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鲟鳇鱼增殖放流看加快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发展的对策

2012-04-11 03:51赵福利吕晓冬
黑龙江水产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马哈鱼鱼病公分

赵福利 吕晓冬 吴 琼

(黑龙江省萝北鲟鳇鱼试验站 150018;黑龙江省饶河大马哈鱼放流试验站 1500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重视。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对增殖保护鲟鳇鱼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鲟鳇鱼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增殖放流7.5公分以上规格鲟鳇鱼幼鱼突破50万尾,达到了55万尾。然而,通过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参观考察鲟鳇鱼增殖放流,使我们对自己的鲟鳇鱼增殖放流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保护资源的实际需要以及与邻国俄罗斯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在鲟鳇鱼增殖放流发展中尚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增殖放流规模小、数量少。我省有六个具备鲟鳇鱼增殖放流资质的单位,每个增殖放流鲟鳇鱼的规模都不大,年增殖放流7.5公分以上规格鲟鳇鱼幼鱼的生产能力一般都不超过20万尾,有的甚至更少。2012年全省在黑龙江水域增殖放流7.5公分以上规格鲟鳇鱼幼鱼实现了历史新高,才达到55万尾。而邻国俄罗斯,2011年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增殖放流鲟鳇鱼幼鱼高达188万尾。其中位于哈巴罗夫斯克对岸的弗拉基米罗夫卡放流站(新建,于2010年投产),就增殖放流10~15公分左右规格的鲟鳇鱼幼鱼148万尾。就是始建于1928年的安玉河大马哈鱼放流站,2011年也向黑龙江增殖放流6~8公分以上规格的鲟鳇鱼幼鱼40万尾。2011年这两个放流站增殖放流鲟鳇鱼幼鱼的数量就是我们2012年全省鲟鳇鱼增殖放流数量的3.42倍。

二是技术力量配备不足、生产技术设施装备落后。在我省从事鲟鳇鱼增殖放流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且又分散到各个鲟鳇鱼增殖放流机构。这些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鲟鳇鱼繁育驯养技术工作,同时还要兼职电工、水暖工、单位管理等多项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兼业工作十分普遍,不能专心做好专业技术工作。鱼苗开口及驯养大多使用活体水蚯蚓,没有任何培育活体饵料的设备设施,如果水蚯蚓饵料出现问题就将影响全年增殖放流工作。养殖水体监测化验等设备设施简陋,大都只停留在简单的化验养殖水体的pH值、溶氧量的水平上;放流鲟鳇鱼幼鱼停留在手工捞苗、尼龙袋充氧运输的原始状态,操作机械损伤很大;养殖水体停留在未经过任何理化处理的自然水源状态,给繁育驯养工作带来鱼病发生的潜在威胁。在俄罗斯,鲟鳇鱼增殖放流技术力量配备、生产技术设施装备水平远高于我们。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上,各放流站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力量雄厚,各司其责,不存在兼业兼岗问题。如弗拉基米罗夫卡放流站有56人,而科技人员就达19人,占全部人员的34%,同时还有站外科技人员作为辅助。在设备设施上,鲟鳇鱼鱼苗开口饵料及幼鱼驯养都有专门的活饵料培育池(完全混凝土)或培育车间(钢结构),幼鱼驯养全部实现了人工颗粒饲料投喂自动化。养殖水体各种监测化验设备设施齐全,不仅可以化验各种理化指标,还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在水源使用上,全部使用黑龙江水,如安玉河放流站从3km外提取黑龙江水作为养殖鲟鳇鱼幼鱼水体,并进行紫外线消毒。在放流鲟鳇鱼运输工具上,不仅有专用的吸鱼机、纳米管充氧饲养运输箱,还有专门的运输船只,整个过程完全脱离了手工操作。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基地或生产车间一般投资建设规模在数百万元人民币,每处增殖放流运行经费每年也仅有数十万元。而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地区,仅新建投产的弗拉基米罗夫卡鲟鳇鱼放流站(建设期长达7年,二○一○年投产)和安玉河大马哈鱼放流站新增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设施,国家就投资4.8亿卢布(相当于人民币1.08亿元,两处生产能力可达240万尾)。此外还有五处鲟鳇鱼大马哈鱼放流站正在建设中,总投资规模高达18亿卢布(相当于人民币4.03亿元)。近五年间,俄国家投入哈巴罗夫斯克所属的弗拉基米罗夫卡鲟鳇鱼放流站和安玉河大马哈鱼放流站的鲟鳇鱼增殖放流经费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每年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

