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2012-03-31 17:54梁建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激励机制体育教师

梁建锋

(福建工程学院 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08)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对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从主观上促进和从客观上推动体育教师工作的开展,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育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所谓的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就是指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动力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及其各部分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1]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主客观条件对体育教师产生良性的影响,以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原则

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由此可见,原则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后总结出来的,对人的行为、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指导作用。通过专家访谈,综合文献资料调研,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原则主要有普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一)普适性原则

所谓普适性原则,即指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广大体育教师的客观实际情况,对广大的体育教师均具有参考性、指导性和适用性。普适性原则是根据体育教师工作的共性特点提出的。体育教师作为一个行业群体,其开展的教学项目虽然不相同,各个项目对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则存在共性。比如高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完整和分解教学法对所有的教学项目都适用,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教学原则也适合所有的体育教学项目。正是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共性,使得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必须遵循普适性原则,因此,在激励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群体的共性特点,并对共性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保证激励机制对每位教师具有适用性。

(二)全面性原则

高校体育教师这一群体是由不同的教师个体组成的。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师具有共性,而这种共性也正是体育教师能够形成一个群体的关键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组成体育教师群体的教师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性别差异、教育背景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社会背景差异和任教项目差异等,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挖掘,我们不难发现,体育教师个体还存在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等。正是由于种种的差异,每位体育教师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体,比如有的教师专业技术好,有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有的教师性格外向奔放,有的教师性格内向收敛。因此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体育教师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激励机制的建设必须做到全面性。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全面性原则的贯彻必须建立在对教师客观全面的了解之上,只有把握了教师的种种情况,才能够建设具有全面性原则的激励机制。

(三)动态性原则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呈螺旋状上升,这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激励机制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动态性原则。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和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变化,教学方法手段在不断更新,教学原则也在不断演进,教学评价方式也更加趋于科学,同时,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办学条件、社会影响因素等等都在不断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影响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和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这种修改和完善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促使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好体现了激励机制的动态化,因此激励机制的建设必须遵守动态化原则。

(四)可行性原则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的。作为一种机制,它必须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和作用,所以可行性是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原则。所谓可行性,就是所建立的激励机制必须能够在现实的管理中得以实施、操作和运行,并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缺乏可行性,激励机制就没有实际意义,就背离了激励机制制定的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对高等教育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都是重大的。笔者就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对策设计了问卷,在发放前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其效度为8.95,效度较高。对被试先后两次时隔一个月各发放问卷30份,再将两次问卷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处理,求得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805,说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调查主要采用多选题的形式,对调查结果统计后发现,92.9%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加强激励主体建设,89.2%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加强信息的运用和加强制度建设,78.6%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加强激励对象的建设。经统计,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对策如表1所示。

(一)加强激励主体建设

激励主体是激励机制系统目标科学决策的制定者,是激励机制运行的实施者和激励后果的调控者。激励主体的激励意识、自身素质以及对激励主体的监督机制,是决定激励机制系统是否运行有效的关键。[2]激励主体的建设对激励机制的制定、运行、监督、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主体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数量足的激励主体队伍,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激励主体进行精挑细选,严格按照工作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选拔足够数量的人才,使得激励机制的建设有高素质人才。其次,要加强激励主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激励主体所从事的工作是面向全校的体育教师,他们的工作与广大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激励主体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应认清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有关要求和准则,不能够营私,要真正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工作。第三,要加强激励主体的服务意识。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师,服务教学,因此激励主体必须杜绝官僚作风,以服务的视角做好各项本职工作。

(二)高度重视信息运用

信息论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对高等教育的开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了解教师的客观信息,需要了解激励机制的运行状况,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的运用。信息的运用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发出三个阶段。信息的收集是对各种不同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收集。在信息的收集阶段,需要建立各种信息收集渠道。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信息的收集主要可通过设置信息联络员、设置信息举报窗口(网站、信箱、电话等)、主题会议、谈话等渠道进行。信息的分析则主要包括信息的比较和筛选。信息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明显与实际激励机制开展相关性很低的信息删除,将有用的信息与激励机制现实实施中的情况进行比较。信息的发出是对分析后的确定的指令信息向正在实行的激励机制发出,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信息运用时一定要保证其符合体育教师自身特点,符合现代教学指导思想要求,符合新的健康标准和体育教师教育与健康全面发展目标。

(三)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一种约束,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准则,为管理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所以制度的完善对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制度的不完善。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严重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只能依赖并受制于面向全体教师实施的制度。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不能够完全按照面向全校的制度来实行,必须建立符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符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制度,才能够保障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良好的建设和执行。

(四)建立教师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个人通向职业生涯成功的指示器。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和安排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付诸行动,从而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由于体育教学需要包含技能教学等,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职业规划更有必要进行指导。学校应该结合新教师培养方案,为新教师安排职业规划导师,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职业规划的开展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学校氛围等客观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能力等主观状况,努力保证职业规划的可行性。教学规划的内容要全面,要包括教师的学习规划、工作规划、晋升规划等。职业规划要做到阶段性和系统性,即职业规划虽然必须分时间分步骤阶段性去完成,但是整个职业规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应该具有完整的结构,相互之间要具有密切的关系。

(五)加强激励对象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主要的实施对象是体育教师,最终要落脚在体育教师这一能动因素上,所以在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师自身的建设,让作为接受者的体育教师能够接受激励机制的激励,这样才能够保证激励机制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对激励机制的了解,通过多种教育和宣传方式让他们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到激励机制的作用和功能,为体育教师能够主动地接受激励奠定基础。由于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建设,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从教能力和道德修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师教学监督的力度,改善教师的综合评价等。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建设体育教师激励机制。高校在建设体育教师激励机制时,可遵守普适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可行性原则,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激励主体建设、高度重视信息运用、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教师职业规划以及加强激励对象建设等途径来进行。

[1]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

[2]汤国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激励机制体育教师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