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4-13 14:51张宛儿
森林工程 2012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物流人才

何 娜,张宛儿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泉州362700)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现代物流业成为21世纪拉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要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1]。但目前民办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从事物流及相关行业的比例较低,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马小辉曾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方面[2]。马贤永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错位[3]。其他一些国内外学者也都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4-6]。因此,民办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上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积极的人才培养途径,以便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高等教育需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7]。物流作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其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这要求物流人员不仅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还要精通企业物流以及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相关知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把物流人才分为4类:研究型、管理型、应用型和操作型。

1.1 研究型物流人才

研究型物流人才一般是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创新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主要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物流理论研究、新技术开发、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和人才培养工作。承担着物流技术应用推广及创新研究的重任。目前我国此类人才资源主要是由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院所来培养。

1.2 管理型物流人才

管理型物流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突出的战略判断;主要在政府机构或者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能敏锐地发现市场变化,负责筹划宏观性或者方向性的政策、规划方案,拥有一定的决策权。此类型人才旨在围绕国际物流动态作出有利于国家或者集团发展的决策,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来培养。

1.3 应用型物流人才

应用型物流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一块,而且是提高物流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人才。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事物流计划制定、流程控制及资源调度等直接面向实际的技术性工作。培养机构一般是地方性公办及民办高校。

1.4 操作型物流人才

操作型物流人才作为物流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应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操作能力。譬如文字处理软件、邮件通讯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都能熟练操作;日常工作中用到的叉车、起重机及输送机等装卸运输机械安全性及日常维护都要精通。民办及高职高专院校是此类物流人才的培养机构。

近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相关实习经历、职业规划及求职技巧。从总体上来说,物流专业毕业生要想适应社会需求,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等院校要结合明确的培养目标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民办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办学特色模糊

实践证明,特色型大学具有明显优势。办学特色有利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开拓创新;有利于克服学校发展中的某些弊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及增强办学实力[8]。但我国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大部分只考虑到市场人才需求对学校的发展前途的影响,针对市场紧缺人才专业盲目求大求全,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必然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

2.2 专业定位不清晰

专业定位一般是根据学校办学目标、专业的学科特征及学校办学条件等来制定。物流从它的七大基本功能就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到经济、管理、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可以选取某一学科作为专业的核心。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在制定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多是参考公办高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及区域经济特色,这使得学生毕业后认为大学期间自己学了很多,但一无所长;并对自己将来到底能从事什么工作模模糊糊。

2.3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主要分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向,民办高校几乎开设的都是物流管理方向,侧重于物流战略管理、物流采购和物流运作管理等管理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一般3~4 a修订1次,这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此外,民办高校大多理论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这恰恰本末倒置。在日本物流类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大数理科目、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配置比重,力求与专业课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龚花萍等对毕业生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也表明,大约70%的学生认为运筹学、统计学和物流相关应用软件课程的学习非常必要[9]。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没有开设运筹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及工业技术经济学等课程,且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也没有与课程体系配套的高质量教材。

2.4 师资力量匮乏

社会上物流专业人才在各个层次上都处于紧缺状态,对于有系统物流管理知识及丰富物流从业经验的物流师资就更稀缺。民办高校选聘的教师一方面来自新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生,另一方面来自没有物流专业背景的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老师,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5 实践环节薄弱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民办高校因资金和硬件设备等缘故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许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就是物流企业案例分析或者讲解相关模拟软件,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以至于毕业后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

3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民办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类高校在探求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10]。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包含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措施、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民办高校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时要针对其构成要素进行补充完善。

3.1 明确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因素,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其他因素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培养目标是依据教育理念制定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11]。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主要直接服务于区域生产生活,即应该具备扎实的物流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民办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及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譬如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即服务业发达,要注重港口物流配送、物流营销、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咨询等特色技能的培养。

3.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民办高校首先要抓住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设置管理学、法学和运筹学等,其中理工科科目是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重点;其次,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机等现代处理问题的手段,使学生熟练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及 ERP、WMS物流操作软件;最后,要兼顾知识与人才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即物流管理专业要重视实训课程,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工具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3 完善培养措施

教学环节安排和师资建设是人才培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本质。目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偏少,缺乏实训基地及师资力量匮乏,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方便参与实训,在浓厚的企业氛围中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并且组织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参与企业岗位学习和进行校企科研合作,只有阅历丰富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中引入切题、鲜活的案例,增强理论课堂的趣味性。此外,物流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视频技术等现代化教具。

3.4 改进培养评价体系

培养评价是鉴定高校大学生培养成效的核心环节,有利于高校明确自身定位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培养评价体系一般只采取定性评价,且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规章制度不完善。今后培养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从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而不是只看成绩,社会用人单位应该同高校一起参与培养评价,不断完善培养评价模式,增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动力,保证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提升。

[1]段力宇.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58-60.

[2]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130 -132.

[3]马贤永.试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6-167.

[4]麻黎黎.民办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107-109.

[5]王岳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4):80 -82.

[6]降雪辉,刘彩霞.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74 -175.

[7]赵剑波.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8-170.

[8]郭小群.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0-132.

[9]龚花萍,晏建文.中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与创新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11,30(10):154 -157.

[10]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14 -17.

[11]许恒勤,付 强,孙黎宏.我国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人才教育[J].森林工程,2005,21(6):69 -70.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物流人才
人才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