为此,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加速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能力。主要是加强两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对现有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基地或车间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改造挖潜,进一步释放和提高养殖面积与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其次是新建增殖放流生产基地。可充分利用“黑瞎子岛鲟鳇鱼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务院批准的“黑瞎子岛总体开发规划”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立项,在黑瞎子岛建设年增殖放流鲟鳇鱼幼鱼100万尾、大马哈鱼幼鱼1500万尾的大型鲟鳇鱼、大马哈鱼增殖放流生产基地。通过改造挖潜和新建项目,可使我省每年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尾、大马哈鱼增殖放流生产能力达到近2000万尾。

二是加强生产技术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技术管理能力。要结合实际及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和引进养殖水质监测调控、颗粒饲料生产及自动投喂、鱼病检测、标志放流及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估等仪器设备。通过不断提升增殖放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的调控和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技术水平。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的核心,是繁育驯养出适应增殖放流需要的优质鲟鳇鱼幼鱼。我们要在加强增殖放流生产技术装备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鲟鳇鱼幼鱼繁育驯养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要实现创新和突破:一要创新鱼苗喂养技术,实现人工颗粒饲料驯养转口和自动投喂技术的新突破。目前,我们增殖放流中的鲟鳇鱼幼鱼驯养,从鱼苗开口到驯养成幼鱼,普遍采用的是活体水蚯蚓饲料人工投喂方式。使用水蚯蚓存在两个严重隐患:一是外地采购,水蚯蚓货源及质量好坏难保证,且由于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水蚯蚓极易带来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鱼苗生病;二是水蚯蚓的营养一般只能维持鲟鳇鱼生长到10公分左右,如果再提高规格,其营养就不能保证幼鱼的生长需要。目前,水蚯蚓货源和质量已成为我省鲟鳇鱼增殖放流生产发展的关键性制约“瓶颈”。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鲟鳇鱼商品鱼投喂技术和俄罗斯鲟鳇鱼增殖放流鱼苗喂养技术,积极研究探索水蚯蚓与人工颗粒饲料混合自动投喂喂养和全人工颗粒饲料自动投喂喂养技术,尽快突破饲料在鲟鳇鱼增殖放流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二要实现鱼病防控技术新突破。与一般常规经济鱼类不同,鲟鳇鱼幼鱼在繁育驯养过程中对水域生态环境条件要求高,也极易感染鱼病造成死亡。加强鱼病防控,是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现实看,鲟鳇鱼增殖放流中的幼鱼驯养大多发生肠炎病、寄生虫病。肠炎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消毒、饲料消毒保质等措施加以预防。寄生虫病则通过福尔马林水体消毒进行预防和治疗。今年我站所属的逊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应对鱼苗驯养中突发的大规模寄生虫病,通过采取适量的福尔马林水体药物消毒,迅速治愈了鱼苗寄生虫病。之后,鱼苗一直健康成长,从未再发生任何鱼病。三要实现大规格幼鱼驯养技术新突破。这是提高鲟鳇鱼增殖放流水平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大规格鲟鳇鱼幼鱼驯养技术,才能为增殖放流生产培育出优质大规格鲟鳇鱼幼鱼,提高增殖放流的质量和效果。几年来的增殖放流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我站在萝北肇兴镇的鲟鳇鱼放流基地,从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每年都向黑龙江肇兴段增殖放流3万尾鲟鳇鱼幼鱼,但由于幼鱼规格较小,仅在5.5至7.0公分,几年下来仍难在该江段见到鲟鳇鱼幼鱼有所增加。而在黑龙江逊克段,我站所属的逊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7年首次放流2万尾7.5公分以上规格施氏鲟鱼幼鱼,渔民在当年九月末十月初就在该江段上下百公里经常捕到30公分左右规格的施氏鲟鱼幼鱼。从2007年以来,随着增殖放流鲟鳇鱼幼鱼数量和规格的不断增加和提高,现在在黑龙江逊克段可以常常见到几十克重量鲟鳇鱼幼鱼,有时还可以见到到3~4千克的幼鱼。而这一现象在2007年该江段开展鲟鳇鱼增殖放流以前是不曾有过的。从俄罗斯和我省的实践看,我们认为,培育鲟鳇鱼幼鱼到七月末八月初,规格达到10至15公分进行增殖放流比较适宜。与之相适应的是,我们要全面掌握和推广使用大规格鲟鳇鱼幼鱼培育先进技术。

猜你喜欢
大马哈鱼鱼病公分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有一种“爱”叫大马哈鱼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笼 子
执着伟大的大马哈鱼
执著的大马哈鱼
小黑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