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2-03-31 17:54赖文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挫折体育运动大脑

赖文慧

(长江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体育运动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热爱运动的大学生与不爱运动的学生相比,心理健康明显占优势。[1]

运动能让人获得无畏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没有思考就没有苦恼,过多的思考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由于思虑过多,痛苦、恐惧、担心、忧虑、失望的心理就很容易产生,于是懦弱的性格充满了精神世界。人在运动的时候,包括四肢在内的整个机体的肌肉骨骼都在忙碌着,此时的大脑神经系统也都在关注我们的肌肉和骨骼,但不会同时关注令人忧虑和烦恼的事情。运动带来的兴奋感觉可以驱赶心灵上的忧伤痛苦。机体处于兴奋时,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相反却处于安静状态,而安静的大脑就可以镇静我们的神经,且锻炼频度与人的精神冲突呈负相关,锻炼越多,人的神经系统越安宁,心理压力就越小。因此,体育运动能培养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运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断、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作风,这些对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有积极的意义。

运动可以培养人不怕挫折和失败。人在工作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和失败,一个人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产生的,除了在理论上给予教育指导外,体育运动是最好的培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培养,自我训练。在运动中一次次证明自己的能力,能不断地培养出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借助运动,人们相互之间就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运动中获得平等、友好、和谐的感觉。因此,长期参加运动还能提高人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运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大学生由于承担大量的学习任务,脑力劳动过多,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状态,时间久后易产生保护性抑制,导致中枢抑制状态产生,学习效率就逐渐下降,学习成绩不佳,而人体又感到很疲惫,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自信心下降,而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减缓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仅如此,体育运动所需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挤掉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以现实中的运动替代虚拟的游戏,使人活得更真实,从而远离虚幻的世界。

总之,体育运动能培养大学生坚强无畏的性格,敢于竞争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能赶走精神上的苦闷,克服恐惧心理,让人们蔑视困难,使人的心灵处于安静状态,并保持应有的自信。体育运动对造就健康的心理与身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陶勇,代春玲.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挫折体育运动大脑
挫折使我更坚强
体育运动
挫折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