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刍议

2012-04-12 04:26□张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生命大学生

□张 翔

(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困惑与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成才的保证。

一、生命价值观的一般概念

(一)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最初为经济学概念,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为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后来该概念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本文选用的更多是指其在哲学上的意义来理解。在马克思看来,价值产生于人与外物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外物的关系范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源于客体-决定于主体,形成和实现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是主观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所谓的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1]

(二)生命价值观的内容以及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

价值观在《哲学大辞典》中解释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与世界观人生观密不可分。其核心是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会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它包括公私观,荣辱观,义利观,友谊关,爱情观,生命价值观等等。本文所探讨的便是其中的生命价值观问题。生命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总的价值判断,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生命体(以人为主) 的全部生命活动对生命自身以及生命对其他生命存在物(包括他人和社会) 的意义的自觉认识。因此,可以得出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是:以具有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的信念为目标,通过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生命价值关系为主要线索,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

目前直观研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文章和书籍比较少。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华中师范大学梅萍所著的《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该著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创新,外部环境的优化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是我国第一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一文中,该作者通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以及人格量表,调查了768名大学生,得出的结论:目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说明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生命有较好的认识,能够积极乐观的对待,以拼搏进取的态度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是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成果。但是,大学生中间仍然存在着消极宿命,悲观困惑,功利化的生命价值观。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一文中,对大学生生命认知与情感、生命质量与幸福感、生命意义与价值以及大学生所在高校生命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当前部分认识依然存在着问题,不容忽视:如对于生命存在有着错误的认识、对于生命的幸福感偏低、自杀念头的不断增多、认为生活没有乐趣和意义、对于生命价值过于功利化、遇到挫折难以承受、对待其他生命缺乏关爱等。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及其相关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研究以及调查,得出结论: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目前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整体上而言是积极的、向上的、充满活力的,但是仍然有着一些功利的、消极的倾向。而且大学生在不同年龄、性别、专业以及家庭关系上的不同,也极大地影响着生命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客观环境。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最为关注人生态度,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时期。生命价值观教育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新的领域,在我国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工作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对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不足,极少有高校专门开展相关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教育形式单调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对其关注。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品德教育。学生生长环境不同,心理素质不同,造成了教育时不能一概而就,针对特殊情况仍然需要教育者的特别关心。

2.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观环境。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整体而言是健康的。但是大学生对于生命的不爱惜甚至于对生命加以残害的事情仍然屡有发生,高校大学生自杀行为呈现蔓延上升的状态。大学生对于其生命的认识极大地影响其对待生命的方式,其对待生命的感受也会影响其对于生活目标的追求,他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来指导自己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但是同时由于其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造成师生关系冷漠、对于学校的教育活动并不认可。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原则以及基本途径

(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的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和崇高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但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应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同时也需要确立起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成为维持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纽带。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大学生接受了新的思想,打破陈规,不断创新,增加了活力;另一方面,消极的、错误的价值观也开始进入大学生的视角。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整合。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符合,认识与实践相互统一,贴近学生生活,调查研究,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按规律办事,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在教育过程中,这一原则必须贯穿始终,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夸大,不缩小,恰如其分的进行评价,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和说服力,符合其教育本身的要求。

3.遵循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规律。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生命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规律也必然遵循着“适应超越律”。具体而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的要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1]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被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制约,同时也要促进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遵循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合理的严格要求并管理被教育者。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1.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一般规律。生命价值观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其教育的过程是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不但会受到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同时也会促进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尊重被教育者人格、自我意识等各个方面,但是同时应严格合理要求被教育者,使其教育活动发挥最大的作用。

2生命价值观养成的客观环境。生命价值观养成的客观环境非常广泛,宏观来讲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微观环境指的是家庭,学校等。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校环境对于其的影响不可小觑。学校的校风问题、学校的人际环境、以及校园物质环境都包括在内。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在校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得到的。教师通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但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渊博的知识与认真耐心的教学,同时也应以身作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书又教人,使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中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优良校风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心理氛围、舆论环境都受到正面的影响,无形中约束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3.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观因素。学生自身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不但需要教育者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行支撑,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自身思想矛盾运动才可以得到实现。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自我生命价值观健康合理的形成和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指导下,逐步将正确合理的生命价值观规范内化成自身的思想意识,然后将自身的思想意识外化成自我的良好外在行为,良好行为经过反复的操练逐步形成个人习惯,在习惯的基础上进而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因此在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应同样重视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养成。而这些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文化修养、心理健康程度,以及自我反省能力等息息相关。珍爱生命,不仅仅是个体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责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有世界的联系产生的。”[2]只有拥有对于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感恩与自我反省才能实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是一个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并进一步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4.完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环节。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目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作一名有价值的人,使自我人生有意义。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性。首先,作为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有关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在高校中开展这一课程,通过系统的教育,灌输给大学生关于生命价值观的知识,并进一步将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其次,注重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可以带领学生有组织的参观监狱、法院,定期去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帮助,都是切实可行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锻炼,将学生从教育者那里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增强自我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而且这个过程使学生将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自身处理问题时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增强了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再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学生的良好关系。只有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尊重,才会有成长的可能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德服人,利用自身丰富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言传身教,切忌不能专制打压并控制学生。教师同时应注意针对学生自身思想情况、生活习惯的不同,因人制宜地进行教育。

最后,生命价值观教育并不是只有学生参与,这是一项溶于生活的、终身性教育。应该作为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核心内容来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教育作为一个实践的过程,不但应有完备的教学理念,更应该有推行理念的实际行动,这样才真正能让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拥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价值观生命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