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研究

2012-04-02 11:21宋欣颖
电大理工 2012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

宋欣颖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034)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首先依据的是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性这一特点,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1 创新职业教育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理念

1.1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职业岗位的联系性

职业教育与岗位联系密切,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同的职业院校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统一性表现在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化必然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产业结构和技术发展必然导致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实现与职业岗位的融合与统一。

1.2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趋向多元化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具体表现是职业教育大发展,并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教育目标,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此时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从教师单方评价转向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声誉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方位评价。为构建全新的职教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变单一化监控评价制度为多元化、全方位的高效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制。

1.3 强调职业教育技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与多元化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做”一体,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样是高等职业教育,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建设在内容、形式、入学条件和课程模式上都有明显差别,处于工业化时代的企业需要的是专门人才,从这个层面而言,对于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就必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改革中,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师个人行为,而是学校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与分工,建立适合教学改革的管理机制和办法,使得学校从教学组织的规范化、程序化评价扩展为教学运行、教学组织、教学服务等学校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评价。

2 构建职业院校“3421”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之上。监控体系要充分体现制约机制,通过有效地制度保障和惩戒措施,保证育人质量。质量体系的建立在于构建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依据质量标准,从两方面进行评价:①按学校教育体系进行评价;②按用人单位反馈的社会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其最根本的评价是社会评价。制定的评价指标应力求客观、准确、符合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以教学质量组织构成及工作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②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主要内容的监控评价系统,③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教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④以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为确保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性特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应立足常态,积极探索,融入社会评价元素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监控,构建“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组织保障系统;实施院系内部、教学督导、校外、学生四个层面共同建立的监控评价系统;健全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两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一个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监控功能。”即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院校“3421”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3 探索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实践途径

3.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充分体现职业院校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家性质的校(系)教学委员会,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教务处)、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第一线工作的学校督导队伍、行业协会、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企业、临时组织的监考和巡考队伍等为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对于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管理应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目前的实践教学已占到职业院校教学中的 40%以上,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如何监控实践教学过程应是高职院校重点研究的项目,学校应组织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学科带头人等,对实训基地、项目组及学生进行实践过程监控。真正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才是保证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所在。

3.2 校内外、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校(系)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针对性的校外调查,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多渠道科学的收集大信息量,形成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通过“专家评教”和“教师评教”,建立相同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水平、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职教能力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岗位工资挂钩。

(2)对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可实施双向测评。即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学生评教是在大部分课程结束或即将结束的时候,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务处或督导办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对所有任课教师的评价打分。教师评学是所有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前,就班级的学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质量、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打分,以此评选出“优良学风班级”。

(3)管理水平评价 管理水平依托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以法制校、科学管理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管理水平评价包括对定期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情况、教学情况通报制度执行情况、教学检查实施情况等的检查评价。

(4)社会评价 社会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用人单位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是否能够到达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能够较好地完成岗位工作。家长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和水平,对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的评价,以及一次就业的岗位评价。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水平评估全面检查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通过动态考核,判定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看学校服务于社会的质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最终形成社会评价结论。

3.3 完善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两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寓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抓住主要质量监控观测点,才能实现客观公正的质量评价。

(1)教学策略管理。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校内外专家论证、到企业调研、比较,适时调整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2)教学环境与教学手段建设与管理。实验与实训环节的仪器设备是否得到保证,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详细和可操作,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手段是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3)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来引导和约束教师,敬业爱岗,“双师型”能力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

(4)考试过程与学生成绩的考核管理。用能力本位的理念来指导考试,建立专业技能标准和技能考核题库,实训项目库,实施“双证制”,主干专业课与职业技能的成绩评定,尽可能用职业等级考证取代。

3.4 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发挥教学监控功能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一方面,通过校内监控各环节采集、分析各种信息,对教学过程的教与学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状况的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包括专业设置等提供重要依据。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1]苏晓明,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教育与职业,2006(33).

[2]彭振宇.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机械职业教育,2004(1).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