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研究

2012-04-07 17:04张兆玲吴福寿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心理

张兆玲, 吴福寿

(安徽外国语学院,合肥 231201)

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研究

张兆玲, 吴福寿

(安徽外国语学院,合肥 231201)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呼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每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的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心理疏导;养成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净化,有利于促进高校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1.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所需

由于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资金来源,还是从管理手段、教学设备等方面都不能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而民办高校的生源素质也相对较差,因此,民办高校学生在具有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相同心理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因其社会评价、社会地位等与一般普通高校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表现。近年来,民办高校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和自信与自卑交织问题等)而导致的伤害事件及学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的早期,能自我心理疏导,调动自身内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解决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同时,自我心理疏导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面前也能配合外力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患者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所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并采取了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进展顺利,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但较多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不健全,心理预防机制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得不到重视,未真正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忽略其专业性和科学性,流于形式主义等情形。民办高校有限的专业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及时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要积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互助机制,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监护系统,将可以最大限度地健全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预防机制,缓解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

3.朋辈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需要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学生很难真正地敞开心扉,彼此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程度隔阂。大学生之间则不同,他们的年龄相仿,关系平等,通常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相似的社会背景及人生经验,更易形成安全和信任的群体环境,利于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利于开展朋辈心理疏导。具有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大学生在开展朋辈心理疏导工作时,因自身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可以在避免受他人心理问题迁移影响的同时,帮助周围具有同样或类似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人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解决心理冲突、宣泄不良情绪等学生日常心理,让更多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也为自身创造了实践和学习的机会,达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双向目标,有助于培养和谐友爱的校园气氛、发扬团结互助的校园精神。

4.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时代的要求[1],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大学生正处于发展、趋向成熟和稳定而又未真正达到成熟和稳定的阶段,此时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不仅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自我概念,使得内在能量增强,充分促进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影响,能更积极、健康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路途中出现的诸多未知。

二、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的可行性

自我心理疏导的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认知理解能力、心理出现问题的正常人群。民办高校学生群体作为发展中的人,其自身具备:

一是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群体具有共性。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好,能接收和理解心理知识,但同时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包括心理、认知和情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心理问题,需要也渴望得到外界力量的帮助和指导。在外部力量的帮助和指导下,容易养成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

二是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院校学生一样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适应性心理问题,常见的如恋爱、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和环境适应等问题,同时他们还存在自信与自卑交织的特点,较少是由于家族遗传或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焦虑症、强迫症等)带来的心理障碍。通过提升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可以缓解或消除发展性问题和适应性问题。

三是心理疏导并非是专业人士的专属。心理疏导需要专业的心理知识作支撑,但并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心理治疗,任何人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及技巧之后,就具备了进行心理疏导的基本条件;另外,心理问题不一定就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更不等同于心理异常,部分的轻度心理失常在简单的心理疏导后是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

三、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

1.自我心理疏导的引导者——教育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的关键外因,在其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认识的自觉性 民办高校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要积极和心理治疗或咨询的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其他高校、专业协会开展长期合作,聘请心理专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强大后方,加大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力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和相互合作中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提高对心理问题认识的客观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广泛、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这些活动包括心理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征文、讲座,开设校园心理网络,举办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和集中起来学习的心理互助活动等。如把具有同样心理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学习,通过群体之间的感情和行为的相互感染,群体成员容易接受一些积极暗示,能更好地提高大家对心理问题的全面合理的认识。

(2)注重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 自我认知是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它决定着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和方向,在实践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主体性作用。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就是其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利用其本身认知结构的合理部分,增强其认知结构的辨别判断功能,使原有观念与外界影响产生有效互动,以完善大学生个性意识和形成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理性认识为目标,促进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合理矫正,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要想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改变不合理认知,进行认知矫正和重组,提高认知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认知失调的问题[2]。

