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2012-04-09 06:24易虹曾一芹艾红李乾元许文清向贵洲
海南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白血病分型淋巴细胞

易虹,曾一芹,艾红,李乾元,许文清,向贵洲*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实验室1、检验科2,湖北宜昌443003)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易虹1,曾一芹1,艾红1,李乾元2,许文清2,向贵洲2*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实验室1、检验科2,湖北宜昌443003)

目的探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且脾肿大,1例经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做治疗。结论PLL发病率很低,诊断中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幼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诊断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发病率在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少于2%。我院自2008年以来收治了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一:男,71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于2008年11月入住我院。查体:无黄疸,皮肤黏膜无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肝轻度肿大,脾肋下9 cm。血常规:白细胞(WBC):94.3×109/L,红细胞(RBC):4.15×1012/L,血小板(PLT):97×109/L,血红蛋白(Hb):118 g/L;分类示幼淋巴细胞占0.90,淋巴细胞占0.06,中性杆核占0.01,中性分叶占0.03。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髓象中有核细胞增生以淋系为主,占0.94,其中幼淋巴细胞占0.86,该细胞大小不等且胞体偏大,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致密,核仁1个,大而明显,多居中央,胞浆量中等,染浅蓝色;红系占0.02,粒系占0.04;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散在或呈小簇分布。组化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阴性,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酯酶染色(CE)阴性,糖原染色(PAS)阳性率为78%,积分94分,呈中、粗颗粒分布于胞浆中。免疫分型: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异常细胞群占84%,以异常细胞群为100%,其中CD1995.2%,CD2089.5%、CD2297.9%、FMC-7 75.2%、sIgM 67.6%、HLA-DR 90.7%,CD52.4%、CD100.6%、CD232.8%、CD340.1%、MPO(-)。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t(6:12)(q15;p13)。诊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行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经过3个疗程化疗后,患者腹胀消失,肝脾未扪及,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血常规,WBC:9.1×109/L,RBC:3.92×1012/L,PLT:80×109/L,Hb:112 g/L,分类未见幼淋巴细胞,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幼淋巴细胞占0.03,达CR(完全缓解)。

病例二: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腹胀3个月余,于2011年12月入住我院。查体:胸骨压痛,左侧腋窝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表面光滑,活动尚可,肝未及,脾肋下11 cm。血常规:WBC:110.3×109/L,RBC:2.26×1012/L,PLT:72×109/L,Hb:69 g/L,分类示幼淋巴细胞占0.74,淋巴细胞占0.25,中性分叶核占0.01。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髓象有核细胞增生以淋系为主,占0.96,其中幼淋巴细胞占0.78,该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核仁大而明显,均为一个,多居中,胞浆量少,浆内无颗粒,退化细胞明显增多;成熟淋巴细胞占0.18,红系占0.01,粒系占0.03;可见巨核细胞32个,分类25个,其中幼巨2个,颗粒巨17个,产板巨6个,片中血小板散在、小簇可见。组化染色:POX阴性,CE阴性,PAS阳性率为57%,积分63分,呈中、粗颗粒分布于胞浆中。免疫分型:骨髓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异常细胞群占74%,以异常细胞群为100%,其中CD1997.9%,、CD2076.1%、CD2266.3%、FMC-7 54.9%、sIgM 87.4%、HLA-DR 93.2%,CD516.7%、CD102.5%、CD230.7%、CD34(-)、MPO(-)。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诊断:B-PLL。患者因经济原因未做化疗自行出院,失访。

2 讨论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中位年龄70岁,大约有50%的患者诊断时年龄大于70岁,男女之比约为1.6:1。本组资料中2例患者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70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消瘦、腹胀、脾明显肿大,周围淋巴结不增大或轻度增大,罕见表现有脑膜白血病、白血病性胸、腹腔积液。诊断标准为血液循环的淋巴细胞中幼淋巴细胞比例>55%。大约3/4的患者WBC>100×109/L[2],70%的患者会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幼淋巴细胞外形较大,大约是小淋巴细胞的两倍大小,核质比例高,有少量的淡蓝色胞浆和圆形的核,核染色质呈中度块状,有一个明显的中央核仁。这种细胞与一般所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幼稚淋巴细胞不同(有一至多个核仁,核染色质均匀细致),诊断时应特别注意区分。根据免疫分型可将PLL分为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和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两大类型,临床以B-PLL多见,本文2例患者经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最终都确定为B-PLL。B细胞幼淋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有[3]:t(11;14)(q13;q32),t(6;12) (q15;p13),del(3)(p13)等异常。T细胞幼淋主要染色体异常有:inv(14)(q11;q32)和t(14;14)(q11;q32)。基因研究发现[4]:遗传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只有(ATM)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导致T细胞克隆性扩增,常发展为T细胞幼淋。此外,无此遗传病的幼淋患者常有ATM基因突变而失活,提示ATM基因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与T细胞幼淋发病有关。王欣等[5]报道1例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化疗两个疗程后转化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邓太海等[6]报道,TfR(转铁蛋白受体)的改变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分类以及脾脏大小等更敏感地反映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情变化。PLL治疗指征与CLL相同,但对烷化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差。联合化疗CHOP方案可使50%幼淋患者缓解[7],但缓解期短,核苷类化合物氟达拉滨(Rituximab)对幼淋疗效明显优于烷化剂和联合化疗,总有效率可达40%~50%。Mourad等[8]报道1例B-PLL患者,应用Rituximab 375 mg/m2每周1次,共4周,取得完全缓解达8个月。脾脏是幼淋巴细胞主要的浸润部位,脾脏明显肿大对化疗反应差,应尽早行脾脏切除治疗,这一措施对个别病例有效。但必须注意的是本治疗有可能导致细胞栓塞,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综合国外文献资料报告,B-PLL平均生存期为5年。预后差的因素有年龄>70岁[9],Hb<110 g/L和WBC>100×109/L。T-PLL在PLL中占18%,其具有辅助或抑制性T细胞表型,病情为临床侵袭型,平均寿命6个月。

[1]林夏怡,佘妙容,李城城,等.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广东医学,2010,31(10):1340.

[2]Berger DP,Engelhardt M.Concise manu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M].New York:Springer,2008:480-480.

[3]管洪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M]//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与检验.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283.

[4]陈书长.幼淋巴细胞白血病[M]//张之南.单渊东.协和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04-405.

[5]王欣,刘林,陈建斌,等.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10):1210-1212.

[6]邓太海,陈舒华.转铁蛋白受体与肿瘤疾病的关系[J].海南医学, 2011,22(5):137-139.

[7]陈书长.幼淋巴细胞白血病[M]//张之南,单渊东.协和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04-405.

[8]Mourad YA.Successful.treatment.of B-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with monoclonal anty-CD20 autibody[J].Ann-Hematol,2004, 83:319-321.

[9]Volk JR,Kjeldsberg CR,Eyre HJ,et al.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J].Cancer,1983,52:204.

R733.7

D

1003—6350(2012)21—14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1.063

2012-05-3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1CDC105)

易虹(1975—),女,湖北省枝江市人,主管技师。

*通讯作者:向贵洲。E-mail:yhyh1975@163.com

猜你喜欢
白血病分型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阅读理解Ⅰ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