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窗效应”谈设备管理

2012-04-11 02:41高艳忠
科学之友 2012年7期
关键词:效应事故设备

高艳忠

(天津大港油田新闻文化中心,天津 300280)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是说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都被拆毁。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坛泡菜的表面开始有一点“生花”,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用不了多久,整坛泡菜就全部报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在设备管理中也暗藏着“破窗效应”,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警惕。

旧的设备管理体制,往往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制订了定岗、定人、定机制度,但是忽视了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管理人员对设备出现的小故障,由于不希望被领导知道影响自身优秀的管理形象或者担心扣奖金,往往隐瞒真相,自行处理,“拆东墙补西墙”,不考虑设备的整体性能。一旦事故自行处理“成功”,其他知情工作人员就会如法炮制,形成“破窗效应”。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隐瞒就隐瞒,等事故发展到严重阶段,就会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设备故障率大大增加,经济损失之重不言而喻。再如,有些工作人员为了追求业绩,抢进度,超额完成任务,使设备一直在超负荷状态下带“病”作业,加速了设备的磨损、老化。但由于业绩卓越,得到了领导的赞赏,一传十十传百,致使其他工作人员均效仿,让设备超负荷运行,最终导致设备频频出现故障,高额的修理费用远远大于取得的效益。而在设备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惰性、粗心大意和不积极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容易引起“破窗效应”。常常会遇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

1 设备管理中“破窗效应”的原因

1.1 开局不慎

设备管理中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如何对待第一次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如何处理第一次设备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如何考核职员的第一次培训效果;如何反思第一次设备事故的隐患;如何协调第一次预防、管理、维修、保养等各部门的工作等等,都需要管理者深思熟虑、公正客观、科学得当解决。而每一个“第一次”处理不当,都会使其负面影响蔓延,甚至辐射到其他管理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破窗效应”。

1.2 设备管理制度不严格

正因为制度的不严格、不合理、不科学,或者定了制度实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工作人员钻空子,投机取巧、滥竽充数。你不好好干,我也不想让自己累着,怀着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制度的不合理,使得没能力的人可以鱼目混珠、滥竽充数,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得以施展才能、物尽所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3 设备事故处理不及时

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在于要及时、“一针见血”、“亡羊补牢”、要彻底。不及时的管理就像隔夜的炒饭,一旦错过了人的兴奋点,就很难在人的心中引起共鸣。管理不及时,还会使人们误认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没什么大不了,领导都不介意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滋长了再次犯错的胆量,种下错误行为扩散的根源,“破窗效应”开始生根发芽。

1.4 工作人员素质落后

“破窗”之所以产生“效应”,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人的素养不够高。许多企业管理者重视设备的管理体制改革,重视先进设备的引进和设备管理网络化的应用,但是忽略了“人”的素养的提升。殊不知,现代化的设备更新换代之迅速,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对人的科技、品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尚若管理、维修等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将会导致设备事故维修质量差,维修时间拖延,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等情况出现,最终造成经济效益受损。

2 有效防止“破窗效应”在设备管理中蔓延的策略

2.1 保护好每一扇“窗”——制定完善的预防修理制度

古人云“犁牢犬不入”,要保护好每一扇“窗”,只有把严格的管理制度扎进“篱笆”,才能防止不良行为的滋生和蔓延。而实现设备的良性管理,首先,要制定设备事故预案,建立设备故障预防体系。即根据设备事故可能造成的灾害和影响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原因,对事故隐患建档、评估、监控,制定防范救援程序,同时详细规定发生事故后的信息传递渠道和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其次,重视设备的更新改造。淘汰过期、陈旧、耗能多、效率低的设备,增加高效和自动化设备的数量和比重。与此同时,加强设备的技术维护,推行技术维护及修理规程化,按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时间间隔和工作量进行技术维护与计划修理。

设备管理需要从预防开始,推进预防哲学,从预防维修到改进维修,进一步到维修预防,按照“现场—实物”原则防止损失,达到损失为零。

2.2 及时修理每扇“破窗”——加强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目前普遍存在的设备管理思想及维修方式见表1。

表1 三种设备管理思想

三种设备管理思想及其维修方式各有千秋。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可能覆盖所有设备管理的维修实践。但“状态检测维修”管理思想是把设备管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设备的可靠度上,设备管理思想从“事后维修”管理转移到“状态检测维修”,能从战略和体制上较好的满足设备使用需求。

加强设备维修制度是设备管理实现高效率的保障,如果维修不精心、行动不及时,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而且会加大检修工作的难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管理者应洞察秋毫,及时修理每扇“破窗”,让一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3 科学管理每一扇“窗”——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科技的发展、设备的更新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目前国际上采用较多的设备管理模式——TPM管理模式。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是从20世纪 50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取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到最高;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PM)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全员——凡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人都要参加到TPM体系中来。这种管理模式在许多国家企业实践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

设备管理还需要现代化网络、计算机设备监测等先进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应用计算机进行机器状态的数据采集、处理,为维修提供决策信息;研究维修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开发适用于企业的维修管理模式,并研究可靠性理论、风险分析与故障模式;强调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不断改革传统的维修观念和方法,最终达到最经济维修的目的。

2.4 培养管理“窗”的人的能力——提高各部门人员的管理素养

这里所提的“管理素养”主要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最终目标是如何充分发挥和保持设备的固有能力,即维持人——机的最佳状态——极限状态,那么加强“人”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对全体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能熟练掌握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而且能对一般的设备故障进行正确的判断与排除;其次,对各类工作人员的技能实行定期考核,定期举行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形成学技术、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政策,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服从领导的安排,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反之,工作马马虎虎、野蛮操作、随意浪费、以劣充优等行为都会导致“好窗”变为“破窗”。

2.5 将“破窗效应”转变为“蝴蝶效应”——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破窗效应”往往是针对不良现象所产生的扩大性影响而言,而“蝴蝶效应”则是利用榜样的力量,使正面效应扩大化。

比如,对使用、维护、保养等专业人员进行考核,成绩优秀者,应记录备案并与奖金挂钩;做好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工作,树立榜样、标杆形象,激发其他工作人员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对于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人员,除在物质、精神双方面给与奖励外,还应给与外出学习机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鼓励小改革、小发明、小创新,充分发挥设备性能,完善设备配套实施,使物尽其用、机尽其能、人尽其才。正所谓“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蝴蝶效应”的产生必将使设备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简言之,“破窗效应”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设备管理者要善于“防微杜渐”,从细微的方面发现问题的关键,既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又能从“一域”入手,抓预防、抓制度、抓管理、抓细节、抓素质。“打蛇要打七寸”,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处理及时、方法得当、管理科学,不但设备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将迎刃而解,而且还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董定银,张锴.工程设备管理系统(EEMS)[J].港口科技,2011(10).

猜你喜欢
效应事故设备
学中文
懒马效应
调试新设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