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茶树良种的合理化布局探讨

2012-03-31 23:00叶季春王碧林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3期
关键词:莲都区早茶龙井

叶季春 王碧林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323000)

浙南山区莲都,地处浙西南腹地。境内青山碧水环抱,地貌隽秀奇瑰,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誉为“绿色莲都”。莲都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8.1℃,年降雨量1360~1660mm,相对湿度75%,无霜期265天。春季气温回升快,稳定通过10℃初日为3月18日,终霜期为3月11日,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以红黄壤、岩性土为主,土壤理化性状呈偏酸性,pH值大多在4.5~6.5之间。蓝天净土,绿水青山,非常适宜茶树种植,所产茶叶品质优良。

1 莲都茶叶生产概况及茶树良种结构

全区现有茶园面积4.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8万亩,占总面积的84.5%;2011年产量1116t,产值近1.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达879.4t,占全年总产量的78.8%,产值1亿元,占全年茶叶总产值的85%。茶叶加工类型有扁茶、碧螺春、香茶等。近年新开发茶园品种是乌牛早、龙井43、白茶、迎霜等良种,全区良种茶园面积已达3.9万亩,其中乌牛早有1.8万亩、龙井43有3000亩、白茶1.5万亩、迎霜3000亩,良种率达86.7%。2006年以来被浙江省农业厅3次评为茶树良种推广先进县。

2 茶树良种合理化布局的实践

回顾丽水市莲都区的茶叶生产历史,在茶叶品种的引进和发展上曾先后引进平阳特早、福鼎大白茶、黄叶早、毛蟹等,由于产量低质量差或对环境及茶类制作的不适应,表现为经济效益低下,茶农又将投产的茶园毁了更换品种,造成严重损失,阻碍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总结近年的发展,乌牛早、龙井43、白茶、迎霜已成为莲都区的当家品种。当地选育的品种“丽早香”也逐渐被茶农接受。茶树良种布局趋于合理化,成效显著。但在种植生产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优良品种表现不出优良性状,存在早茶“不早”,白茶“不白”,没有充分表现出茶产业经济效益。

3 茶树良种的合理布局

从莲都区实际生产情况看,乌牛早适合在海拔200~500m的山区种植。此类山区春季气温回升早,而且能较为有效地避开春季霜冻,生产较为安全,能充分发挥品种早生优势,一般2月15日左右就能开采,是浙江省的最早茶之一,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在以毛田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近4000亩的早茶生产区域,所产早茶“早生优质、高香持久、浓厚鲜爽”,远近闻名。每年引来大量外地客商,交易火爆,效益可观。早茶优势显得尤为突出。通过科学引导,使全区早茶生产形成规模,充分发挥其优势,较大幅度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海拔500m以下的山区也适宜发展早茶品种“丽早香”,其表现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茶叶品质优良。该茶于1993年开始从本地九坑群体中单株选育,发芽早,在丽水2月下旬开采,比乌牛早迟一周左右,比龙井43、迎霜早15天;适制性好,制成干茶外形卖相好,口感醇、鲜爽,回味特佳,栗香浓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茶芽适中完整成朵。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较为适宜发展白茶。白茶选育自海拔800m的安吉天荒坪,较高海拔和较低的气温条件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的特性和品质优势。从前几年生产情况看,莲都区的西溪、碧湖等低海拔地区种植白茶表现不出品种的“白化”特性,而且在高温时期普遍出现了灼叶现象,同时表现出不耐肥耐瘠,较为“娇气”。而在莲都区海拔500m以上的大港头镇上庄、横坑等地种植表现出良好的性状,也出现了一批快速高产的典型。如大港头横坑村海拔550m,自从2003年开始种植白茶,目前家家都种白茶,全村白茶面积200多亩,栽种后加强管理第二年亩产值可达2400元,第三年白茶茶青亩产可达4800元,另外还能收获3000多元的扦插技条,从而实现第三年亩收入近8000元。

龙井43、迎霜适应性较强,经济性状较好,适宜各地栽培,并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莲都区早茶龙井
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崔水良《龙井方向》
独爱早茶
品早茶、吃火锅、撸串儿 大理至川渝150万人乘高铁“快旅漫游”
龙井问茶
西湖龙井虾仁
莲都区柑橘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莲都区柑橘黑点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莲都区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第九届宜宾早茶节品介展销活动在北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