(3)激发学生自我疏导的意志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有一段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着。意志在人的成才、成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意志在自我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克服各种困难,顽强拼搏,最终战胜自我的内在根本动力。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能改变,而是一种能培养和发展的技能。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情境等形式,锻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鼓舞、慎独等能力,以实现自我疏导的目的,达到自我超越的目标。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健康的情感是人拥有正常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因素,有助于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富有朝气,个性较强,情感丰富热烈,但也容易引发情绪障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做到: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达到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引导人们学会自我对话(写写信等)、放松练习、冥想或禅定练习方法和技巧,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能够在遇到突然刺激时及时有效地疏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2.自我心理疏导的主客体——大学生

内因是转化的根据,决定人的心理变化的首要因素是内因。自我心理疏导的主客体具有统一性,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身。在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过程中,大学生自身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去进行心理转化的斗争,推动其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转化。

(1)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 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提出符合自我需要的目标,找到成功的方向,更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提出改善的步骤及方式,促进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容易产生出自负、自卑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要不断反省自我,学会用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思维来看问题,全面客观地了解自我、把握自我,使思想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个人问题要区分内外因,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发挥主体能动性来解决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观察自己的行为来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

(2)加强自我情绪控制,提高自我情感修养的能力 积极情绪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负面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压力,使人们以更加全面、灵活、开放方式思考问题,它能帮助人们发展出更有效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危机。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情绪的控制能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慢慢体验、磨炼意志品格,遇事不抱怨,不偏执,培养面对生活的积极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勇敢面对,使得心智不断走向成熟。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或是有实际中需要帮助的,要及时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及家人加以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散烦恼,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情感修养的能力,达到和谐的心态。

(3)建立自我价值目标,付诸行动 其一是设定明确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目标,就会感到无所作为,感到人生淡而无味。对人生充满悲观灰色色调的人也许会因有了价值目标而改变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才会具有活力和动力,内心充实地铸造自己的信念。大学生自我价值目标是大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包括动机、理想、信念等转化为外部行为动作时的预期结果,即自我实现的要求。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物资、精神上所承担的压力要大于一般公办院校,更应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及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

其二要付诸行动。行动力引发感觉的变化,人们快乐积极的感觉通常都是随着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就像角色扮演的活动一样,只要外在的行为表现出信心、愉快,必然会淡化心理问题,循环影响,使之内化为有自信心、积极快乐的人。大学生在积极完成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要依据自己的实际主动参加一些团体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锻炼自己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同学相处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学会放松、宣泄、转移,力求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三是培育健康的价值观。缺乏价值观的生活是枯燥的、没有幽默、没有风趣、没有个人爱好、没有动力的,而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只有把坚定的信念、韧性、探索精神和严格的规律等等各种优秀的心理素质综合起来,才能塑造出健康良好的价值观。健康的价值观是提高心理素质、改造个性的动力。

(4)自我总结,感受快乐 自我总结是对自己一定时期内思想、行为的归纳和整理,是验证自己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标尺,也给未来的行为提供了参考。通过总结,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可以发现自我心理疏导的规律和技巧,可以提升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由于心理及个性容易偏重于对过去的亲睐,适应于遵循习惯,对各种新生事物本能地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因此在总结过程中,要向前看而不留恋过去,要善于与过去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进步,给自己创造快乐,保持心理平衡。

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受教育期间,更多应着眼于启发和发展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的意识和能力,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不应该只局限于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更多的是要全方位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应该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或应试教育,更多的是要作一种素质教育,达到全员育人。

[1]张 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自我教育[J].云南电大学报.2010,(4):24-26.

[2]张 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1-134.

[3]吴 远,童 曼.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应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9):12-14.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Sel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ZHANG Zhao-ling, WU Fu-shou
(Anhu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Hefei 231201,China)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The mental health workers call on schools,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in close coordination o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mental health,but they often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ability of sel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is paper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sel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private 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 education;sel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ultivation

G648.7

A

1008-3634(2012)04-0088-04

2012-02-28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1888)

张兆玲(1950-),女,安徽寿县人,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