向普通公民转移,话题内容从日常琐事到国际国内最新最热时事,无所不包,全面覆盖。平民作为新闻主体的地位大大提高,人人都可以积极参与而不再是一个单方面的受众。大学生普遍具有极高的爱国热情,不仅关注时事,而且积极对各种公共事件发表看法,成为网络舆情的推动力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及公共决策中,从而提升了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的主体意识。

(二)消极方面

第一,价值观多元化、政治信念易产生动摇。目前,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民主,网络环境趋向宽松,公民言论自由得到进一步保障。与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门户网站相比,自媒体信息的来源更为复杂。尤其一些敏感信息,其主要依赖的传播渠道就是互动性更高的自媒体。由于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自媒体对批评政府之声及社会的负面新闻 更为敏感,传播更为快捷,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时候,一旦政府信息不够公开,处理不够及时,更是容易形成网络舆情。争论中如果有人理性的为政府说话,很容易被群起而攻之,甚至被贴上五毛等标志。大学生尤其大学新生,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充满理想化,如果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正处于批判性思维快速发展时期的他们,会受到多元思想,多种声音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在政治信念、爱国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产生动摇。[3]

第二,网络道德失范,责任意识淡漠。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言论的自由,也让网络道德问题愈发严重,如网络谣言不断产生,正如网上所言,“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网络骂战硝烟四起,如前不久的方舟子及韩寒之间的方韩大战 ;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很多网友在网上发言语不惊人誓不休,甚至经常出项侮辱谩骂的语言,攻击煽动的言论;另外随意转发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有些经典被拿来恶搞,戏谑庄严、褒扬庸俗等现象在自媒体上非常流行,有些网友没有自己观点,但乐于围观,打酱油。以上这些现象易使大学生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进而造成在网络上甚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失范。

第三,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法律意识欠缺。目前我国网络规范不够健全,许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匿名隐形活动时则摆脱现实道德的约束,甚至违法而不自知。比如发言过于随意,就可能侵犯到他人隐私。由于自媒体交互性强,随即又会引来无数网民的评论,可见网络侵权的后果比传统侵权的后果更为严重。而很多用户并不使用真实姓名,因此发生侵权事件后难以找到侵权主体,这也使得青年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更为轻率[2]。有些同学则明知触犯法律,但自认为身处虚拟空间,则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付出惨重代价。

三、自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加大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

首先,自媒体上观点碰撞激烈,价值观多元化,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大学思想政治课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都是主流价值观,而学生接触到的来自各阶层多渠道的声音,大学生开始对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中所得到的信念产生怀疑与动摇,从而对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

其次,信息获取便捷,使部分大学生藐视权威。常言道,“学高为师”,以前,教师在知识方面有绝对权威。但自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快速便捷,他们接触了众多的信息,但仅限于了解知道,而没能形成知识,更缺乏深入的分析理解,但老师无论讲什么,他似乎都“知道”,自认为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思政课传播的主流价值观被学生认为已经过时,老生常谈,其吸引力远不如微博上一条对时政的批评,进而形成对政治教科书及老师的藐视。教师的权威性不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相应的打折扣。

(二)自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努力方向

面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自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方式方法。

第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面对这些接触到各种信息的的所谓“知道分子”,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网络舆情,能正确进行分析评价。由于信息来源较为复杂,自媒体中负面消息在传播中容易发酵,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当前社会矛盾不应采取回避态度,更不能与普通网民一样,不负责任的盲目夸大社会问题,而是更为理性的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式、问题分析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综合、全面、理性、辩证的看问题,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

针对自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讨厌说教灌输的特点,思政课教学要加大教改的力度,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能在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展现出来,给他们一个发表不同观点甚至是发泄不满的渠道。这需要教师既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

教师也要研究网络,关注热点,教育中充分利用自媒体中体现出的正能量,比如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给两会提建议等网络自发行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公益思想,参政议政的热情,塑造良好的现代公民素质。

第二,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自媒体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渠道。但简洁的发布方式也带来了信息的污染与爆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

媒体素养的内涵包括解读媒体信息、对媒体的批判意识和正确使用自媒体 。[4]高校应对大学生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判断信息、合理正确的使用自媒体发言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平台。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传统媒体,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纷纷开设微博,比如人民日报日前开设官方微博,受到网民广泛好评;政府机构利用微博问政,收集民意,对公务员也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据新浪网2012年7月25日报道,浙江台州就将微博写作列入干部选拔考题。在此形势下,高校不应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失语,那样的话我们在课堂上、日常的正面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效有可能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消减。相反应认识到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思想碰撞中的优势,利用自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建立官方宣传教育部门的自媒体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将主流思想、主流价值观通过学生喜欢的轻松、幽默、凝练、草根化的网络语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发散出去,从而开辟高校思想教育与德育的新阵地。

[1]邢勇.微博的自媒体特征及社会责任建构[J].中国出版,2012(7).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2012-7-23.

[3]方步青,陈登.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3).

[4]王永健.自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