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教育思想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启示

2012-04-13 17:22钟丽萍施俊侠张文峰
关键词:何香凝卓越工程师

钟丽萍 施俊侠 张文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22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而提出的重大改革计划,对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工程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采取各种举措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程师的摇篮”,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卓越工程师。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今天,探讨何香凝的教育思想精髓,对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大有裨益。

1 扶助农工,注重学校科研服务社会

何香凝,是廖仲恺的亲密革命伴侣,是孙中山革命的得力助手,始终追随孙中山,苦斗不屈。廖仲恺遇难后,为纪念他“扶助农工”的革命志愿,何香凝于1927年创办了仲恺农工学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并亲任校长15年。“扶助农工”源于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她说:“我中国以农立国,农民最多,工农阶级占全国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工农阶级所受之痛苦最深,而革命力量亦最大。挽救农工即所以挽救中国。”[1]何香凝办学注重社会需求,初设农科和工科,苦于经费有限,故先办农科,于农科中先办桑科,则吾国丝业前途不致落后,经济方面或可挽回,亦即救国之道也[2]。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反复实验筛选,培育出“仲字1004号”、“仲字1006号”等抗病高产优良蚕种,在广东、长江流域的蚕区广泛推广,被很多蚕农作为“当家种”,并流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学校制丝工场研究出的优质丝制作新技术无偿转让给省内制丝厂和民间制丝作坊,为振兴我国30年代落后的蚕丝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

高校可以借鉴、继承和发扬“扶助农工、注重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根据国情和社会需求积极推进“卓越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何香凝反对学院式学习,强调学习一定要服务社会,要关心国家安定和民族兴亡,这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来说也相当重要。高校在选择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时,可以借鉴何香凝根据国情和广东省情况设置学科的经验,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以及高校所在地区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就业前景和优势与特色等方面考虑参与的专业。高校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孕育新技术的主要源泉。高校必须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这也有利于培养未来卓越的工程界领军人才。高校通过建立大型研究试验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集科研、开发、试验基地为一体,作为连接科研与设计之间,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应用之间的纽带,组建以大学为核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级联合体,调动教师和学生一块进行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升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把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的任务落到实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2 注重实验,冀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

何香凝极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院式学习,倡导“注重实验”,尤其重视抓好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以训练中级技术人才。实验基地分两部分:一是实验农场,包括鱼塘、稻田、桑园、果园等。二是制丝工场,建面积1 800多平方米的养蚕室,配备当时广东最先进的制丝机36台,还建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蚕种冷藏库等,“以供学生实习和实验之用”。她不仅重视实验基地建设,而且把实践教学制度化,规定学生每星期到校内实习基地实习2天,每学期教师带学生深入农村半个月,学习蚕种改良和推广农科技术,学生要到农村、农场和制丝厂进行毕业实习一个月[2]。何香凝办学致力于培养“冀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供国家建设之用”。

何香凝亲任校长15年间,多方筹措经费,努力扩建校舍和增购教学仪器设备,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卓越工程师来说也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教学条件。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吸纳企业的资金,以及民间资金和校友捐助,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条件和设施。高校通过选择一批业务性强、在本系统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企业单位,建立代表现代工程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校企实训、实践基地,强化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高校可以把实践教学制度化,大学第一学期就可以带学生到校企实践基地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工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工程理论基础学习后,教师可以将多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采用“团队学习”的方法,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际动手参与项目建模和工程系统仿真分析,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学第四年,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通过与实际工程结合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要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来确定选题,真正做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从而真正实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

3 聘请名师任教,管理务求完密

何香凝认为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她首先邀请了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为校董会主席,聘请了一批知名度高且爱国的留日蚕桑专家、教育家、农艺家(如陈颂硕、杨邦杰、麦应端、程树勋等名师)来学校任教,还聘得朝鲜籍国际知名遗传学家和养蚕学家桂应祥来校任技师,且聘期3年,是唯一一位聘期期限较长的教员。通过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任教,保证了师资队伍的高素质。教职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一般为半年一期,并实行薪金定级升级及年终奖励制度。学生修学实行学分制,建立学生成绩考查和学生奖惩等制度,保证了管理的完密性。

何香凝重视名师任教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来说尤为重要。“卓越计划”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让教师有半年或一年的带薪学术假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教师要有计划地定期到企业、工程一线挂职锻炼或积极参与各工程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工程项目研发工作,不仅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也为自身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通过深入企业现场与工程师共同联合指导学生实习,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及毕业设计任务工作,这有利于教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流程,不仅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弥补了自身企业工程背景的缺失。除了提升高校自身教师素质,高校还可以通过遴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与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确保每个专业本科阶段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有5门以上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3]。教育部通过改革工科教师过去以论文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为评价标准的职务聘任、考核制度,而注重以专利、技术服务、工程项目设计和产学研合作为主的考核方式,并至少有一年企业工作经验,这将有利于工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4 招收国外留学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何香凝一直以开放性的姿态和胸怀进行办学,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1954年9月,受教育部委托,仲恺农校开始接收越南人民共和国留学生,先后三批,共28名。对密切两国友好关系,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做出了一定贡献[4]。

何香凝以开放性的姿态和胸怀进行办学值得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借鉴和学习,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请进来”就是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外相关大学、企业研究院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招收更多的世界各地留学生来我国接受工程教育,与中国学生混合组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竞争能力的卓越工程师。“送出去”就是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工程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到海外跨国企业实习。高校要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需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学生有“走出去”的经历。高校通过选拔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或安排学生到国外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加国外短期交流。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共同学习、讨论和训练,有利于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5]。高校明确制定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学生在国外所学课程及学分经认定可作为本校学位要求的课程和学分等规章制度,保证越来越多的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学生在学期间能够有短期海外学习、海外企业实习、国外参加国际会议等“走出去”的经历。通过“送出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为成为具有良好国际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尚明轩,余炎光.双清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40.

[2]宋亚平.何香凝的办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4]宋亚平.何香凝办学方略浅析[J].高教探索,2005,(3).

[5]王钰,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猜你喜欢
何香凝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何香凝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