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2-04-02 13:37左晓兵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

袁 婷,左晓兵

(常熟理工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扩大。但是,其中大部分青年教师并非师范类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都较高、专业基础也都较好,但是却从未受到过系统的教学训练,严重缺乏教学经验。如何把这支新生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好,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新生力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将青年教师尽快培养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大多院校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1]。

青年教师导师制,主要是指新老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指导的模式。旨在充分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及科研经验,带领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任务、发展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培养科研能力,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2]。

一、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

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国内外高校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可以在导师的引导下快速成长起来,适应工作岗位职责,短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水平。但是,通过大量调研及相关兄弟院校走访发现,在目前国内外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与不足[3-4]。

首先,许多高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导师和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并不甚清楚,导师指导全凭主观感受,无法明确落实培养工作内容,而青年教师更是不把此当成自己学习的途径,好不好全凭导师一句话,把精力全放在和导师搞好关系上,助长了不正之风。

其次,在多数高校中,青年教师及导师对此都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导师及青年教师完全当完成任务,较少真正沟通对话教学及科研上的问题,流于形式。再加上多数高校导师采用指定方式为青年教师选择导师,未征求导师和青年教师的意愿,部分导师与青年教师甚至专业不对口,使得导师未能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大大削减了导师制的成效。

再次,大部分导师虽然愿意全心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但是迫于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青年教师虽然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教学、科研任务却并不轻松,往往还要面临大量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习任务及接踵而来的生活问题,实在无法好好跟在导师后面学习。

最后,在每一学期结束之时,较少有高校真正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导师制考核及评价,往往只注重导师制的启动,却忽略了导师制的执行过程及最终考核。缺乏考核标准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会严重挫败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无法使青年教师从中吸取自己的不足以便改进,使得导师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导师责任不够明确

在一般高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中,往往只要求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思想、教学、科研等进行全方位指导,但没有明确规定指导内容以及指导工作的重点与力度,这直接导致导师责任不明确,容易使培养过程变得盲目,无法落实。另外,对于青年教师是否胜任也无统一标准。指导期结束后,青年教师各项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全在于导师自己的主观感受。

(二)指导被动,单向性明显

根据导师制要求,采取“一帮一”的指导模式,这种类似传统的师徒关系,使得导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等级分明,形成了明显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性指导。虽然导师大多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有很多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的地方,但是多数青年教师想象力丰富,也不乏新想法和新思维。这种单向性明显的指导关系容易压制青年教师的活跃性,如果一旦相互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很容易造成青年教师盲目跟从导师,无形之中被限制在围墙之内,不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工作任务繁重,激励措施不到位

现如今大学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愈发沉重,不仅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还有相应的科研任务。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面临如此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刚踏上工作时要适应的各种生活习惯,都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导师,许多导师身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同样要面临竞争激烈的学术压力,还需要去为青年教师指导工作付出大量劳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能使导师制徒有其名。

(四)配套政策不到位,管理松散

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出台明确的青年教师导师制操作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政策。随着导师制逐渐在大多数高校推行,普遍存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指导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松散的情况。再加上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没有形成完善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最终的效果评估工作往往草草收场,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严重挫伤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青年教师,如果在指导期最终不能好好总结,扬长避短,导师制的实施就毫无意义可言。

三、解决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导师职责

1.导师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教育,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学术道德等,在师德师风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给青年教师做出表率,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2.导师应熟悉青年教师的特征、兴趣、工作方式等,在导师制开始初期首先针对青年教师个体制定指导方法和培养计划,做到有针对性,不囫囵吞枣,一概而论。同时,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目标,认真督促青年教师按目标要求一步步抓落实,适时纠正不良精神状态,及时解答工作上的难点困惑。

3.导师要在备课、教学、课后辅导、期末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给予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进度表、认真备课、及时做好课后总结,指导青年教师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理清任教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学期导师需要随班听课至少10学时,及时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对上课效果作出具体评价与指导,交流授课心得。

4.向青年教师介绍学校已有的科研条件,协助青年教师申请各类课题,熟悉科研环境,锻炼科研能力,协助指导青年教师在培养期内1年至少发表1篇论文。

(二)严格挑选导师

导师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是确保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必要条件。作为导师,需要有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以及高尚的师德,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关键,也是选择导师最基本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必须明确规定导师条件,导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工作三年以上,在教师和学生中深受好评,且与青年教师为同一学科专业方向。尊重导师和青年教师的意见,互相之间先要有充分的交流,双方都较为满意时再确定为一对一的导师。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不予聘任,不盲目凑数,保证导师的数量和质量。

(三)完善配套设施

1.加快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改进岗前培训方式,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学校每年组织新聘用的教师集中参加青年教师校本课程训练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师德师风、教学规范、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等专项培训;集中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基本规律、了解教师行为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2.加强青年教师的学术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有序组织安排青年教师走向业界,加强应用性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适应应用型教学需要。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扩大学术眼界,对在教学和科研上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优先进入学术梯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

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青年教师与导师之间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关系,鼓励青年教师与导师之间充分沟通。坚决反对指导过程中导师完全掌握话语权,这样尤其不利于青年教师的身心发展。导师必须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重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学校做出贡献。

(四)明确考核要求

明确的考核机制影响着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成效。要避免做“表面文章”[5],细化考核的具体指标,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与评价标准,严防执行过程流于形式。考核从多个方面展开,根据考核的时间,对正在培养的青年教师进行年终和不定期考核,对不定期考核中发现问题的青年教师,要及时提出意见,对终期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申报下一年度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教学考评成绩为不合格,并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导师履职情况,学院教学委员会每年度对导师指导情况考评一次;考核形式上采取教师自评和民主评议等方法,分别对青年教师导师制预期达到目标以及导师初期制定的针对青年教师个人的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估,并反馈给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评价结果优秀的青年教师及其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导师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成效分析

将改善后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在我院推行,得到了显著成效。青年教师导师制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尽快融入学科队伍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对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发挥极大的作用。

(一)有利于养成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

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一时较难适应。导师的学术修养、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作风,都将对青年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使青年教师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通过导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教师容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结构优化。

(二)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导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给青年教师以辅导,与青年教师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境、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导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指出青年教师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可以有效避免青年教师成长初期的盲目探索阶段,少走弯路,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们在导师的选择过程中明确规定了导师必须和青年教师同一专业或学科,这促进了导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起做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导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指导青年教师选题、立项,使得青年教师可以尽快熟悉科研流程,快速成长,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老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源源不断地吸取到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导师为满足青年教师的学习需求,也会不停地储备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得到了双赢的目的。另外,新老教师积极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共享教学资源,会不断地影响到其他的教师,有效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教学合作氛围,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整个学校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现状及问题,采取了相关的改善措施,对试推行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导师制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已成为我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1]刘宝存,张安梅.国外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14-16.

[2]付八军,冯晓玲.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26-29.

[3]尤婷婷.地方性高校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46-48.

[4]范雯芩.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7):74-77.

[5]苗玉宁.导师制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方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105-108.

猜你喜欢
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V eraW an g
导师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