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认识误区及护理对策

2012-04-09 06:24李春林
海南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护理学压疮误区

李春林

(三亚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教研室,海南三亚572000)

压疮的认识误区及护理对策

李春林

(三亚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教研室,海南三亚572000)

压疮是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持续较高的发生率已成为全球范围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压疮的预防、治疗已得到国内外护理研究的广泛重视。随着对压疮病理、生理学及预防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大范围、大样本调查及循证护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压疮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压疮预防护理观点及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发现和纠正了压疮传统认识、防治方法存在的误区和不足,本文对压疮预防护理研究新进展和存在的认识、防治误区进行综述,为临床压疮防治提供依据。

压疮;预防;护理;误区

近年来,国内外对压疮的认识和研究有了长足进步,但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压疮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压疮重者经久不愈,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全身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有效预防压疮,努力降低压疮发生率,仍是当今护理学研究的难题。压疮防治的现代护理学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以往的,而且在许多护理人员中仍在沿袭的一些传统观点及防治方法存在误区,现将压疮的认识误区及护理研究和对策综述如下:

1 压疮的概念及认识误区

1.1 压疮的概念及名称的转变压疮过去被称为“褥疮”,早在1590年就开始使用,以往认为其发生与长期卧床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不仅发生于卧位,也可发生于坐位,只要长期受压均可发生。研究指出[1],在9.3 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在2 h以上,就可造成不可逆损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病理生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压引起的病理学改变[2]。明确压疮概念,科学规范名称,利于压疮防治。现今已由“褥疮”改用“压疮”或“压力性溃疡”,是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概括其实质,这一术语已在我国规范使用及欧美各国广泛使用。目前,一些护理人员仍在使用“褥疮”一词,需要加以更正。

1.2 认识误区传统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这种认识误区使质量标准绝对化。近年护理研究和实践表明,压疮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不是完全可以预防,有些压疮是难以避免的[3],诸如那些: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 h就可能在院内发生压疮;严重营养代谢失调、恶液质的患者;严禁翻身特别是伴有严重糖尿病患者;意识不清、感觉、活动力减弱或消失的患者;严重的慢性及终末期疾病;周围血管病、心衰伴严重水肿患者;长期使用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患者等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4-5],难免性压疮存在的事实应予客观看待[6],科学界定,不应把所有压疮归咎于护理不当,但也不能推卸责任而归咎于难免性压疮。

2 压疮的流行病学及现状

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开展大范围的压疮流行病学调查及由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调查评估,开展循证护理学研究寻求危险评估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取得较大进展,我国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防治工作并达成共识,引入各种国际通用评分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各级医院定期开展压疮预防与护理知识培训,持续改进压疮管理。但我国在大范围压疮发生率调查及循证护理研究方面尚有差距,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调查显示: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达3%~12%,其中老年患者发生率高达10%~25%,死亡率增加6倍[7]。欧洲压疮顾问小组(EPVAP)大范围调查显示高达18%的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卧床时间、预防措施等密切相关。

3 压疮的病因研究进展

传统护理学认为压疮的发生原因主要有4种因素,即: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近年来,进一步认识到非压力因素如失去知觉、活动障碍、严重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疼痛、情绪紧张、皮肤皱褶、吸烟等也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往认为,摩擦力是引起压疮的直接原因之一,但研究表明[8],摩擦力仅仅是引起剪切力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引起压疮的直接原因,而垂直压力是最主要原因并且与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压疮的轻重与压力的大小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局部组织长期受到较低的压力,产生的伤害要大于高压在短时间所造成的伤害[9]。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散呈锥形分布,最大压力在骨突出部位及其周围。Daniel报道[10],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萎缩的瘢痕硬化、突起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这些研究有助于认识压疮成因及有效预防压疮,给每隔一段时间就为患者减轻压力的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提示了在持续压力下虽然仅表现为皮肤持续发红,而皮下肌肉、脂肪已有不可逆损伤,就有可能在24~48 h发生压疮,应加强科学评估和监测预防。研究证实[11],剪切力可达组织深层,引起组织的相对移位,更易阻断血流,比垂直压力具有更大危害,更易导致压疮发生。因患者接受治疗采取坐位、半坐位、头部抬高大于30°,或为了防止下滑同时曲腿,这些不当体位并持续较长时间使骶尾部和足跟部更易受到剪切力影响,应特别注意预防。由于大小便失禁、出汗、引流液污染等造成过度潮湿,浸泽皮肤,可引起皮肤软化、水肿,削弱了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保护作用,使上皮组织更易受到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损伤。在潮湿环境下,压疮发生率增加5倍,小便失禁患者压疮发生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12]。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诸如不当的热敷使局部皮肤组织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而局部温度过低如使用冰袋冷敷等,造成局部皮肤组织代谢率降低、血管收缩并影响循环,都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有害因素[13]。

