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2012-04-12 06:15彭喜保
关键词:马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张 俊,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张 俊,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理论上的“马恩对立”问题,二是实践中的马恩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问题,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理解问题。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含的内容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该做出符合时代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这是因为,正如我们必须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样,我们现在必须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最根本的问题做出新的回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来讲,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一、三个问题或者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这种看法在当代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所谓“马恩对立”的问题马恩的关系,早在恩格斯去世不久便有人讨论。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明确对恩格斯的以及列宁和苏联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提出批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观点的区别与对立立即成为西方一些学者的热门话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和作为哲学家的恩格斯的观点相对立的说法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为人们普遍接受。例如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便制造出了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断裂,在西方对马克思的研究中引起了长久的影响。过去我们可以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把“马恩对立”说斥之为资产阶级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观点,例如有学者主张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转而使用“马克思哲学”,主要也是要强调马恩哲学思想的不同。如侯衍社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中,旷三平、常晋芳在《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中基本持此种观点。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持“马恩对立”学者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实践唯物主义者,以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超越了一切形而上学;恩格斯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建立者,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贬低人的价值,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说法,应该归于旧唯物主义者之列,这样二者之间就是对立的。即使要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概念,也要把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排除在外。

这一问题至少表明,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存在的问题了。

(二)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针加以解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近年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原因,说到底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实践、新的理论,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加以说明。对于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乃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深化与落实加以说明,但是要用它解释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针,例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等,则比较困难,因为这些思想和理论很难纳入到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之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可知性,这是一种能够指导我们探寻规律、掌握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理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它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凡是与它不一致的思想,主要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论述,视为马克思的思想不成熟的标志,视为费尔巴哈人本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自十六大以来,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日益加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等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方针。这些思想所涉及的,更多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道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和解的思想,具体说,主要是马克思早期和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在过去是被我们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解释以人为本等新思想,就会贬低、歪曲这些思想,甚至否定它们。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理解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当代性,或者说它还有没有现实意义,有没有生命力,取决于它能不能回答当今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种重大问题。在18、19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苏联和中国,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客观规律,进而富有成效地改造世界,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在今天,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虽然依然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却已不再具有以往那种紧迫性。当今最紧迫的是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即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的现实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即从历时性来说,应该包括马克思什么时期的思想)

上述问题表明,我们不能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地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把马克思早期的许多思想也包括在内。

之所以这样来理解,最主要的还不仅仅是上述问题的出现,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应该也可以包括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主要是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马克思自己说过,他的思想转变发端于莱茵报时期哲学理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引起的思想苦恼,因此他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在此过程中,他进一步感觉到问题的真正答案应该到经济学研究中去寻找,于是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其成果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自己也说他的哲学思想形成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中,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马克思对自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持否定态度。此外,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思想的概括。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手稿》中还穿着费尔巴哈的外衣,用着费尔巴哈的词语,而在《提纲》中则把这件外衣也抛弃了。至于思想,二者是完全一致的。①经过长期研究,当前我国学术界已经公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思想,②而实践唯物主义诞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如此,以往我们讲到共产主义时所强调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现在我们认识到,按需分配只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人的自由才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点,人类的解放才是最终目的。这一思想同样来自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三、挑战带来的思考

这里涉及到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评价问题,尽管还可以有多方面的研究与争论,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把马克思早期思想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这样一种理解使得我们对四个问题要重视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按照传统的说法,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通过运用和发展使之具有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个说法值得研究和商榷。因为马恩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但又从未有对他们的哲学思想做过全面系统的表述,因此我们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完整的可以拿过来就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运用之前首先要对马恩丰富的哲学思想加以选择,被“化”的只是其中被选中的那些思想。没有被选中的那些呢?

(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并且对之持批判态度,因此我们把“西马”排除在马克思主义以外。但是今天看来,“西马”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做出的与东方国家不同的选择。他们没有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可知性,也没有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因为与东方国家不同,在他们那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但是在那里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问题却非常严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资本在奴役人,技术和科学也具有了意识形态功能;被奴役、被支配的不仅仅是工人,而且是一切人。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马克思主义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批判,进而启发工人阶级以及全体民众的觉悟,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的解放。“西马”的具体观点我们可以研究,不一定都同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是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恩的哲学思想与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得我们出现了与20世纪西方国家相类似的某些情况,西马的许多思想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经为我们所借鉴吸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没有失败的时候以往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由于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在它的运用中是不可能有失败的。这种认识值得探讨。我们前面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是被选择的思想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化合(是“化学过程”而非“物理过程”),其中包含着选择者对这些思想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创造,因此在选择、理解、创造等环节上都有可能发生错误或者失误,从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出现问题。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继续使用的斗争哲学、唯意志论,就是实际的教训。

(四)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针所显示出的重大理论意义用历史眼光来看,以往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错。因为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与人的斗争——阶级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发展物质生产或者叫作生产斗争,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至关重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被选择为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容,是毋庸置疑的。而21世纪初,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是从新的情况出发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新的选择,至少是强调重点有极大不同。

这些新思想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今天,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日益凸显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命运攸关的问题;四处可见的国际冲突,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翻新的情况下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经济发展要服从于人的发展,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尊重,反对将死刑犯游街示众、提倡注射执行死刑等等,既是文明的进步,更是凸显了人的价值等。这样来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不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全人类的迫切要求,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注释:

①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②庞元正,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法)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旷三平,常晋芳.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庞元正,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7]何中华.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8](法)埃蒂安·巴利巴尔著,王吉会译.马克思的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赵晓洁〕

The Challenges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Reflections

ZHANG Jun,PENG Xi-bao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in 3 aspects:the contradiction of Marx and Engels in theory;the interpretation power of Marxism of present Chinese problems;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iness of Marxism.It is crucial tomake out the contents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Marxism;and based on that,a new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should be made which goeswith the times.

Marxism;localization in China;gowith the times

D641

A

1674-0882(2012)02-0006-03

2011-12-28

张俊(1980-),男,山西朔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彭喜保(1979-),男,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爱晚亭
民主集中制刍议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中国编译新版《马恩全集》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