4 压疮的评估和预防护理

多数压疮能够有效预防,科学的预防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国内压疮预防由过去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转向更加重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这是近年来我国压疮预防护理的一大进步。综合评估压疮的高危患者、危险因素及易患部位,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压疮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患者从中获益。

4.1 综合评估包括识别高危患者,对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及易患部位的评定。

4.1.1 识别高危患者识别压疮易发高危患者,是有效实施预防护理的重点。根据我国临床研究结合英国皮肤及伤口护理中心、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共同拟定了压疮易发高危人群,可供参考[14]。

4.1.2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应用科学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 assessmend scale,RAS)更利于对压疮危险患者制定个体护理方案,积极评估患者危险因素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使用的RAS主要有:Braden Scale(Braden评估表)、Norton scale(诺顿评估表)、Waterlow Scale(WaterLow评估表)、JackSon Scale (杰克孙评估表)、Cubbin Scale(卡宾评估表)等,其中Braden Scale适合综合性医院,Norton scale适合老年患者,Water low Scale适合监护病房。我国应用Braden Scale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及应用表明,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证实了其良好的使用价值[15]。魏革等[16]设计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预防压疮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护理对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应结合专业、疾病等特点选择使用。评估量表的使用应注意学习掌握科学的分析、评估方法,把握科学的诊断界值,研究探索评估量表中未列入的项目、因素,加以总结、提高。

4.2 压疮的预防、护理近年来,大范围的调查及循证护理研究使压疮的预防护理观点有了明显转变,取得巨大进步,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以往压疮预防护理存在误区及不足[13,17]。

4.2.1 预防压力的误区①使用气垫圈减压,使局部组织受压,血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易致压疮发生,特别是水肿和肥胖者更不宜使用。②局部按摩,使骨隆突处组织受压,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变性、分离。如果皮肤已持续发红,表明深层组织已有病变,按摩会加重损伤,因此,不应将按摩作为各期压疮的护理措施。

4.2.2 预防剪切力的误区床头抬高超过30°或伴屈腿体位会明显增加坐骨结节等处的压力并形成剪切力,压迫阻断血流,损及深层,导致压疮发生[11]。掌握正确的方法应尽量使床头抬高的角度减小,尽量缩短床头抬高的时间,并采取充分的减压措施。

4.2.3 预防摩擦力的误区①频繁、过度清洁皮肤及热水或酒精等消毒剂擦拭皮肤,人为造成皮肤组织损伤,诱发压疮。②为移动或变换体位单独搬动危重患者,未能抬离床面的拖、拉、拽、扯、推,均增加皮肤摩擦及损伤。

4.2.4 预防潮湿的误区①采用烤灯使皮肤干燥,致局部皮肤组织温度明显升高,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出现细胞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诱发压疮或导致压疮恶化。②涂抹凡士林等油性剂或使用不透性隔单等,使皮肤透气性及呼吸功能降低,造成皮肤组织缺氧,皮肤的水分蒸发减少,导致皮肤浸渍,诱发压疮。

4.2.5 治疗误区①使用热水袋或冰袋热敷或冷敷,因热敷使局部皮肤组织温度明显升高,使局部组织代谢耗氧明显增加,冷敷使局部皮肤组织血管收缩,供血、供氧减少,代谢受到影响,不但无助于压疮预防及压疮恢复,还会促发压疮或导致压疮恶化。②压疮的湿润疗法[18]是护理治疗的一大进步,是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科学应用,纠正了传统认为压疮创面干爽有利于愈合的观点。在无菌条件下,湿润疗法能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提供更适合创面愈合的生理环境,加速创面上皮细胞形成和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恢复、愈合。保持压疮湿性环境需要在密封式敷料支持下实现[19],因此也特别适合于大小便失禁者使用。

5 护理人员及居家照顾者的培训、指导

多项研究表明,加强护理人员及居家照顾者的培训、指导,对压疮防治、降低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 护理人员的培训院内压疮预防护理治疗工作及宣教和院外指导,均有赖于护理人员实施,大样本、大范围调查研究表明[20],临床护士对压疮预防护理知识的缺乏和护理措施的不一致制约了压疮预防护理的效果,研究指出,即使权威机构制定了实践指南,如果不被临床护理人员理解和接受,执行中缺乏组织领导和支持就会出现执行不力、效果不良。国内调查显示,临床护士中存在压疮预防的错误认识和方法,诸如气圈减压、按摩骨突部位、使用白炽灯热烤、局部热敷、冷敷等[17]。在医院压疮管理工作中开展压疮干预指导,对护士实施压疮预防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及考核,掌握宣教及院外指导方法,纠正错误方法和认识误区是压疮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和迫切任务,刘亚红等[21]报道开展这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5.2 居家照顾者的指导国内研究报道[22],在家进行护理的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病率高达20%~50%,而且有逐渐增加趋势,这是我国压疮预防护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艰巨任务。其中一些患者末必会进入医院接受护理、治疗,因居家护理不当,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住院后难免发生压疮,是导致医院内压疮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卧床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存在不足和误区,表现在卧床头部抬高体位呈30°以上(诸如:抬高床头或枕垫支撑卧位过高并屈腿等)、翻身行为及创面护理(如按摩、热敷、冷敷)不当,压疮防治知识正确率较低,对压疮的危险及危害认识不足等,促发压疮或导致压疮恶化。应加强院外指导,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居家照顾者的培训指导。

[1]陆薇,温嫔,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249.

[2]Soppi E.Pressure ulcer-occurrence,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J].Duodecim,2010,126(3):261-268.

[3]翟海龙.对压疮认识的几点辨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 411-412.

[4]郑晓静.压疮预防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4(6):40-41.

[5]王保良.有关压疮的错误认识及正确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6,15(1):26.

[6]余爱萍,丁爱明,吴孟尔,等.压疮的临床监控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207.

[7]Capon A,Pavoni N,Mastromattei A,et al.Pressure ulcer risk in long-term uni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 Nurs, 2007,58(3):263-272.

[8]吴颖华,华琴霞.压疮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9):486-487.

[9]Husani T.An experimentd study of some pressure effects on tissu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bed-sore problem[J].J Pathol Bacteriol, 1953,66(2):347-358.

[10]Daniel RK,Priest DL,wheatley DC.Etiologic factors in pressure sores:an experimental model[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1,62 (10):492-498.

[11]Griggs K.Pressure area care:turning a resident/client in bed[S].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2008:2-4.

[12]刘红,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13]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ational Pressur Ulcer Advisory Panel[S].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Quick Reference Gide.2009,12:15-21.

[14]李红梅,张兵.压疮护理研究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8,8 (4):74-75.

[15]韩旭,范里莉,曹颖俐.4831例患者手术中压疮危险评估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9,23(30):2757-2758.

[16]魏革,胡玲,祝发梅.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17]王晓风,修铭,张秀敏,等.临床护士对伤口及压疮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4):63-64.

[18]刘龙美,谭健,刘红红,等.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16-1718.

[19]Kravir SR,Mcguire JB,Sharma S.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and a Surgical algorit hm[J].Adv Skim Wound Care,2007,20(4):2235-2237.

[20]Hulsenboom MA,Bours GJ,Halfens RJ.Knowledge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A cross-sec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nurses[J].BMC Nurs,2007,6:2.

[21]刘亚红,蒋琪霞,刘云.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7):51-53.

[22]周冬梅,钱晓路,陆敏敏,等.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8-381.

R473.6

B

1003—6350(2012)21—14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1.066

2012-06-07)

李春林(1977—),女,甘肃省武威市人,副主任护理师,本科。

猜你喜欢
护理学压疮误区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